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632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包括炉体和炉体前部设置的布料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供风管道和供料管道,所述供料管道与供风管道相连通连接,所述供风管道与炉体内设置的炉排之间设置有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布料管,布料管内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板面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布料板,相邻布料板构成物料输送的流道,所述的布料板成张开的手指状布置,所述布料管的底板中部板面高于其前、后端板面,所述炉体侧壁上与布料管出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布料管出口端物料输送状态的观察窗。操作人员可通过窗观察观察布料管出口端的物料输送状态,以及时调节供风管道的风量,保证锅炉的可靠供料。(*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生产用锅炉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逐步向环保、高效、节能、自动化发展。传统的蒸汽生产是通过燃烧燃煤使得锅炉内的水分蒸发产生蒸汽,这种操作方式需要操作人员用煤铲不断地向锅炉内填充燃煤,其操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且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新型的蒸汽生产系统中,改用 稻壳或其他类似物替代燃煤,由于稻壳的质量轻、体积小,因此可以利用风力输送系统对其输送,实现锅炉燃料的自动化填充,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风力输送系统包括堆料场和锅炉之间依次设置的螺旋输送装置、分离装置、截风装置,相邻装置之间通过供风管道相连,分离装置和截风装置分别位于锅炉燃料入口的正上方,稻壳在分离装置内与空气分离沉积到分离装置底部的料仓内和稻壳分离,然后稻壳依靠自重落入锅炉炉膛中的链条炉排上进行输送燃烧。然而这种进料方式,容易使得稻壳在炉排中部堆积,即在炉排上分布不均,使得稻壳无法充分燃烧和锅炉加热不均,同时也无法对供料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可使得燃料在炉排上布料均匀,锅炉受热均匀,可对锅炉的进料量进行调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炉体前部设置的布料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供风管道和供风管道出口端铅垂方向布置的供料管道,所述供料管道与供风管道相连通连接,所述供风管道与炉体内设置的炉排之间设置有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布料管,所述布料管入口端的宽度与供风管道的宽度相吻合,布料管出口端的宽度与炉体内炉排的整体宽度相吻合,所述布料管内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板面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布料板,相邻布料板构成物料输送的流道,所述的布料板成张开的手指状布置,所述布料管的底板中部板面高于其前、后端板面,所述炉体侧壁上与布料管出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布料管出口端物料输送状态的观察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设置的供风管道、供料管道和布料管,这样就可使得物料沿炉排的宽度方向进行布料,保证锅炉受热均匀和防止物料在炉排中部堆积过厚而燃烧不充分,通时操作人员可通过窗观察观察布料管出口端的物料输送状态,以及时调节供风管道的风量,保证锅炉的可靠供料。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体受热均匀,供料可调且物料燃烧充分的锅炉。其采用的方案如图1、2所示,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和炉体10前部设置的布料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供风管道20和供风管道20出口端铅垂方向布置的供料管道40,所述供料管道40与供风管道20相连通连接,所述供风管道20与炉体10内设置的炉排之间设置有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布料管30,所述布料管30入口端的宽度与供风管道20的宽度相吻合,布料管30出口端的宽度与炉体10内炉排的整体宽度相吻合,所述布料管30内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板面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布料板,相邻布料板构成物料输送的流道,所述的布料板成张开的手指状布置,所述布料管30的底板中部板面高于其前、后端板面,所述炉体10侧壁上与布料管30出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布料管30出口端物料输送状态的观察窗11。所述布料管30的底板中部板面高于其前、后端板面中的前、后端是指沿输送方向的底板的前、后端。