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轴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93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主轴孔加工钻床,该钻床通过与一个电驱动装置相连的摆动定位控制机构,驱使主轴箱围绕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立柱摆动和定位,并且通过进给机构,使具有不同转速的双主轴作一上一下运动,从而实现用一套夹具对工件的同一部位,进行钻、攻、铰、扩、锪、镗等多种形式组合的二道工序的一次安装二次加工。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以及制作容易和成本低,并且孔加工工效快、精度高和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领域,特别是一种双主轴钻床,该钻床设有电驱动装置、主轴和工作台部分。现行的普通钻床,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对一次安装的工件的同一部件,进行二次孔加工a快换钻夹头,攻丝头,b组合刀具,C转塔式钻床,d排钻。以上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a法操作麻烦,不适宜批量生产且安全生产性较差;b法不易实现二次变速且刀具刚性差,c法钻床利用率不高,效率低,主轴刚性差,且设备费用高;d法复位精度不高,其设备占地面积大。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工效快,孔加工精度高,并且能对一次安装的工件的同一部位,实现多种类型孔的二次加工要求的双主轴钻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有电驱动装置、主轴和工作台部分,主轴与电驱动装置的传动系统的齿轮相连,其特征在于采用一个摆动定位控制机构和不同转速的双主轴,前者的定位轴的上端,与传动系统的蜗轮固连,后者的齿条部分,分别与进给机构的齿轮相啮合。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通过摆动定位控制机构,使不同转速的两主轴上的刀具,分别实现用一套夹具对工件的同一部位,进行钻、攻、铰、扩、锪、镗等多种形式组合的二道工序的一次安装二次加工。摆动定位控制机构,可以由凸轮、转子、立柱、电磁离合器、撞块和行程开关组成。定位凸轮由本体和转动体组成,它们分别固连和紧配在定位轴的下端,再用螺母将其进一步轴向固定。控制凸轮与定位轴固连。与工作台固连的固定板上,装有两个转子和行程开关,两个转子也可以装在固定板的开口两翼上或者两翼的开口槽内,两个行程开关也可以固连在固定板的开口两翼上,在定位凸轮和固定板上的两个转子同时相切时,其基园中心与转子的园心、固定板上的行程开关的触头中心线,同处于一平面内。另两个行程开关分别与电机反转控制线路以及电磁离合器吸合线路、电机延迟正转线路相连。电磁离合器的两端分别与蜗杆、伞齿轮固连,蜗杆和蜗轮啮合,伞齿轮和传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啮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不同转速的主轴,因而使一次安装二次孔加工过程简单,并且操作安全和可靠。又由于采用了一个摆动定位控制机构,在该机构的作用下,主轴箱围绕立柱作正、反向摆动和定位,带动主轴摆动和定位,同时主轴在进给机构的作用下,进行一上一下地运动时,可避让工件夹具系统,从而使不同转速的两主轴的刀具,分别完成孔加工的任务,所以,产品孔加工不仅精度高、工效快,而且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由于双主轴中心距小,因而使设备体积可以做得较小和制作成本不高,提高了产品的竞争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定位凸轮12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由一个电驱动装置、双主轴、一个摆动定位控制机构和工作台等部分组成。参阅图1、图2、图3,电驱动装置由一台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一套齿轮传动系统组成。高低速主轴6和5与主轴箱24内的齿轮传动系统相连,其齿条部分与进给机构的齿轮8啮合。进给机构由薄盘齿轮1、齿轮4和8、手柄9组成,薄盘齿轮1通过轴装在主轴箱24的壳体上且和齿轮4相啮合,齿轮4和8、手柄9固定在同一轴上。行程开关2和22分别与电机反转控制线路及电磁离合器吸合控制线路、电机延迟正转控制线路相连。与行程开关2、22作用的撞块3和23,装在薄盘齿轮1上。