【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磁式分子镊夹阵列,特别是一种可以提升对生物分子操控效率的电磁式镊夹阵列。
技术介绍
基于研究技术的日渐进步,研究人员对于生物体内各种分子的运作机制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和管道可以加以探究,也因而更缩短了许多研究所需的时程。近年来,跨领域整合的研究更为普遍,生物学、生物医学、光电学、机电学等 各个原本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经由协调整合而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不但提升了研究的速度,也拓展出另ー种方向的研究视野。在先前的专利文献中曾通过利用磁力操纵磁性粒子来实现对设置在该粒子表面的生物分子或细胞施力,或者利用光诱导介电电泳的原理来分离粒子而实现施力于细胞或生物分子上。前述文献皆仅能抓取及移动少数的粒子,因而能够检测的细胞数量或生物分子的数量有限,且对于抓取到的目标物(也就是细胞或生物分子)所能进行的操控也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致力于研发具有更高效率,更精确,更高稳定性,更容易进行操作及控制的生物分子镊夹。本专利技术的ー范畴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式生物分子镊夹阵列,其包括有一基板和至少一磁性球体。该基板上会产生一磁场和一电场,该磁场是以单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式分子镊夹阵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至少一磁性球体:该磁性球体是一由聚合物包覆且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粒子;和一基板,包括有:至少一导线,以蛇般曲折的形式设置于该基板上,或以在该基板上形成多个相邻且平行排列的导线段,该导线是产生一磁场,并对该磁性球体产生一向下的吸力;及多个电极列,是用于产生一电场,并对该磁性球体产生一向上的斥力,其至少包括有:一正极电极列:是连接于一正电压输入端以提供一正电,且延伸设置于各该导线段之间;及一负极电极列:是连接于一负电压输入端以提供一负电,且相对于该正极电极列而延伸设置于各该导线段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争春,彼得J贺司克史,陈伟,塔德苏徹可,李卓颖,
申请(专利权)人:彭争春,彼得J贺司克史,陈伟,塔德苏徹可,李卓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