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尽可能地实现紧凑化而能够紧凑地组装入例如设备等的小型且实现省空间化而能够配置于狭窄的设置部位并且无需加工精度及流路的调节作业而能够将阀和促动器以既定的位置关系高精度且容易地拆装的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和能够以必要最小限的部件个数确保紧凑化并且确保优异的视觉辨认性而能够容易地确认阀开度的旋转阀的促动器。经由阀杆(7)令内置于主体(4)的阀体(5)旋转,利用促动器(2)令阀杆转动。在主体的阀杆轴装侧的外周顶面部(8)上固装连接板体(3),在该连接板体上搭载促动器,并且利用连接机构(90)将阀(1)和促动器本体设置为能够拆装,所述连接机构由从与阀杆的轴方向交叉的横方向插脱的固定机构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例如能够组装入设备等的小型电动阀的紧凑性优异的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和一体地搭载于该旋转阀而能够实现小型化的促动器。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作为将促动器搭载在阀上的带促动器的旋转阀,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I的电动球阀。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下述球阀在电动促动器的下部延伸设置有两根脚部,通过在穿设于该脚部的螺栓孔和形成在球阀的阀帽上的突设部位的螺纹处螺纹安装固定螺钉而将球阀和电动促动器固定。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的连结构造阀和促动器经由轭部件而连结,在阀的阀帽处以与轭部件下部侧的圆筒部嵌合的状态将螺栓旋入,向促动器的底面侧基板螺栓固定轭部件上部侧的凸台,从而将阀和促动器固定。这样地将促动器搭载于阀时,一般情况下,在促动器的底部侧或阀的上表面侧设置安装用的凸台、螺纹座、另外地设置安装用的框状的轭部件,将这些利用螺栓进行紧固从而一体化。但是,在例如各种设备的内部的配管线等中,大多为了实现流体的集中控制及装置的系统化而设置这种的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对于该旋转阀,为了将其配置在小型化的设备内的有限的设置空间而要求其紧凑化。此时,降低带促动器的旋转阀的设置高度十分重要,此外,还需要是即便在设备内的狭窄的设置空间中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拆装的构造,即便在狭窄的作业空间中也需要确保拆装作业性。进而,当在实现了上述的流体的集中控制及装置的系统化的配管线中使用带促动器的旋转阀时,为了控制旋转阀而需要进行动作的确认。为此,在这种的旋转阀的促动器中大多设置阀开度显示功能。作为具有阀开度显示功能的阀搭载用的促动器,公知有下述构成例如在输出传递用的输出轴和连结于该输出轴的阀之间具有与输出轴连动而动作的板状及销状的阀开度显示部。此时,通过从促动器的横方向及稍靠上方对该开度显示部分进行视觉辨认而能够确认阀开度。此外,有时经由与输出轴连接的中间的驱动轴而在上部侧设置阀开度显示部。此时,从上方对阀开度显示部进行视觉辨认而确认阀开度状态。另ー方面,公知一种在专利文献3中被公开的使用促动器的电动阀。专利文献3的促动器搭载于球阀等的旋转阀,来自马达的旋转借助減速机构被减速而传递至阀。该减速机构设置在马达和阀杆之间,为了设置该減速机构,需要将马达和阀杆在横方向上较大地错开。在这些促动器中,要求确保其视觉辨认性并且实现阀开度显示部分的省空间化,从而能够令旋转阀整体小型化而能够配置在狭窄的设置空间中。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13422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公平6 — 2790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457501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在促动器上设置脚部、在阀帽上设置具有螺纹的突设部位、将这些利用固定螺纹件进行螺纹安装从而将促动器和球阀进行固定,所以与该脚部、突设部位的量对应而整体沿高度方向延长。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设置了阀和促动器连结用的轭部件,所以与该轭部件的量对应而在高度方向上变高。这样地在促动器的底部侧及阀的上表面侧设置安装用凸台、螺纹座、或者另外地设置安装用轭部件而将阀和促动器拆装的构造时,设置高度变高而整体变大,同时用于紧固螺栓的作业空间也变大而难以实现整体的紧凑化。因此,难以将这些带促动器的阀设置在需要小型化的设备内的设置空间中,其結果,导致设备整体的大型化。此时,在将阀和促动器在设备内以球阀体的口和流路非平行的状态(所谓的球面临的状态)等的安装精度低的状态连接时,容易在球上表面附着不純物等而导致座发生摩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在阀和促动器的连接时对流路进行调节,在毎次维护等中更换促动器及阀时都需要该流路的调节。