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622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板,背板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导光板设置在背板内,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导光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背板侧壁或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穿过导光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背板上的第二固定孔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从而防止导光板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即使在要求严苛的运输过程中,也能保证导光板不移动、不倾斜,从而很好地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包括前框I、液晶显示面板2、中框3、导光板4、背板5等部件,导光板4上还附有光学膜片,其中前框I、中框3和背板5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前框I主要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2并防止其跳脱,背板5主要用于承载光学膜片、导光板4、灯条等部件,而中框3主要用于和背板5 —起固定导光板4、光学膜片等光学组件,同时承载液晶显示面板2,背板5、中框3和由此两者固定的导光板4、光学膜片和灯条等结构构成了背光模组。现有的导光板是被中框压紧在背板内,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由前框固定,背·光模组作为中间产品也需要进行转运,在其运输过程中,导光板仅由中框进行固定限位。由于装配及零件公差的因素,有时会导致中框对导光板的压紧カ不够,这样背光模组在运输过程中,导光板可能会上下移动位置,甚至傾斜,影响光学品质。又或者,如果希望对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化,背光模组中不再设置中框,或设置的中框不再起固定导光板的作用时,在转运过程中对导光板的固定成为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在垂直方向被很好地固定,从而能保证背光模组在运输过程中导光板不易移动,从而具有较高的光学品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ー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板,背板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导光板设置在背板内,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导光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背板侧壁或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穿过导光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背板上的第二固定孔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头端和尾端,头端和尾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扣连接安装快速,可以提高装配效率。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头端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尾端侧面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插入头端的第三固定孔,使头端和尾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为矩形,固定件上的第三固定孔为矩形,尾端的横截面也为矩形,这样可以使固定件与导光板和背板表面紧密地贴合,更好地起到固定作用。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白色或无色透明的塑料件,以免对导光板的光学性能产生干扰。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置在导光板上方,中框包括多个构件単元,相邻的构件単元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固定件设置在相邻中框构件单元之间。优选的,所述构件单元包括框角构件,分布在背板的四个角落,或者所述构件单元包括框边构件,分布在背板的四个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导光板上设置第一固定孔,在背板侧壁或底壁上设置第二固定孔,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从而防止导光板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即使在要求严苛的运输过程中,也能保证导光板不移动、不傾斜,从而很好地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由于中框不必再起到固定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作用,所以可以简化为分段式结构,甚至可以取消中框,以简化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本技术还公开了另ー种技术方案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面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还公开了另ー种技术方案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和背板,背板包括侧壁,所述导光板设置在背板内,所述导光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背板侧壁或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孔。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无中框。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置在导光板上方,中框包括多个构件单元,相邻的构件単元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固定件设置在相邻中框构件单元之间。上面所述的固定件也可以仅仅在背光模组的运输过程中使用,而在组装成液晶显示装置时被去除,导光板可通过上方的其他部件,如液晶显示面板压紧固定,故在背板侧壁或底壁上遗留有第一固定孔,在导光板上遗留有第二固定孔。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实施例一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实施例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实施例三的局部剖示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背光模组实施例四的局部剖示图。其中1、前框;2、液晶显示面板;3、中框;31、框角构件;32、框边构件;4、导光板;41、第一固定孔;5、背板;51、侧壁;52、底壁;53、第二固定孔;6、固定件;61、头端;611、第三固定孔;62、尾端;621、卡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作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4所不,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4和背板5,背板5包括侧壁51和底壁52,所述导光板4设置在背板5内,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6,所述导光板4上设有第一固定孔41,所述背板底壁5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53,所述固定件6穿过导光板4上的第一固定孔41和背板上的第二固定孔53把导光板4固定在背板5上。本技术通过在导光板上设置第一固定孔41,在背板侧壁或底壁上设置第二固定孔53,固定件6穿过第一固定孔41和第二固定孔53把导光板4固定在背板5上,从而防止导光板4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即使在要求严苛的运输过程中,也能保证导光板4不移动、不倾斜,从而很好地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数量为四个,分布在背板5四个侧壁的中部区域,导光板4可以得到均衡的固定力,根据实际需要固定件6的数量及位置可以自由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3,所述中框3设置在导光板4上方,中框3包括多个构件単元,相邻的构件単元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固定件6设置在相邻的构件単元之间,具体的,所述构件单元包括框角构件31,分布在背板5的四个角落,由于中框3为分段式结构,相邻框角构件31之间都存在间距,所以导光板4的固定カ同样存在不足的风险,设置在背板5上的固定件6可以固定住导光板4,防止导光板4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即使在要求严苛的运输过程中,也能保证导光板4不移动、不傾斜,从而很好地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部分背光模组不再设置中框,或设置的中框不再起固定导光板的作用时,更容易出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导光板的压紧カ不够,甚至无压紧力,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导光板可能会上下移动位置,甚至倾斜的问题,而本技术采用固定件来防止导光板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即使不设置中框,或设置的中框不再起固定导光板的作用时,依然能很好地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包括头端61和尾端62,头端61和尾端62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更具体的,所述固定件的头端6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611,所述尾端62侧面设有卡扣621,所述卡扣621插入头端的第三固定孔611,使头端61和尾端62连接,卡扣连接安装快速,可以提高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固定件6上的第三固定孔611为矩形,尾端62的横截面也为矩形,这样可以使固定件6与导光板4和背板5表面紧密地贴合,更好地起到固定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为白色或无色透明的塑料件,以免对导光板4的光学性能产生干扰。作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实施例ニ,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构件单元包括框边构件32,分布在背板的四个边上,相邻框边构件32之间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板,背板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导光板设置在背板内,其特征在于,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导光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背板侧壁或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穿过导光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背板上的第二固定孔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仪正陈仕祥俞刚周革革王甲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