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灯壳,包括散热主体、发光单元以及灯盖,该发光单元包括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基板以及高导热散热硅胶,设置在该散热主体的上半部的散热孔之间的距离值与设置在该散热主体的下半部的散热孔之间的距离差距在1-2mm之间。该基板包括上部以及下部,设置在该基板上部的每两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之间的角度值与设置在该基板上部的每两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之间的角度值差距在6-8度之间。其利用角度非对称放置导致其散热主体上下两侧的散热量偏差,利用散热孔的偏位与其中的内腔相通,使得整个散热主体形成空气对流,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更具体而言是指一种散热灯壳。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过去人们为了夜间或室内照明,通常会采用白炽灯泡,然而,由于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很短(白炽灯泡的平均寿命仅约为1,000小时),且现行的白炽灯泡将一钨丝设置在其内真空或充满惰性气体的空间中,而将电流通过该钨丝,使得该钨丝被加热至白炽,进而发出光线,因此,白炽灯泡仅能将所接收到电能的百分之十转化为光能,却将高达百分之九十的电能转化为无用的热能,而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电能的无谓耗损,不但大量浪费能源,更对自然环境造成沉重的负担。·为解决上述白炽灯泡的缺点(如使用寿命短、光电转换率低),荧光灯泡(将荧光灯与安定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设备)便随之应运而生;在相同照明条件下,荧光灯泡的使用寿命为白炽灯泡的六倍,约为6,000小时),且荧光灯泡所消耗的电能确实较白炽灯泡为低(与白炽灯泡相比,荧光灯泡的耗电量约为白炽灯泡的五分之一),因此在十几年前,已有许多使用者改用较为省电的荧光灯泡,且由于荧光灯泡的尺寸与白炽灯泡相近,其灯座的界面(即电极盖或灯头)也和白炽灯泡相同,因此使用者无须更换灯座接口,即可直接以荧光灯泡替换白炽灯泡,而使得荧光灯泡逐渐取代白炽灯泡,成为一般照明灯具的主流;然而,由于荧光灯内充满了对人体有害的水银蒸气及磷质荧光漆,且荧光灯泡的使用寿命还是比较短(仅6,000小时),在普遍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废弃荧光灯,一旦遭到胡乱弃置,其中有害的水银及荧光物质将会污染自然环境,而对生态造成极大的危害。承上所述,随着时问的推移,照明科技突飞猛进,除了上述白炽灯泡及荧光灯泡夕卜,近来已有许多灯具制造厂商开始生产兼具环保及节能诉求的发光二极管(LED)灯泡;由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的使用寿命高达白炽灯泡的四十倍,约为40,000小时,而在相同照明条件下,发光二极管灯泡所消耗的电能远较白炽灯泡及荧光灯泡少得多(与白炽灯泡相t匕,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耗电量约为白炽灯泡的十分之一,而与荧光灯泡相比,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耗电量约为荧光灯泡的一半),且发光二极管灯泡中不含汞等有毒物质,其所投射出的光线也不会产生热量或辐射(因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源光谱中,不含紫外线或红外线),加上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其成本价格也不断下降,使得发光二极管灯泡逐渐取代荧光灯泡及白炽灯泡,成为当前照明灯具的主流。综上所述,虽然发光二极管灯泡已成为当前照明灯具的主流,但由于发光二极管于发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亮度越高的发光二极管,其所产生的热量亦会愈高,而装设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灯泡,一旦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散失,将导致自身温度居高不下,在长时问持续高温的使用状况下,将产生严重的材质老化及光衰现象,而严重影响发光极管的寿命。综上所述,灯壳的散热效果或者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已经严影响着发光二极管(LED)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制造简单的散热灯壳。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壳,其利用SMD贴片高功率光源的角度非对称放置导致其散热主体上下两侧的散热量偏差,利用散热孔的偏位与其中的内腔相通,使得整个散热主体形成空气对流,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灯壳,包括散热主体、发光单元以及灯盖,该散热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该散热主体的外侧面环以该内腔为轴心向内凹由若干个散热孔,该散热主体的内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该发光单元的卡槽,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卡槽中,该灯盖固定连接在该散热主体的端面上。该散热主体的横截面为圆形,该散热主体包括上半部以及下半部,设置在该散热主体的上半部的散热孔之间的距离值与设置在该散热主体的下半部的散热孔之间的距离差距在l_2mm之间。该发光单元包括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基板以及高导热散热硅胶,其中,该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贴附在该基板的一面,该高导热散热硅胶固定设置在该基板的另一面。该基板包括上部以及下部,设置在该基板上部的每两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之间的角度值与设置在该基板上部的每两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之间的角度值差距在6-8度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散热灯壳,包括散热主体、发光单元以及灯盖,该散热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该散热主体的外侧面环以该内腔为轴心向内凹由若干个散热孔,该散热主体的内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该发光单元的卡槽,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卡槽中,该发光单元包括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基板以及高导热散热硅胶,其中,该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贴附在该基板的一面,该高导热散热硅胶固定设置在该基板的另一面。该灯盖固定连接在该散热主体的端面上,该散热主体包括上半部以及下半部,设置在该散热主体的上半部的散热孔之间的距离值与设置在该散热主体的下半部的散热孔之间的距离差距在l_2mm之间。该基板包括上部以及下部,设置在该基板上部的每两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之间的角度值与设置在该基板上部的每两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之间的角度值差距在6-8度之间。其利用SMD贴片高功率光源的角度非对称放置导致其散热主体上下两侧的散热量偏差,利用散热孔的偏位与其中的内腔相通,使得整个散热主体形成空气对流,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散热主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SMD贴片高功率光源分布在基板上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种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子,如图I、图2所示,一种散热灯壳,包括散热主体10、发光单元20以及灯盖30,该散热主体10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1,该散热主体10的外侧面环以该内腔11为轴心向内凹由若干个散热孔12,该散热主体10的内腔11的腔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该发光单元20的卡槽13,该发光单元20设置在该卡槽13中,该灯盖30固定连接在该散热主体10的端面上。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散热主体10的横截面为圆形,该散热主体10包括上半部111以及下半部112(在实质生产中,并不是实质分为上半部以及下半部,在此分为上半部、下半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点,在实质生产中其是一体制造完成),为了方便阐述本技术的特点,图2所示,该散热主体10的中间划分有一条中间线A,环设在该散热主体10的上半部111上的散热孔12是以轴点B为轴心,以α为角度值,同样,环设在该散热主体10的下半部112上的散热孔12也是以B为轴心,且其以β为角度值,值得注意的是,β的数值大于α的数值,即,设置在该散热主体10的上半部111上散热孔12之间的距离值与设置在该散热主体10的下半部111上的散热孔12之间的距离差距在l_2mm·之间。在举例说明,假设设置在该散热主体10的上半部111的散热孔12之间的距离值为C,而设置在该散热主体10的下半部111上的散热孔12之间的距离值为D,则C减去D等于I_2mm之间的任一数值。进一步,如图I所示,该发光单元20包括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21、基板22以及高导热散热硅胶23,其中,该多个SMD贴片高功率光源21贴附在该基板22的一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灯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主体、发光单元以及灯盖,该散热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该散热主体的外侧面环以该内腔为轴心向内凹由若干个散热孔,该散热主体的内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该发光单元的卡槽,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卡槽中,该灯盖固定连接在该散热主体的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钦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岳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