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258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适用于一杆体上,夹持装置包含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与把手组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第二部位以及位于第一、第二部位之间的第一表面,第一部位具有第一通孔,第一表面用以嵌合杆体的一半部;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三、第四部位以及位于第三、第四部位之间的第二表面,第三部位具有对应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第四部位枢接在第二部位,第二表面用以嵌合杆体的另一半部,第二夹持件包含第一凸块;把手组件包含把手以及与把手枢接的螺杆,把手包含第二凸块,当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并锁合在第一通孔后,第二凸块抵置在第一凸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夹持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方便组装在杆体或轻易从杆体上拆卸下来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减碳” 口号的提倡,近年来民众骑乘自行车的风气也愈来愈盛行,藉由这股风气的普及化以提升环境的整体品质,进而保护我们的地球。然而,于骑乘自行车的同时,民众因需求而携带一些生活物品,例如GPS装置、手机或影音拨放器(MP3或MP4)。为了能将上述生活物品固定在自行车上,市面上已有螺丝/帽固定装置、表带式固定装置及橡胶圈固定装置等产品。但上述固定装置因操作不易而导致拆卸时较费时,而螺丝/帽固定装置更需藉助工具来进行迫紧,且尚有容易松脱的缺点,表带式固定装置成本较高,橡胶圈固定装置的橡胶圈则有容易遗失的风险。因此,本专利技术研发一种具有方便夹持在自行车的杆体同时可轻易从此杆体上拆卸下来的夹持装置,令民众可进一步利用此夹持装置,方便且稳固地将所携带的生活物品置放在此夹持装置上,势必能够于民众骑乘自行车的同时带来更多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方便组装在杆体及轻易从杆体上拆卸下来的夹持>J-U ρ α装直。依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适用于一杆体上,夹持装置包含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与把手组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以及位于第一、第二部位之间的第一表面,第一部位具有第一通孔,第一表面用以嵌合杆体的一半部;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三部位、第四部位以及位于第三、第四部位之间且对应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三部位具有对应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第四部位枢接在第二部位,第二表面用以嵌合杆体的另一半部,第二夹持件包含第一凸块;把手组件包含把手以及与把手枢接的螺杆,把手包含第二凸块,当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并锁合在第一通孔后,第二凸块抵置在第一凸块。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上述螺杆还包含枢轴及螺杆本体,枢轴连接于螺杆本体,枢轴用以枢接把手,螺杆本体用以穿过第二通孔并锁合在第一通孔;螺杆本体内具有内螺纹,枢轴具有外螺纹,该枢轴藉由该外螺纹与该螺杆本体的内螺纹互相锁合。进一步而言,把手还包含枢接孔,枢轴的内部还包含弹性件以及分别抵靠在弹性件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第一插销件与第二插销件,第一插销件与第二插销件用以定位在枢接孔。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上述第一通孔还包含对应螺杆的螺纹。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上述第一夹持件还包含物品置放座。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上述物品置放座一体成型在第一夹持件上。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上述物品置放座组装在第一夹持件上。运用本专利技术 的特点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方便组装在杆体或轻易从杆体上拆卸下来的夹持装置;并且,物品可被置放在夹持装置上。