·具体实施时,可按如下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布料管30包括分别与供风管道20和炉排相连的分流段30a和扬料段30c,所述的分流段30a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分流段30a内设置第一布料板,所述的第一布料板成张开的手指状布置,且相邻的第一布料板在同一宽度方向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的扬料段30c与分流段30a之间设置有输送段30b,所述输送段30b和分流段30a内设置第二布料板,所述第二布料板成平行状布置,所述的构成输送段30b的底板板面位于构成分流段30a和扬料段30c的底板板面的上方。通过设置的布料管30,首先供风管道20内的空气,将从供料管道40内下落的物料吹送到分流段30a,由于分流段的尺寸与供风管道20的出口端相对应,因此,物料就被分流段30a内设置的第一布料板分割成均匀的多份,分别被输送到不同的输送流道内,由于布料管30的出口端与锅炉内的炉排的整体宽度相对应布置,这样从布料管30出来的物料就会沿炉排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从而使得炉排带动物料在炉膛内输送燃烧;将构成输送段30b的底板板面位于构成分流段30a和扬料段30c的底板板面的上方,即将构成布料管30底板的中设置成向上的内凹状,这样在布料管30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进行成了一定的扬料作用,防止物料管内堵塞和使得物料在流出布料管30时被稍微扬起,使得物料在炉排上的布料更加均匀,保证锅炉的受热。同时由于炉体10的侧壁上设置的观察窗,通过观察窗11观察布料管30的供料状态,这样就可通过调节供风管道10上设置的风机和锅炉上方的分离装置的工作状态,以对布料管30的供料进行调节,保证锅炉供料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I所示,所述与布料管30出口处相对应的炉体10两侧的侧壁上均设有观察窗11,所述的观察窗11为隔热耐高温透明材料构成。所述的供料管道40垂直于供风管道20布置,且位于供风管道20的正上方。所述的扬料段30c和分流段30a的管腔高度相同,所述分流段30a的管腔高度大于输送段30b的管腔高度。所述的布料管30沿输送方向的截面为方形,所述分流段30a输送段30b的顶板呈平齐状布置,所述输送段30b与分流段30a底板之间为斜向上布置的斜板过渡,所述输送段30b与扬料段30c底板之间为凹形板面位于下侧的弧形板过渡。当然这里也可以将布料管30和供风管道20设置成一个整体。总之,本技术可使得物料在炉排的宽度方向进行均匀的布料,保证锅炉受热均匀,且可对锅炉内的进料量进行调节。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和炉体(10)前部设置的布料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供风管道(20)和供风管道(20)出口端铅垂方向布置的供料管道(40),所述供料管道(40)与供风管道(20)相连通连接,所述供风管道(20)与炉体(10)内设置的炉排之间设置有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布料管(30),所述布料管(30)入口端的宽度与供风管道(20)的宽度相吻合,布料管(30)出口端的宽度与炉体(10)内炉排的整体宽度相吻合,所述布料管(30)内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板面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布料板,相邻布料板构成物料输送的流道,所述的布料板成张开的手指状 布置,所述布料管(30)的底板中部板面高于其前、后端板面,所述炉体(10)侧壁上与布料管(30)出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布料管(30 )出口端物料输送状态的观察窗(1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布料管(30)出口处相对应的炉体(10)两侧的侧壁上均设有观察窗(11 ),所述的观察窗(11)为隔热耐高温透明材料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包括炉体和炉体前部设置的布料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供风管道和供料管道,所述供料管道与供风管道相连通连接,所述供风管道与炉体内设置的炉排之间设置有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布料管,布料管内沿其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和炉体(10)前部设置的布料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供风管道(20)和供风管道(20)出口端铅垂方向布置的供料管道(40),所述供料管道(40)与供风管道(20)相连通连接,所述供风管道(20)与炉体(10)内设置的炉排之间设置有沿输送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布料管(30),所述布料管(30)入口端的宽度与供风管道(20)的宽度相吻合,布料管(30)出口端的宽度与炉体(10)内炉排的整体宽度相吻合,所述布料管(30)内沿其输送方向设置有板面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布料板,相邻布料板构成物料输送的流道,所述的布料板成张开的手指状布置,所述布料管(30)的底板中部板面高于其前、后端板面,所述炉体(10)侧壁上与布料管(30)出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布料管(30)出口端物料输送状态的观察窗(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