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灯壳结构主要在其灯壳座内部形成有一凹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容置空间两侧相对于该固定部上方相对伸入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一适当深度,使于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分别形成嵌固部,可利用该固定部供设置光源模组,且藉由各嵌固部供卡掣至少一定位件,可利用该定位件将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固定部上;从而可增加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组装弹性,以及提升对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固定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灯壳结构,主要提升对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固定效果,以及增加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组装弹性。
技术介绍
按,发光二极管的照明应用类型可以广泛包含一般照明、辅助照明以及指示照明等用途,以目前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趋势而言,照明市场应该为发光二极管应用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且依循传统白炽灯泡、日光灯管的使用习惯而制作成灯泡或灯管造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如图1所示,一般发光二极管灯管由一灯壳10、一发光二极管元件20,以及两个插头30所组成;其中,灯壳10由一长条状的灯壳座11与一长条状的透光罩12相嵌合构成一管状结构体;原则上,该透光罩12与灯壳座11的二长边端缘处分别设有嵌合槽与嵌合缘,并且于该灯壳座二长边的内侧缘处各设有一容置滑槽供发光二极管元件20的基板嵌入,使该发光二极管元件20得以装设在该灯壳10内部,并且与相对设于该灯壳10两端的插头30电性连接。然而,上揭习用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灯壳10当中的灯壳座11仅可供发光二极管元件20的基板嵌入,并无可同时利用螺丝将基板与灯壳座11相锁固的结构设计,相对适用性较低,且有发光二极管元件20无法确实固定之虞。然,亦有另种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如图2及图3所不,同样由一灯壳10、一发光二极管元件20,以及两个插头30所组成,该灯壳10由一长条状的灯壳座11与一长条状的透光罩12相嵌合构成一管状结构体,该灯壳10设有一容置空间111,该容置空间111两侧内壁分别构成一道第一嵌固槽112,可利用该两道第一嵌固槽112供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基板21嵌入,且该容置空间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一道锁固槽113,可利用该至少一道锁固槽113供螺丝40锁入,可以嵌入或螺丝锁固等方式将发光二极管元件固定于该灯壳座的容置空间当中,以达到固定的效果;惟,藉由螺丝的固定,需要工具才得以进行拆卸或锁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针对灯壳结构加以改良,藉以提升对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固定效果,以及增加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组装弹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种灯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灯壳座,为一断面盖呈半圆状的结构体,其相对于半圆的内部形成有一凹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相对于该固定部上方分别形成嵌固部;一透光罩,供与该灯壳座的容置空间开口相盖合;光源模组,设有一电路板及复数设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光源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设有二弹性臂以及连接二弹性臂的压抵部,二弹性臂压抵于各嵌固部下方,该压抵部可使该电路板定位于该灯壳座的固定部上。本技术的灯壳结构具有一灯壳座,以及一透光罩;其中,灯壳座为一断面盖呈半圆状的结构体,其相对于半圆的内部形成有一凹状的容置空间,该透光罩供与该灯壳座的容置空间开口相盖合;该容置空间底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容置空间两侧相对于该固定部上方相对伸入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一适当深度,使于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分别形成嵌固部,可利用该固定部供设置光源模组。各嵌固部可供卡掣至少一定位件,可利用该定位件将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固定部上,以增加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组装弹性,并可提升对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固定效果。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透光罩的两端设有朝向内部凸伸的嵌固条,该灯壳座在其容置空间开口两侧的外壁面分别设有一道嵌固槽供该透光罩的嵌固条嵌入。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灯壳座在其相对于半圆的外部设有若干散热鳍片。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面两侧相对伸入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一适当深度,以形成嵌固部。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灯壳座的容置空间两侧内壁朝向开口方向外张。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灯壳座的固定部与该电路板之间可增设有导热胶。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藉由简单的卡掣动作,即可使该定位件令该光源模组的电路板达到定位效果,而不需要其它辅助工具,组装简便。2.利用定位件的弹性即可将该光源模组的电路板进行定位,可达到稳定定位的效果O3.该定位件的弹性,使该光源模组的电路板可紧密贴合于该光源模组的固定部,让光源模组的工作热源得以藉由该灯壳散去,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发光二极管灯管的外观结构图。图2为另一现有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灯壳结构分解图。图3为另一现有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组装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灯壳外观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灯壳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中灯壳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灯壳10灯壳座11容置空间111第一嵌固槽112锁固槽113透光罩12发光二极管元件20基板21插头30螺丝40灯壳50灯壳座51容置空间511固定部512嵌固部513散热鳍片514嵌固槽515透光罩52嵌固条521定位件53弹性臂531压抵部532光源模组60电路板61发光元件6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6所不,本技术的灯壳50具有一灯壳座51,以及一透光罩52 ;其中:该灯壳座51为一断面盖呈半圆状的结构体,其相对于半圆的内部形成有一凹状的容置空间511,该容置空间511底面设有一固定部512,该容置空间511两侧相对于该固定部512上方相对伸入该容置空间511两侧内壁一适当深度,使于该容置空间511两侧内壁形成嵌固部513 ;另外,该灯壳座51在其相对于半圆的外部则设有若干散热鳍片514。至于,该透光罩52供与该灯壳座51的容置空间511开口相盖合;于实施时,该透光罩52的两端设有朝向内部凸伸的嵌固条521,上揭灯壳座51在其容置空间511开口两侧的外壁面分别设有一道嵌固槽515,利用该两道嵌固槽515供该透光罩52的嵌固条521嵌入,使构成该透光罩52与该灯壳座51的稳固结合。本技术的灯管于使用时,该光源模组6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511内,该光源模组60设有一电路板61及复数设于该电路板61上的发光兀件62,该电路板61放置于该灯壳座的固定部512上,利用至少一定位件53将该电路板61定位于该固定部512上;其中,该定位件53设有二弹性臂531以及连接二弹性臂531的压抵部532,二弹性臂531压抵于各嵌固部513下方,该压抵部532可使该电路板61定位于该灯壳座的固定部512上,以增加发光二极管元件20的组装弹性。以及,可于该灯壳座的固定部与该电路板的间可增设有导热胶,以提供光源模组另一固定方式。再者,本技术灯壳座51的容置空间511两侧内壁设计成朝向开口方向外张的斜面状,以增加光源模组60的光源投射效果;以及,利用该灯壳座51在其相对于半圆外部所设的若干散热鳍片514增加光源模组60的废热排放效果,且利用该定位件53的弹性,使该光源模组的电路板61可紧密贴合于该光源模组的固定部512,让光源模组的工作热源得以藉由该灯壳座的若干散热鳍片514散去,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灯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灯壳座,为一断面盖呈半圆状的结构体,其相对于半圆的内部形成有一凹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相对于该固定部上方分别形成嵌固部; 一透光罩,供与该灯壳座的容置空间开口相盖合; 光源模组,设有一电路板及复数设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光源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以及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设有二弹性臂以及连接二弹性臂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灯壳座,为一断面盖呈半圆状的结构体,其相对于半圆的内部形成有一凹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面设有一固定部,该容置空间两侧内壁相对于该固定部上方分别形成嵌固部;一透光罩,供与该灯壳座的容置空间开口相盖合;光源模组,设有一电路板及复数设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光源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设有二弹性臂以及连接二弹性臂的压抵部,二弹性臂压抵于各嵌固部下方,该压抵部可使该电路板定位于该灯壳座的固定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佳庆,
申请(专利权)人: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