而且,由于阀及促动器构成设备内的配管线的一部分·所以难以进行球阀体的状态的确认,该流路调节作业变得困难。为了省略该流路的调节,可以提高作为阀和促动器的动カ传递部分的阀阀杆、与促动器的输出轴的嵌合部分的尺寸精度,ー边抑制两者的晃动ー边进行连接,但由于需要高精度的尺寸加工所以制作困难。也能够通过加大球阀体的ロ的开ロ部分的拱形状而省略调节作业,但此时难以确保球阀体的全闭位置所以难以进行实用。进而,当在促动器上设置阀开度显示部时,需要阀开度显示部的空间而难以实现整体的紧凑化。而且,与输出轴连动的板状及销状的阀开度显示部自远处的视觉辨认性差,有时作业者为了确认该阀开度显示部而需要移动至促动器附近。在将该促动器设置在狭窄的设置空间中时,促动器自身及阀成为障碍,有时需要ー边从外部窥入ー边确认阀开度显示部。在驱动轴的上部设置有阀开度显示部的促动器时,驱动轴向上方侧延长从而难以实现紧凑化。而且在这种促动器内部大多设置平齿轮列,此时在输出轴的上部配置各种部件,所以难以在输出轴的上部设置阀开度显示部。因此,对于具有既定的減速比的齿轮列的促动器,考虑绕开输出轴及该输出轴上部的部件同时在促动器上部设置开度显示部,但是此时由于齿轮的增加而传递效率降低,由于部件的增加而内部构造变得复杂化而无法避免促动器整体的大型化。而且,在各促动器中都是如专利文献3那样将減速机构设置在马达和阀杆之间的构造,所以为了配置该减速机构而需要将马达和阀杆沿横方向较大地错开。其結果,促动器变为沿横方向延长了的形状,整体变得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的课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和旋转阀的促动器,所述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尽可能地实现紧凑化而能够紧凑地组装入例如设备等,小型并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而能够配设于狭窄的设置部位,无需加工精度及流路的调节作业而能够将阀和促动器以既定的位置关系高精度且容易地进行拆装,所述旋转阀的促动器能够利用必要最小限的部件个数来确保紧凑化,并且能够确保优异的视觉辨认性而无需从外部进行窥入地容易地确认阀开度。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令内置于主体的阀体经由阀杆而旋转,利用设置于主体的促动器令阀杆转动,其中,在主体的阀杆轴装侧的外周顶面部固装有促动器连接用的连接板体,在该连接板体上搭载促动器,并且设置为能够利用连接机构拆装阀和促动器,所述连接机构由从与阀杆的轴方向交叉的横方向进行插脱的固定机构构成。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将固装连接板体的一对的安装部沿横方向相互相反地突出形成在主体的与外周顶面部同等或者同等以下的主体两侧面位置,并且在连接板体上形成有相互相反地设置的一对的凸台部,利用从安装部的下方插入的螺栓来固装该凸台部的端部和安装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在连接板体的一对的凸台部之间形 成一对的嵌合筒部,并且在促动器的包围输出轴的底面形成嵌入凹部,将该嵌入凹部与嵌合筒部嵌合而将促动器定位于连接板体。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在嵌合筒部的横方向外周朝向放射方向地形成有安装固定销的顶端的至少两个的安装孔。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将形成于连接板体的嵌入孔与主体的阀杆轴装部嵌入而定位。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连接机构为下述构造将在促动器的底面具有一对的阴螺纹部的拆装部和旋入了该拆装部的固定销的顶端定位固定于安装孔。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为ー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固定销形成为在紧固时能够以任意的手法进行紧固、且在松开时能够使用工具而松开的头部形状。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令内置于主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促动器的旋转阀,令内置于主体的阀体经由阀杆而旋转,利用设置于上述主体的促动器令上述阀杆转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的阀杆轴装侧的外周顶面部固装有促动器连接用的连接板体,在该连接板体上搭载上述促动器,并且设置为能够利用连接机构拆装阀和促动器,所述连接机构由从与上述阀杆的轴方向交叉的横方向进行插脱的固定机构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菅博之,风间正裕,清水靖,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开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