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过流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803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过流保护器,包括外壳、底板、双金属片、静触点、动触点、发热丝和绝缘纸;所述双金属片的前端倾斜向下设置,后端焊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静触点焊接在底板上;所述动触点对应静触点焊接在双金属片的前端,且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所述发热丝设置在双金属片的正下方;所述绝缘纸设置在外壳和底板之间;所述底板包括前底板和后底板,前底板的后端和后底板的前端均具有发热丝焊接凸台;所述发热丝为“S”形,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发热丝焊接凸台上,发热丝的中间段悬空在底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发热丝与底板的过多接触,可有效防止发热丝过流时对其他零部件的造成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过流保护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流热保护器主要都是由外壳、双金属片、动触点、静触点、底板和绝缘纸组成。当外部环境温度上升至双金属片设定值时,双金属片翻转弹跳,使动静触点分离,切断电路达到温度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还是温控保护;虽然可以通过改变双金属片的电阻值,利用双金属片的热效应,达到一定的电流保护作用,但其敏感度较低,且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参数较为困难,应用范围有限。部分过流保护器是采用发热底板结构,底板实用发热材料制成,底板中部通过冲压形成镂空S型或Z型的电流路径,当有较大电流通过时,底板发出热量,双金属片感温弹跳翻转,切断电流达到保护作用。此结构较上述保护器灵敏度稍有提高,但可控性还是不强,无法满足高要求客户的需求;此保护器的发热底板直接与绝缘纸接触,长期使用极易使绝缘纸老化失效,造成短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过流保护器,包括外壳、底板、双金属片、静触点、动触点、发热丝和绝缘纸;所述双金属片的前端倾斜向下设置,后端焊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静触点焊接在底板上;所述动触点对应静触点焊接在双金属片的前端,且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所述发热丝设置在双金属片的正下方;所述绝缘纸设置在外壳和底板之间;所述底板包括前底板和后底板,前底板的后端和后底板的前端均具有发热丝焊接凸台;所述发热丝为“S”形,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发热丝焊接凸台上,发热丝的中间段悬空在底板的上方。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凸台;所述双金属片的后端部焊接在限位凸台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双金属片的后端部通过铁钉焊接在限位凸台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底板上还具有焊接凸台;所述静触点焊接在焊接凸台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绝缘纸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静触点伸出通孔。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两边设有铆接耳,底板和外壳通过铆接耳铆接固定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尾部和外壳外部均设有端子头或接插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的前底板的后端和后底板的前端均具有发热丝焊接凸台;发热丝的两端均焊接在发热丝焊接凸台上,中段悬空在底板的上方;避免发热丝与底板的过多接触,可有效防止发热丝过流时对其他零部件的造成影响。(2)本技术的外壳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凸台;双金属片的后端部通过铁钉焊接在限位凸台上;通过铁钉固定使得双金属片与外壳之间的焊接更加牢固,提高了双金属片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前底板上还具有焊接凸台,静触点焊接在焊接凸台上;焊接凸台可以加强静触点的焊接强度。(4)本技术采用专业的发热材料制成发热丝,当有较大电流通过发热丝时,发热丝可瞬间释放大量热量,使双金属片翻转弹跳,从而断开电路;发热丝两端连接两块底板,其余部分都悬浮腾空在底板之上,因此发热丝释放的热量不会对保护器的其他零部件造成什么损伤,确保了保护器的长期安全使用,同时,可通过改变发热丝的材料或体积来满足不同技术参数的要求。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热丝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外壳,11.限位凸台,2.底板,21.前底板,211.焊接凸台,22.后底板,3.双金属片,4.静触点,5.动触点,6.发热丝,7.绝缘纸,8.铁钉,9.发热丝焊接凸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见图I和图2,本技术包括外壳I、底板2、双金属片3、静触点4、动触点5、发热丝6和绝缘纸7;外壳I内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凸台11,双金属片3的前端倾斜向下设置,后端部通过铁钉8焊接在限位凸台11上;底板2包括前底板21和后底板22,前底板21上还具有焊接凸台211 ;静触点4焊接在焊接凸台211上;动触点5对应静触点4焊接在双金属片3的前端,且动触点5与静触点4接触;发热丝6设置在双金属片3的正下方;绝缘纸7设置在外壳I和底板2之间,绝缘纸7的中间开设有通孔;静触点4伸出通孔;前底板21的后端和后底板22的前端均具有发热丝焊接凸台9 ;发热丝6为“S”形,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发热丝焊接凸台9上,发热丝6的中间段悬空在底板2的上方。底板2的两边设有铆接耳,底板2和外壳I通过铆接耳铆接固定成型。底板2尾部和外壳I外部均设有%5子头或接插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把本装置串联在电器设备的回路中,当设备发生异常,如电机堵转,设备电路中电流就会剧增,当异常大电流通过本保护器内的发热丝6时,发热丝6就会瞬间释放大量热量,双金属片3能立刻感应到正下方的发热丝6释放的热量,双金属片3翻转弹跳,带动动触点5位移使其与静触点4接触分离,从而断开电路,达到了电器的电流保护作用。当电器设备异常排除后,保护器四周温度下降至复位温度值时,双金属片3复位翻转,恢复正常状态,动触点5与静触点4重新接触,电器设备恢复正常工作。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高效过流保护器,包括外壳(I)、底板(2)、双金属片(3)、静触点(4)、动触点(5)、发热丝(6)和绝缘纸(7);所述双金属片(3)的前端倾斜向下设置,后端焊接在外壳(I)的内壁上;所述静触点(4)焊接在底板(2)上;所述动触点(5)对应静触点(4)焊接在双金属片(3)的前端,且动触点(5)与静触点(4)接触;所述发热丝(6)设置在双金属片(3)的正下方;所述绝缘纸(7)设置在外壳(I)和底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包括前底板(21)和后底板(22),前底板(21)的后端和后底板(22)的前端均具有发热丝焊接凸台(9);所述发热丝(6)为“S”形,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发热丝焊接凸台(9)上,发热丝(6)的中间段悬空在底板(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内壁上设有ー个限位凸台(11);所述双金属片(3)的后端部焊接在限位凸台(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3)的后端部通过铁钉(8)焊接在限位凸台(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21)上还具有焊接凸台(211);所述静触点(4)焊接在焊接凸台(2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纸(7)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静触点(4)伸出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所述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两边设有铆接耳,底板(2)和外壳(I)通过铆接耳铆接固定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过流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尾部和外壳(I)外部均设有端子头或接插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过流保护器,包括外壳、底板、双金属片、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过流保护器,包括外壳(1)、底板(2)、双金属片(3)、静触点(4)、动触点(5)、发热丝(6)和绝缘纸(7);所述双金属片(3)的前端倾斜向下设置,后端焊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静触点(4)焊接在底板(2)上;所述动触点(5)对应静触点(4)焊接在双金属片(3)的前端,且动触点(5)与静触点(4)接触;所述发热丝(6)设置在双金属片(3)的正下方;所述绝缘纸(7)设置在外壳(1)和底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包括前底板(21)和后底板(22),前底板(21)的后端和后底板(22)的前端均具有发热丝焊接凸台(9);所述发热丝(6)为“S”形,发热丝(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发热丝焊接凸台(9)上,发热丝(6)的中间段悬空在底板(2)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光友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常宏同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