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育仁专利>正文

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745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其主要是配合一机械机台使用,该温控装置包括一机壳,设于该机壳内部的一冷却器、一储槽、一马达单元,其中,该冷却器是以其风扇对应该机壳的复数通孔设置,令该风扇自其该复数通孔将该机壳外部的冷空气吸入并朝冷却器的热交换结构吹送,以将热量自该机壳相对侧的复数通孔送出,达到散热效果;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温控装置利用室温气流对机械机台用油有效进行热交换冷却,并同时达到构件精简、缩减装置体积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机械机台,如水油机、模温机、加工机等,其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机械高速运转或加热需求等原因产生高温,而有其需要配合冷却装置进行机台降温冷却的必要性。以模温机为例,其操作时需以热媒油预先对模具A加热,避免热熔后的液状塑料原料因模具间温差而冷却硬化,如图I所示,显示公知模温机的冷却装置10,其主要是一冷却槽11与一供储放媒油的油箱12连通,该冷却槽11设有与模温机模具连通的一出油口111及一入油口 112,该冷却槽12内部设有供冷却水流通的一热交换管13,令冷却水自该热交换管13的一冷水入口 131进入管内与冷却槽13内的热媒油进行热交换后,再由该热交换管13的一冷水出口 132排出;然而,前述模温机的冷却装置10主要透过水进行冷却,·热媒油的高温和冷却水的低温直接在冷却槽12内接触时,两者的极大温差易使该热交换管13因毛细孔现象而产生渗水情形,进而在热媒油循环加热冷却过程中,因含水而对模具造成锈蚀。另以加工机为例,其对工件加工所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供带动工具件转动的一主轴及其主轴头上,为避免主轴头过热变形,故一般加工机B需配合如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20将加工机内供作润滑使用的油循环冷却,以免该主轴、主轴头的温度过高;如图I所示的冷却装置20具有一油道21设有一出口 211及一入口 212与加工机润滑内部油管相接,令热润滑油自该油道21入口 212进入冷却装置20后,流经一马达22、一压缩机23、一由管排241及风扇242构成的冷却器24、一干燥器25及一膨胀阀26,以达到冷却润滑油温度的目的,并将冷润滑油自该油道21出口 211循环进入加工机B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图2冷却装置20的所需构件多、组装不便,且体积庞大、成本高,又其同为水冷式冷却装置,未能避免如前述冷却水造成循环路径构件生锈的问题,同时使用压缩机23会有受限于高低压平衡问题而无法在停机后立即启动的问题,且压缩机23经常性地在短时间内连续启动与关闭,易造成压缩机负载过大而损坏;是以,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机械用冷却装置的使用问题,认为有其必要进一步提出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以解决上述使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其主要是将一气冷式冷却器、一储槽及一马达整合于一机壳内部,令该温控装置有效利用室温气流对机械机台用油进行热交换冷却,同时达到构件精简、缩减装置体积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所提供的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配合一机械机台使用,该机械机台设有一出油口及一入油口,其中,该温控装置包括一机壳,具有相对二壳壁,该二壳壁设有复数通孔;一冷却器,具有一框架,该框架于相对两侧设有一热交换结构及一风扇,该热交换结构成形为管排形态,该热交换结构成形有两端开口,定义该二开口为一出口以及一入口,且该热交换结构成形有复数散热鳍片,令该冷却器是以其风扇对应该机壳其中一壳壁的该复数通孔设置,且该热交换结构的入口与该机械机台的出油口连通;一储槽,设于该机壳内部,该储槽成形有一出口及一入口,令该储槽入口与该冷却器热交换结构的出口连通,该储槽出口与该机械机台入油口连通;一马达单元,设于该储槽出口与该机械机台入油口之间。