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01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包括传力杆和挡圈,所述传力杆为空心杆,所述挡圈包括一圆环部和一内孔,所述圆环部具有一受力端面和一非受力端面,在所述圆环部和内孔之间还设有多个弹性齿片,所述弹性齿片的固定端在受力端面处与圆环部一体相连,弹性齿片的自由端向非受力端面方向倾斜,所述挡圈内孔的直径D1小于所述传力杆的最大外径D2,当挡圈安装在传力杆上时,所述弹性齿片的自由端紧压在传力杆的表面上。该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中,通过挡圈与传力杆的过盈连接将挡圈紧紧固定在传力杆上,即挡圈中弹性齿片的自由端紧紧压在传力杆的表面上,形成挡圈与传力杆的可拆式连接,便于挡圈的检测、调整以及更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的角度调节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座椅调节器是用于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一种装置,以满足乘坐者安全、舒适的坐姿要求。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202071720U公开了一种电动调角器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轴、电动机、空心的传力杆,所述驱动轴具有一中心孔并套在传力杆上 ,所述电动机与传力杆传动连接,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固定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用于传力杆的轴向限位。目前,都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将挡圈固定在传力杆上,这样的固定结构都不利于挡圈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查、调整和更换挡圈的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包括传力杆和挡圈,所述传力杆为空心杆,所述挡圈包括一圆环部和一内孔,所述圆环部具有一受力端面和一非受力端面,在所述圆环部和内孔之间还设有多个弹性齿片,所述弹性齿片的固定端在受力端面处与圆环部一体相连,弹性齿片的自由端向非受力端面方向倾斜,所述挡圈内孔的直径Dl小于所述传力杆的最大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包括传力杆(1)和挡圈(2),所述传力杆(1)为空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2)包括一圆环部(21)和一内孔(22),所述圆环部(21)具有一受力端面(211)和一非受力端面(212),在所述圆环部(21)和内孔(22)之间还设有多个弹性齿片(23),所述弹性齿片的固定端(231)在受力端面(211)处与圆环部(21)一体相连,弹性齿片的自由端(232)向非受力端面(212)方向倾斜,所述挡圈内孔(22)的直径D1小于所述传力杆(1)的最大外径D2,当挡圈(2)安装在传力杆(1)上时,所述弹性齿片的自由端(232)紧压在传力杆(1)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包括传力杆(I)和挡圈(2),所述传力杆Cl)为空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2)包括一圆环部(21)和一内孔(22),所述圆环部(21)具有一受力端面(211)和一非受力端面(212),在所述圆环部(21)和内孔(22)之间还设有多个弹性齿片(23),所述弹性齿片的固定端(231)在受力端面(211)处与圆环部(21)一体相连,弹性齿片的自由端(232)向非受力端面(212)方向倾斜,所述挡圈内孔(22)的直径Dl小于所述传力杆(I)的最大外径D2,当挡圈(2)安装在传力杆(I)上时,所述弹性齿片的自由端(232)紧压在传力杆(I)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调角器的传力杆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渭民沈灿荣袁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运汽车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