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113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且简便地保持片状细胞培养物等膜状组织并输送到期望位置。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是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12)的器具。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具有: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14),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12)的一面侧;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16),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12)的另一面侧。利用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保持整个膜状组织(12)。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将用于治疗的膜状组织输送到期望位置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心肌梗塞等的治疗中,广泛公知有培养患者自身的细胞并将由细胞组织化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细胞片)移植到患部的治疗方法。这种细胞片由于呈薄膜状,因此较脆弱,而且,由于含有水分,因此自密合性较高,在从用于培养的培养容器中取出并向患部输送时需要高超的手法。因此,使用用于进行这种片状细胞培养物的输送的输送 器具。作为这种输送器具的一个以往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细胞片输送工具,该细胞片输送工具具有细胞片吸附部和减压部,并且细胞片吸附部具有由多孔体构成的构造,通过减压吸引将细胞片吸附于细胞片吸附部来进行输送。另外,作为输送器具的其他以往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治疗用物质的搬运投放器具,该治疗用物质的搬运投放器具具有用于支承片状的治疗用物质(细胞片)的片支承体、用于使该片支承体变形的部件、选择性地施加使细胞片吸附保持于片支承体的负压和使细胞片脱离的正压的片装卸部件。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7508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733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片状细胞培养物的输送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且简便地保持细胞片等膜状组织并输送到期望位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片状的第I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利用上述第I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I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由于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如上构成,因此,将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到输送对象部位(脏器等)上,从膜状组织与输送对象部位之间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之后,在将膜状组织留在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上去除第I支承构件,从而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输送膜状组织。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若上述第I支承构件形成得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薄,则能够使第I支承构件相对于膜状组织的附着力高于第2支承构件相对于膜状组织的附着力。两个要素之间的附着力越大,该两个要素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大。因而,通过将上述第I支承构件形成得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薄,能够简单地使第I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若上述第I支承构件形成地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柔软,则即使在输送对象部位为跳动的脏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第I支承构件对跳动的追随性,能够防止膜状组织破损。另外,在以折叠的方式从膜状组织剥离第I支承构件时,能够减小折叠部的曲率半径,因此易于剥离第I支承构件。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可以具有刚性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刚性高的第3支承构件,该第3支承构件能够对在上述第I支承构件与上述第2支承构件之间保持上述膜状组织而构成的保持单元进行载置。由于将保持单元载置在刚性比较高的第3支承构件上进行输送,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运送保持单元。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若在上述第I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至少 一个支承构件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刚性比其他部分的刚性高的把持部,则通过把持把持部,能够提高去除第I支承构件和第2支承构件的一者或两者时的操作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工序,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的片状的第I支承构件和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的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利用上述第I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I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将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工序;通过使上述第2支承构件相对于上述膜状组织滑动而从上述膜状组织与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之间去除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工序;在将上述膜状组织留在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膜状组织上去除上述第I支承构件的工序。采用该方法,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输送膜状组织。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工序,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的片状的第I支承构件和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的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利用上述第I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I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将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附近的工序;通过使上述第I支承构件及上述膜状组织相对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滑动而将上述第I支承构件及上述膜状组织配置到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工序;在将上述膜状组织留在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膜状组织上去除上述第I支承构件的工序。采用该方法,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输送膜状组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且简便地保持片状细胞培养物等膜状组织并输送到期望位置。附图说明图I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IB是图IA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剖视图,图IC是简化了图IB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A是使用图I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将膜状组织移植到输送对象部位的方法的第I步骤的说明图,图2B是该方法的第2步骤的说明图,图2C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说明图,图2D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A是使用图I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将膜状组织移植到输送对象部位的另一方法的第I步骤的说明图,图3B是该方法的第2步骤的说明图,图3C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使用图4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将膜状组织移植到输送对象部位的方法的第I步骤的说明图,图5B是该方法的第2步骤的说明图,图5C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说明图。图6A是表示第I构成例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第2构成例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6C是表示第3构成例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第I实施方式图I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以下,称作“输送器具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IB是输送器具10的剖视图。图IC是输送器具10的示意性剖视图。另外,图IB是夸大了实际的状态的图,夸大了各个构成要素的厚度、间隔、凹凸等进行示出。另外,在图IC中,为了便于理解,进一步简化了图IB所示的输送器具10并示意性示出。如图IA 图IC所示,该输送器具10具有作为被输送对象物的膜状组织12、配置在膜状组织12的一面侧(在图IA中为上表面侧)的第I支承构件14、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凉平清水达也坂口胜久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