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622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学膜片,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侧,该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侧,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基材层和一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包含有复数个微结构单元,该复数个微结构单元形状不都相同。当光源为CCFL或LED光源时,光学膜片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也不同。有效的解决现有直下式CCFL的混光距离大,背光源模组的厚度较厚以及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的光利用率低和成本较高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质量轻、厚度薄、底功耗和辐射小特点,广泛用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领域,成为各种显示装置的主流。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模组为其提供光源。一般而言,背光源模组光源有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和发光二极管(LED)。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和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效率不断提高,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发光源数量不断地减少。图I是一种现有技术直下式CCFL发光源 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一前框10、一框架15、一液晶面板20由框架15支撑,一组光学膜片25位于一扩散板35之上,由扩散板支撑结构30支撑,CCFL发光源40设置于可提高光源光利用率的反射装置50上。随着CCFL光源40使用数量的减少,光源之间的距离A不断增大,混光距离B不断增大。要使光源模组的光学品质满足液晶显示装置的要求,光源模组的厚度就要不断地增加。图2是一种现有技术直下式LED发光源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一前框10、一框架15、一液晶面板20由框架15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学膜片,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侧,该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侧,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基材层和一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包含有复数个微结构单元,该复数个微结构单元形状不都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世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