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墙式密封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274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中软体油囊的注(排)油口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穿墙式密封油嘴,包括油嘴外套、油嘴内衬、穿墙外套及管接头,油嘴内衬的一端位于油囊内,另一端由油囊钻出、与所述管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管接头的另一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嘴外套与油嘴内衬螺纹连接,通过螺纹预紧力与油嘴内衬的一端压紧油囊囊壁、并密封;所述穿墙外套位于油嘴外套的下方,穿墙外套的一端与油嘴内衬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油嘴内衬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靠油嘴内衬与油嘴外套的螺纹预紧力通过两者之间的斜面以及斜面上对应位置的止口压紧油囊囊壁实现密封,避免了传统的油囊油嘴采用多个螺栓穿过油囊壁连接内衬与外套带来的密封隐患,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中软体油囊的注(排)油口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穿墙式密封油嘴
技术介绍
目前,水下工程中正越来越多地用到各种各样的软体油囊、气囊,作为燃料储存、气体存储等用途。相对于传统的硬质容器,软体容器有着先天的无需耐高压的优势,因而可以直接大幅度降低水下工程设施的建造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水下工程对软体油囊的使用往往条件要求比陆用油囊苛刻,尤其是为了限制油囊的自由移动需要将油囊固定在某一舱壁上。传统的油囊用密封油嘴使用螺栓连接油嘴的内外两部分,这样带来了密封上的隐患;并且传统的油囊用密封油嘴都是仅为了满足油囊密封而设计的,当这种传统的油嘴安装到舱壁上的时候尤其是安装到狭窄的舱室空间的时候,由于在舱壁一侧盲操作,于是就出现了安装特别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软体油囊注(排)油口在水下密封存在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墙式密封油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油嘴外套、油嘴内衬、穿墙外套及管接头,其中油嘴内衬的一端位于油囊内,另一端由油囊钻出、与所述管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管接头的另一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嘴外套与油嘴内衬螺纹连接,通过螺纹预紧力与油嘴内衬的一端压紧油囊囊壁、并密封;所述穿墙外套位于油嘴外套的下方,穿墙外套的一端与油嘴内衬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油嘴内衬密封。其中在油嘴外套与穿墙外套之间设有防松螺母,该防松螺母与油嘴内衬螺纹连接;所述油嘴外套的下端抵接在所述防松螺母上;所述油嘴内衬中部沿其轴向开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顶端与油囊的内部相通,底端设有与管接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油嘴内衬的一端沿其轴向截面的投影为倒置的“八”字形,另一端的外表面为光面,在倒置的“八”字形下方及所述光面之间的油嘴内衬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倒置的“八”字形的两条斜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条斜边上分别设有夹紧油囊囊壁的止口 ;所述油嘴内衬外表面与油嘴外套连接的外螺纹的上端设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内容置有O形密封圈;所述油嘴内衬的另一端为六角形;所述油嘴外套中部沿其轴向开有第二通孔,油嘴内衬由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沿其轴向截面的投影为倒置的“八”字形,在倒置的“八”字形下方设有与油嘴内衬连接的内螺纹;在第二通孔的一端,倒置的“八”字形的两条斜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两条斜边上分别设有夹紧油囊囊壁的止口 ;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孔,其内壁的形状与油嘴内衬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穿墙外套中部沿其轴向开有第三通孔,油嘴内衬由第三通孔穿过;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设有与油嘴内衬连接的内螺纹,另一端为光面并留有密封槽,与油嘴内衬密封;所述穿墙外套的一端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三通孔为阶梯孔,其内壁的形状与油嘴内衬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对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靠油嘴内衬与油嘴外套的螺纹预紧力通过油嘴内衬与油嘴外套之间的斜面以及斜面上对应位置的两个止口压紧油囊囊壁实现密封,避免了传统的油囊油嘴采用多个螺栓穿过油囊壁连接内衬与外套带来的密封隐患,结构简单,安全可靠。