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622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板和背板,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扩散板和背板之间的发光部,发光部包括固定在背板上表面的光源,以及固定在背板上表面、用于对光源的入射光线进行扩散的导光条,导光条的一端与光源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结构的背光模组,在提高背光模组亮度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LED背光模组有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的LED排布在背板上,而侧入式LED背光模组中的LED排布在背板的侧面,LED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产生一个面光源。直下式的背光模组,要求LED数量足够的多,才能达到较好的亮度均匀性;而侧入式的LED背光模组,使用的LED数量虽然降低了,但需要增加一块导光板才能把光源扩散开来,以达到整体亮度的均匀性。直下式LED背光模组需要的LED数量多,而侧入式的LED背光模组则需要增加一块导光板,这两种LED背光模组的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旨在能够提高背光模组亮度的同时,降低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板和背板,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背板之间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上表面的光源,以及固定在所述背板上表面、用于对所述光源的入射进行扩散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一端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优选地,在所述导光条与所述背板上表面所接触的底面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改变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的方向的网点,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优选地,所述导光条的顶部的截面呈弧形设置。优选地,若干所述导光条沿背光模组的中心点呈发散排布。优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上方的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所述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用于扩散经过所述导光条扩散后的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线。优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导光条固定在所述背板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形状与所述导光条的顶部的形状适配。优选地,在所述固定件的底端设置有弯折部;在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弯折部适配的固定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壳和后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板和背板,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背板之间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上表面的光源,以及固定在所述背板上表面、用于对所述光源的入射进行扩散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一端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设置用于对光源所发射的入射光线起扩散作用的导光条,使得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光源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高亮度的效果,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生产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发光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导光条的排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导光条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I和图2,图I本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发光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板10和背板20,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扩散板10和背板20之间的发光部30,该发光部30包括固定在背板20上表面的光源301,以及固定在背板20上表面、用于对所述光源301的入射进行扩散的导光条302,导光条302为条状结构,其一端与光源301相对设置。光源301发出的光照射到导光条302上,在导光条302内部发生折射与反射后,将光源301发出的入射光转换为线光源,经过转换后的线光源从导光条302射出,再通过扩散板10进行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达到扩散效果,这样,线光源被转换成面光源。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用于对光源301所发射的入射光线起扩散作用的导光条302,使得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光源301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高亮度的效果,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也使生产成本更低。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光条302与背板20的上表面所接触的底面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网点303,通过该网点303改变光源301的入射光线的方向,沿导光条302靠近光源301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条302的另一端,所设置的网点303的分布密度为递增。当光源301发出入射光线后,照射到导光条302底部内表面上所设置的网点303上,光线在网点303上会产生折射和反射后,从而使入射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通过将导光条302的网点设置为靠近光源301的一端疏,而远离光源301的一端密,靠近光源301的一端接收的入射光线较强,网点303的数量可以设置较少,对入射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就较弱;而远离光源301的一端接收的入射光线弱,但可以将网点303的数量设置为较多,对入射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强。这样,虽然光源301设置在导光条302的一端,也仍能保证整个导光条302上沿导光条302长度方向上的光线的一致性,从而使整个背光模组的亮度更加均匀。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条302的顶部的截面呈弧形设置,这样,光源301发出的入射光线进入导光条302后,通过导光条302的顶部产生折射,便可以使出射光线向中间收拢。通过网点303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改变了方向的入射光线,再经过导光条302的外表面出射出去,便可将点光源被转换成线光源,该线光源再经过扩散板10的折射、反射及散射作用,出射光线便被转换为面光源,从而达到扩散效果。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导光条的排布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设置的若干导光条302可以沿背光模组的中心点呈发散排布,即将若干导光条302的一端置放在背光模组的中心点处,另一端沿中心点向外呈发散排布,向外发散的一端与光源301相对设置,光源301所散发出的入射光线在整个导光条302的内部进行扩散,最终均匀散发出去。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条302的排布可以为图3中所示出,沿背光模组的中心点呈“米”字形分布。将若干个导光条302沿背光模组的中心点呈发散排布,可以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更集中,并且,可以满足整个背光模组的亮度更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扩散板10上方的下扩散片40和上扩散片50,通过下扩散片40和上扩散片50,将经过导光条302扩散后的光源301的出射光 线进行扩散。通过设置上扩散片40和下扩散片50,使得经过导光条302扩散后的出射光线发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扩散效果,使背光模组的亮度更均匀。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导光条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将导光条302固定在背板20上的固定件60,该固定件60的形状与导光条302的顶部的形状适配,便于将导光条302容置在其中;在固定件60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背板20进行固定连接的弯折部601。同时,在背板20上开设有与该弯折601部的位置相对应,并且形状与尺寸适配的固定孔(图中未示)。当将导光条302置放在背板20上后,将固定件60缠绕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板和背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背板之间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包括固定在所述背板上表面的光源,以及固定在所述背板上表面、用于对所述光源的入射光线进行扩散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一端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