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后切式钻头,其结构采用了具有主刀刃和底部刀刃的两把双面刀片,在进行两侧切削的同时还可进行底部切削,这样既不会出现摩擦过大造成的急剧升温情况,又提高了扩孔的效率,而双面刀片的固定方式是面与面的接触,因此在切削时受力均匀,可延长双面刀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伸缩杆的底部套设了一弹簧,在扩孔后,双面刀片的回收靠弹簧自身的弹力回复来完成,因此操作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头,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螺栓扩孔技术的后切式钻头。
技术介绍
钻头的好坏主要区别在钻头本身使用上的效率、寿命和方便程度,但目前的钻头产品只是基本上解决了扩孔这一技术难题,对于钻头本身的质量保证及使用寿命等问题并没有更多的考虑,导致目前扩孔使用的钻头存在着如下缺点(1)参考图1a、1b所示分别为现有钻头在扩孔前后的结构示意图,现有钻头的结构对刀片的固定是采用点接触式,即通过固定轴1-4来固定刀片1-1,这种固定方式受力集中,容易造成轴部断开;(2)钻头采用在活塞筒1-2内设置一活塞1-3的活塞式伸缩方法,在扩孔结束后,刀片1-1的回收属于被动式,不方便;(3)刀片1-1的刀刃1-5尖部成锐角α,在切削时磨损太快,使用寿命降低;(4)刀片1-1的底部1-6在扩孔时将受到摩擦力而使刀片急剧升温,也影响刀片1-1的使用寿命;(5)刀片1-1靠一面切削一面摩擦扩孔,势必影响扩孔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扩孔效率并能延长刀片使用寿命的后切式钻头。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其特点是包括形成有内螺纹的钻杆;一连接杆,由一杆体和杆顶组成,其形成有贯穿所述杆体和杆顶的通孔,所述杆体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以与所述钻杆的内螺纹旋配,所述杆顶形成有两个对称的开口;伸缩杆,其底部套设有弹簧,插入并穿过所述连接杆的通孔;形成有一缺口的垫片,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以及具有主刀刃和底部刃的两把双面刀片,在所述主刀刃一侧形成有一固定开口,并分别嵌设于所述连接杆对称的开口内。上述伸缩杆包括一腹部、一颈部和一底部。上述伸缩杆的腹部直径略大于上述颈部和底部的直径。上述双面刀片的主刀刃与底部刀刃之间是形成一钝角。上述双面刀片通过上述垫片嵌设于上述固定开口而固定。上述双面刀片于其固定开口相对的一侧是与上述伸缩杆的腹部相接触的。上述通孔的直径与伸缩杆的腹部直径相配合。采用这样结构的后切式钻头,具有如下特点(1)双面刀片的固定方式是面与面的接触,因此双面刀片在切削时受力均匀,可延长双面刀片的使用寿命;(2)在扩孔后,双面刀片的回收是靠套设于伸缩杆底部弹簧自身的弹力回复来完成的,属主动回收,操作方便;(3)双面刀片具有主刀刃与底部刀刃的双面刀刃,在进行两侧切削的同时还可进行底部切削,既不会出现摩擦过大造成的急剧升温情况,又提高了扩孔的效率。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钻头在扩孔前的示意图。图1b是现有钻头在扩孔后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在扩孔前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在扩孔后的示意图。图3a是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c是图3b的左视图。图3d是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e是双面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3所示,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其结构包括形成有内螺纹的一钻杆6;伸缩杆5,其腹部5-2的直径略大于颈部5-3和底部5-1的直径;连接杆2,包括杆体2-4和杆顶2-3,形成有贯穿杆体2-4和杆顶2-3的通孔2-1,杆体2-4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以与钻杆6的内螺纹旋配,杆顶2-3形成有两个对称的开口2-2,通孔2-1的直径与伸缩杆5的腹部5-2直径相配合;形成有一缺口3-1的垫片3;具有主刀刃4-2和底部刀刃4-1的双面刀片4,在主刀刃的一侧形成有一固定开口4-3;以及弹簧7构成。各部件的连接方式为,在伸缩杆5的底部5-1套设弹簧7后,插入并穿过连按杆2的通孔2-1;将垫片3从连接杆2具有外螺纹的杆体2-4底端套入连接杆2;旋转垫片3使其缺口3-1与连接杆2的其中一个开口2-2重合后,放入一把双面刀片4,使刀片背部4-4与伸缩杆5的腹部5-2相接触固定,再次旋转垫片3使缺口3-1与连接杆2的另一开口2-2重合后,再放入另一把双面刀片4,接着将垫片3稍稍旋转,直到使缺口3-1与任意一开口2-2不重合处,这样两把双面刀片4就分别嵌设于连接杆2两对称的开口2-2内,并靠垫片3嵌设于固定开口4-3而被固定;最后将连接杆2的杆体2-4旋入钻杆6内。