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穿墙外套,实现了在密封油嘴的两步法安装首先在油囊上安装油嘴内衬与油嘴外套,然后再通过穿墙外套整体安装到舱壁上,大大方便了油嘴在舱壁一侧的盲装配。3.本专利技术的穿墙外套设置了螺纹连接,方便油囊安装,并设置了 O形密封圈实现了舱壁密封。 4.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松螺母实现了油嘴内衬与油嘴外套的紧密夹紧,可有效防止松动造成的密封失效。5.本专利技术通过油嘴内衬端部的六角形,可以方便的使用标准制式扳手来实现油嘴的安装与定位。6.本专利技术通过穿墙外套的外沿的安装孔实现通过穿墙式油嘴将油囊固定在某处的目的,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油嘴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I中油嘴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I中穿墙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其中1为油嘴外套,2为油嘴内衬,3为防松螺母,4为穿墙外套,5为O形密封圈,6为油囊,7为管接头,8为油囊囊壁,9为密封槽,10为第一通孔,11为第二通孔,12为第三通孔,14为安装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油嘴外套I、油嘴内衬2、防松螺母3、穿墙外套4及管接头7,其中油嘴内衬2的一端位于油囊6内,另一端由油囊6钻出、与所述管接头7的一端螺纹连接,管接头7的另一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嘴外套I与油嘴内衬2螺纹连接,油嘴外套I的一端通过螺纹预紧力与油嘴内衬2的一端压紧油囊囊壁8、并密封,油嘴外套I的另一端下方,设有与油嘴内衬2螺纹连接的防松螺母3,油嘴外套I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防松螺母3上,通过防松螺母3实现了油嘴内衬2与油嘴外套I的紧密夹紧,可有效防止松动造成的密封失效。在防松螺母3的下方,设有穿墙外套4,该穿墙外套4的一端与油嘴内衬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油嘴内衬2密封。如图2、图3所示,油嘴内衬2的中部沿其轴向开有第一通孔10,供油流过,第一通孔10的顶端与油囊6的内部相通,底端攻密封管螺纹(内螺纹),与管接头7的一端螺纹连接。油嘴内衬2的一端(顶端)沿其轴向截面的投影为倒置的“八”字形,倒置的“八”字形的两条斜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且两条斜边上分别设有用于夹紧油囊囊壁8的两个止口。油嘴内衬2的顶端外表面上开有密封槽9,该密封槽9位于倒置的“八”字形的两条斜边的下方,在密封槽9内容置有O形密封圈5。油嘴内衬2的中上段外表面上攻外螺纹,与油嘴外套I螺纹连接;油嘴内衬2的中段外表面上攻外螺纹,与防松螺母3螺纹连接;油嘴内衬2的中下段外表面上攻外螺纹,与穿墙外套4螺纹连接,并保留部分光面,用于与O形密封圈5密封。油嘴内衬2的另一端(下端)加工成六角形,以利于扳手操作。如图4、图5所示,油嘴外套I中部沿其轴向开有第二通孔11,油嘴内衬2由第二通孔11穿过。第二通孔11为阶梯孔,其内壁形状与油嘴内衬2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对应,第二通孔11的一端(顶端)沿其轴向截面的投影为倒置的“八”字形,倒置的“八”字形的两条斜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且两条斜边上分别设有夹紧油囊囊壁8的两个止口 ;在倒置的“八”字形下方(位于油嘴外套I的中间段)设有内螺纹,油嘴外套I通过该内螺纹与油嘴内衬2螺纹连接;密封槽9位于油嘴外套I的内螺纹上端。如图6、图7所示,穿墙外套4的中部沿其轴向开有第三通孔12,油嘴内衬2由第三通孔12穿过。第三通孔12为阶梯孔,其内壁的形状与油嘴内衬2的外表面相对应,第三通孔12的一端攻内螺纹,与油嘴内衬2中下段的螺纹连接。穿墙外套4的一端(顶端)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安装孔13,本实施例的安装孔13为四个,以实现将油囊6通过穿墙式油嘴安装在安装对象上的目的;穿墙外套4的另一端(下端)外表面加工成光面,内部的通孔内壁留密封槽,容置O形密封圈,与油嘴内衬2配合形成密封面。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I所示,先将油嘴内衬2放到油囊6内,待油囊6胶接完毕之后,再在油囊囊壁8上的指定位置开孔、将油嘴内衬2的端部露出来;在油嘴内衬2上的密封槽9内涂硅月旨、放O形密封圈5,将油嘴外套I与油嘴内衬2通过事先攻好的螺纹拧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墙式密封油嘴,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嘴外套(1)、油嘴内衬(2)、穿墙外套(4)及管接头(7),其中油嘴内衬(2)的一端位于油囊(6)内,另一端由油囊(6)钻出、与所述管接头(7)的一端螺纹连接,管接头(7)的另一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嘴外套(1)与油嘴内衬(2)螺纹连接,通过螺纹预紧力与油嘴内衬(2)的一端压紧油囊囊壁(8)、并密封;所述穿墙外套(4)位于油嘴外套(1)的下方,穿墙外套(4)的一端与油嘴内衬(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油嘴内衬(2)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瑞文胡志强尹远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