工件7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和固定板10固连。转子11和13活动装在固定板10上或固定板10的开口两翼上或两翼的槽内。行程开关15、18固定在固定板10上或固定板10的两翼上。当定位凸轮12和转子11、13同时相切时,其基圆中心与转子11和13的园心、行程开关15和18的触头中心线,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定位凸轮12由本体12b和转动体12a组成,它们分别固连和紧配在定位轴16的下端,并且用螺母25将它们轴向固定在定位轴16上。定位轴16的上端固定在与蜗杆21啮合的蜗轮19上。控制凸轮17与定位轴16固连。立柱14的上端,通过一对轴承与主轴箱24活动相连,其下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电磁离合器20的两端,分别与蜗杆21、伞齿轮固连,伞齿轮和传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啮合。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开机后,假定高速主轴6的轴心线与工件7的孔中心线均位于机床中心线a0上,则定位凸轮12的本体12b和转动体12a分别与转子11、13同时相切,控制凸轮17压下行程开关15,电磁离合器20脱开。此时,若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9,其作用力则通过齿轮8与高低速主轴6和5的齿条部分的啮合运动,使高低速主轴6和5分别完成一次向下进给和向上运动。接着,反时针方向转动手柄9,先使双主轴处于等高位置,此时,齿轮4使薄盘齿轮1上的撞块23压下行程开关22,于是电磁离合器20迅速吸合,将伞齿轮的旋转运动传递给蜗杆21,通过蜗杆21和蜗轮19的减速运动,使控制凸轮17和定位凸轮12作同步转动;当定位凸轮12与转子11、13同时相切转过180°时,控制凸轮17压下行程开关18,使电磁离合器20迅速脱开;同时,主轴箱24在定位凸轮12的驱动作用下,围绕立柱14摆动到一极限位置,即高低速主轴6和5的轴心线,分别离开和重合于机床中心线a0上的工件孔中心线。然后,手柄9继续反时针方向运动,直至高低速主轴6和5分别完成向上运动和二次向下进给运动。以后,当双主轴反向运动,至等高位置时,再次重复前述一系列动作,只是结果高低速主轴6和5的轴心线的位置如前述相反。如此循环,不断对工件进行孔加工。如果对孔的第二次加工,属攻丝工序时,可以事先将撞块3移至控制攻丝止点的合适位置上,以压下行程开关2,控制电机反转。加接行程开关22控制电机延时正转线路。加接延时继电器,是为了适当错开电机换向与电磁离合器20的动作时间。其它操作过程同前述。本技术也可以进行单主轴加工,即当高速主轴6或低速主轴5处于工件7的孔中心位置时,只要将撞块3或23撤去即可。本技术还可以将手动走刀改为机动走刀,即只要在靠近齿轮8的内端轴上,再固连有一个齿轮和与该齿轮相啮合的走刀齿轮传动系统。权利要求1.双主轴孔加工钻床,设有电驱动装置、主轴和工作台部分,主轴与电驱动装置的传动系统的齿轮相连,其特征在于采用一个摆动定位控制构和不同转速的双主轴,前者的定位轴16的上端,与传动系统的蜗轮19固连,后者的齿条部分与进给机构的齿轮8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是由凸轮、转子、立柱14、电磁离合器20、撞块和行程开关组成,定位凸轮12由本体12b和转动体12a组成,它们分别固连和紧配在定位轴16的下端,并且用螺母25将它们轴向固定在定位轴16上,控制凸轮17与定位轴16固连,转子11和13以及行程开关15和18装在与工作台固连的固定板10上,在定位凸轮12和转子11、13同时相切时,定位凸轮基园中心与转子11和13的园心、行程开关15和18的触头中心线均处于同一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中,电磁离合器20的两端,分别与蜗杆21、伞齿轮固连,蜗杆21与蜗轮19啮合,伞齿轮与传动系统的一个伞齿轮啮合,行程开关2和22分别与电机反转控制线路及电磁离合器吸合控制线路、电机延迟正转控制线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床,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主轴孔加工钻床,设有电驱动装置、主轴和工作台部分,主轴与电驱动装置的传动系统的齿轮相连,其特征在于采用一个摆动定位控制构和不同转速的双主轴,前者的定位轴16的上端,与传动系统的蜗轮19固连,后者的齿条部分与进给机构的齿轮8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逸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第二纺织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