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是靠伸缩杆5的伸缩来使双面刀片4张开从而达到扩孔的目的。当伸缩杆5处于正常不受力状态时,两双面刀片4收入连接杆2的开口2-2内,可自由进入普通钻头已钻好的直孔中,如图2a扩孔前示意图。当进入直孔底部时,稍微加压旋转钻杆6,弹簧7下压伸缩杆5,双面刀片4即可缓缓张引,从而将原先的直孔孔底切削成锥形孔,如图2b扩孔后的示意图。扩孔完毕后,稍稍提起钻杆6,则弹簧7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双面刀片4回收到原来的位置。根据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具备如下的优点(1)本技术后切式钻头的双面刀片4是通过刀片背部4-4与伸缩杆腹部5-2接触相固定,用垫片3限位,这种固定方式是通过面与面相接触固定,因此双面刀片4在切削时受力均匀,可延长双面刀片4的使用寿命;(2)在扩孔后,双面刀片4的回收是靠套设于伸缩杆5底部5-1弹簧7自身的弹力回复来完成的,属主动回收,操作方便; (3)双面刀片4的主刀刃4-2 与底部刀刃4-1之间成一钝角β,在切削时,经得起考验,且由于具有双面刀刃,在进行两侧切削的同时还可进行底部切削,既不会出现摩擦过大造成的急剧升温情况,又提高了扩孔的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后切式钻头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对钻头本身的使用上的结构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对施工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可广泛应用在在程中。虽然本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在没有脱离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内螺纹的钻杆;一连接杆,由一杆体和杆顶组成,其形成有贯穿所述杆体和杆顶的通孔,所述杆体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以与所述钻杆的内螺纹旋配,所述杆顶形成有两个对称的开口;伸缩杆,其底部套设有弹簧,插入并穿过所述连接杆的通孔;形成有一缺口的垫片,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以及具有主刀刃和底部刀刃的两把双面刀片,在所述主刀刃一侧形成有一固定开口,并分别嵌设于所述连接杆对称的开口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一腹部、一颈部和一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腹部直径略大于所述颈部和底部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刀片的主刀刃与底部刀刃之间是形成一钝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刀片通过所述垫片嵌设于所述固定开口而固定。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刀片于其固定开口相对的一侧与所述伸缩杆的腹部相接触。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与伸缩杆的腹部直径相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旨在设计一种后切式钻头,其结构采用了具有主刀刃和底部刀刃的两把双面刀片,在进行两侧切削的同时还可进行底部切削,这样既不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切式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内螺纹的钻杆;一连接杆,由一杆体和杆顶组成,其形成有贯穿所述杆体和杆顶的通孔,所述杆体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以与所述钻杆的内螺纹旋配,所述杆顶形成有两个对称的开口;伸缩杆,其底部套设有 弹簧,插入并穿过所述连接杆的通孔;形成有一缺口的垫片,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以及具有主刀刃和底部刀刃的两把双面刀片,在所述主刀刃一侧形成有一固定开口,并分别嵌设于所述连接杆对称的开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倍尔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