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被配置在杆体的示意图;图2为图I把手组件的螺杆锁入第一通孔前的示意图;图3为图I把手组件的螺杆锁入第一通孔后且把手利用第二凸块抵置在第一凸块的不意图;图4为图I的螺杆枢接把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夹持装置11,21第一夹持件111第一部位112第二部位113内螺纹12第二夹持件121第三部位122第四部位13把手组件131把手132螺杆132a枢轴132b螺杆本体133螺纹14插销件211,211’ 物品置放座30,40杆体50物品BI第一凸块B2第二凸块El第一端部E2第二端部H枢接孔Hl第一通孔H2第二通孔Pl第一插销件P2第二插销件S弹性件SI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特点能更明显易懂,兹配合附图将本专利技术相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I、图2与图3,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被配置在杆体的示意图;图2为图I把手组件的螺杆锁入第一通孔前的示意图;图3为图I把手组件的螺杆锁入 第一通孔后且把手利用第二凸块抵置在第一凸块的示意图。夹持装置I可适用于丨杆体30上。夹持装置I包含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与把手组件13。第一夹持件11具有第一部位111、第二部位112以及位于该第一部位111与第二部位112之间的第一表面SI。其中,第一部位111具有第一通孔Hl ;第一表面SI用以嵌合杆体30的一半部。第二夹持件12具有第三部位121、第四部位122以及位于第三部位121与第四部位122之间且对应第一表面SI的第二表面S2。其中,第三部位121具有对应第一通孔Hl的第二通孔H2 ;第四部位122枢接在第二部位112 (例如,利用一插销件14,第四部位122可枢接在第二部位112);第二表面S2用以嵌合杆体30的另一半部。另外,第二夹持件12包含第一凸块BI。把手组件13包含把手131以及与把手131枢接的螺杆132。螺杆132具有螺纹133 ;把手131包含第二凸块B2。当螺杆132穿过第二通孔H2并利用螺纹133锁合在第一通孔Hl后,第二凸块B2抵置在第一凸块BI,使得把手131不会松脱。如图2所示,把手组件13的螺杆132锁入第一通孔Hl前,第一部位111与第三部位121呈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12利用插销件14相互枢接在一起)。于图2的状态中,使用者可利用第一表面SI与第二表面S2去嵌合杆体30 (杆体30请参阅图I)。如图3所示,当把手组件13的螺杆132旋入第一通孔Hl而与一内螺纹113互相卡合后,使用者可进一步扳转把手131 (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以令第二凸块B2抵置在第一凸块BI而形成紧配状态,使得把手131被固定而不会松脱。于图3的状态中,夹持装置I便可稳固地被配置在杆体30上(杆体30请参阅图I)。当使用者欲将夹持装置I从杆体30上拆卸下来时,可再次扳转把手131,使第一凸块BI与第二凸块B2彼此脱离紧配状态,再将螺杆132旋松后,即可让第一部位111与第三部位121成为分离状态(此部分请参阅图2)。由此可知,使用者可将夹持装置I方便地组装在杆体30或轻易从杆体30上拆卸下来。利用附加的夹持装置1,使用者可于杆体30上作进一步的运用。例如,于杆体30上,使用者可将一物品置放于夹持装置I上的功能。请同时参阅图2、图3与图4,图4为图I的螺杆枢接把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螺杆132可包含一枢轴132a及一螺杆本体132b。枢轴132a用以枢接把手131。详细而言,把手131还包含枢接孔H,枢轴132a的内部还包含弹性件S以及分别抵靠在弹性件S的第一端部El与第二端部E2的第一插销件Pl与第二插销件P2。第一插销件Pl与第二插销件P2用以定位在枢接孔H。螺杆本体132b上具有螺纹,用以与第一通孔Hl及第二通孔H2互相锁合,枢轴132a与螺杆本体132b连接,其连接方式不限,例如枢轴132a具有外螺纹,螺杆本体132b具有内螺纹,彼此可利用外螺纹及内螺纹互相锁合。由此可知,利用弹性件S,使用者可将第一插销件Pl与第二插销件P2往内压缩,当枢轴132a被使用者移动至枢接孔H时,利用弹性件S的复归力量,第一插销件Pl与第二插销件P2随即被推进枢接孔H,使得螺杆132可枢接于把 手131,以供使用者扳转把手131。请参阅图5,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装置,适用于杆体,该夹持装置包含:一第一夹持件,具有一第一部位、一第二部位以及位于该第一、第二部位之间的一第一表面,该第一部位具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表面用以嵌合该杆体的一半部;一第二夹持件,具有一第三部位、一第四部位以及位于该第三、第四部位之间且对应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该第三部位具有对应该第一通孔的一第二通孔,该第四部位枢接在该第二部位,该第二表面用以嵌合该杆体的另一半部,该第二夹持件包含一第一凸块;以及一把手组件,包含一把手以及与该把手枢接的一螺杆,该把手包含一第二凸块,当该螺杆穿过该第二通孔并锁合在该第一通孔后,该第二凸块抵置在该第一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聪尧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