有关于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公知模温机热媒油的冷却装置示意图;图2公知工具机热媒油的冷却装置示意图;·图3本技术气冷式机械用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气冷式机械用冷却装置配合机台的管路循环示意图;图5A本技术冷却器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本技术冷却器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气冷式机械用冷却装置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7A本技术于储液槽内设置加热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B本技术于储液槽外设置加热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模具A加工机B冷却装置10冷却槽11出油口111入油口 112油箱12热交换管13冷水入口 131冷水出口 132冷却装置20油道21出口211入口 212马达22压缩机23冷却器24管排241风扇242干燥器25膨胀阀26机械机台C出油口 Cl入油口C2机壳30壳壁31通孔311冷却器40框架41热交换结构42 风扇43出口421入口 422散热鳍片423储槽50出口 51入口52马达单元60电磁阀61控制单元70电表71启动开关72启动灯721停止开关73停止灯731蜂鸣器74警示灯75·无熔丝开关76加热器80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以图3、4配合图5A至7B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主要是配合一机械机台C使用,该机械机台C为油水机、模热机或加工机等机台,该机械机台C设有一出油口 Cl及一入油口 C2,该温控装置包括一机壳30,设于该机壳30内部的一冷却器40、一储槽50、一马达单兀60,以及设于该机壳30外部的一控制单元70,其中该机壳30,具有相对二壳壁31,该二壳壁31设有复数通孔311,于本实施例中,该机壳30成形有两两相对的四壳壁31,各该壳壁31设有复数该通孔311,供该机壳30内部与外部的气体流通使用;该冷却器40,具有一框架41,该框架41于相对两侧设有一热交换结构42及一风扇43,该热交换结构42成形为管排形态,该热交换结构42成形有两端开口,定义该二开口为一出口 421以及一入口 422,且该热交换结构42成形有复数散热鳍片423,令该冷却器40是以其风扇43对应该机壳30其中一壳壁31的该复数通孔311设置,且该热交换结构42的入口 422与该机械机台C的出油口 Cl连通,令该风扇43自其对应复数通孔311将该机壳30外部的冷空气吸入并朝该热交换结构42吹送,以将热量自相对侧通孔311送出,达到散热效果;该储槽50,设于该机壳30内部,该储槽50成形有一出口 51及一入口 52,令该储槽50入口 52与该冷却器40热交换结构42的出口 421连通,该储槽50出口 51与该机械机台C入油口 C2连通;该马达单元60,设于该储槽50出口 51与该机械机台C入油口 C2之间,且该马达单元60与该机械机台C的入油口 C2之间设有一电磁阀61。请复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温控装置另于其机壳30设置一控制单元70,该控制单元70与该马达单元60电性连接,且该控制单元70具有一电表71、一启动开关72、一停止开关73、一蜂鸣器74、一警示灯75及一无熔丝开关76设于该机壳30外部,且该启动开关72与一启动灯721电性连接,该停止开关73与一停止灯731电性连接。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构件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及其功效,做以下说明。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透过上述装置结构,将机械机台C输出的一热油先经该冷却器40,与室温空气进行气冷式冷却后,再输送至该储槽50储存,当该机械机台C有使用冷却后的一冷油时,再由该马达单元60及该电磁阀61配合将冷油输出至机械机台C,藉此,达到避免使用水液冷却,造成机械机台C不避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式机械用温控装置,配合一机械机台使用,所述机械机台设有一出油口及一入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一机壳,具有相对二壳壁,所述二壳壁设有复数通孔;一冷却器,具有一框架,所述框架于相对两侧设有一热交换结构及一风扇,所述热交换结构成形为管排形态,所述热交换结构成形有两端开口,定义所述二开口为一出口以及一入口,且所述热交换结构成形有复数散热鳍片,令所述冷却器是以其风扇对应所述机壳其中一壳壁的所述复数通孔设置,且所述热交换结构的入口与所述机械机台的出油口连通;一储槽,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储槽成形有一出口及一入口,令所述储槽入口与所述冷却器热交换结构的出口连通,所述储槽出口与所述机械机台入油口连通;一马达单元,设于所述储槽出口与所述机械机台入油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育仁
申请(专利权)人:曾育仁陈廷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