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碳化硅纤维索消除过分相过电压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01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碳化硅纤维索消除过分相过电压的设备。接触网中性段采用铜合金导线,小距离的静电感应使中性导线和供电臂接触网间存在分布电容,分布电容间储存有电磁能量,机车出入电分相时会出现电磁振荡过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供电臂接触网上依次设置八个支柱,左供电臂接触网位于第四支柱处的导线端与第五支柱连接,右供电臂接触网位于第五支柱处的导线端与第四支柱连接;第一支柱和第八支柱之间设置碳化硅纤维索中性线;左供电臂接触网和右供电臂接触网上均设置绝缘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解决目前电气化铁路普遍存在的电力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时产生的过电压烧伤接触导线、引起牵引变电所跳闸问题、保证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碳化硅纤维索消除过分相过电压的设备
技术介绍
在接触网中,为了限制或者缩小接触网断线、倒杆等事故的影响范围;减小单相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负序电流,减轻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负序影响;同时,也为了方便接触网的架设和施工,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采取了分段取流、换相连接的方式。接触网的机械分段称为锚段,相邻两个锚段的衔接区域(重叠部分)称为锚段关 节。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是利用2个绝缘锚段关节的空气绝缘间隙来达到电分相的目的,由于其有利于改善弓网受流质量,在电气化铁路中被大量采用。电力机车在通过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过程中,电力机车主要经过由有电到无电,再由无电到有电的两个过渡过程。在正常情况下,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中性段不带电。但在实际运营中发现,电力机车在通过锚段关节式电分相上述两个过渡过程中,均多次发生了过电压现象。电力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产生的过电压不仅会直接造成接触网烧伤断线,中断供电和运输;而且频繁引起车顶保护间隙放电,导致牵引变电所跳闸;直接威胁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碳化硅纤维索消除过分相过电压的设备,设置有供电臂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左供电臂接触网(X1)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柱(Z1)、第二支柱(Z2)、第三支柱(Z3)和第四支柱(Z4);右供电臂接触网(X2)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五支柱(Z5)、第六支柱(Z6)、第七支柱(Z7)和第八支柱(Z8);左供电臂接触网(X1)位于第四支柱(Z4)处的导线端与第五支柱(Z5)连接,右供电臂接触网(X2)位于第五支柱(Z5)处的导线端与第四支柱(Z4)连接;第一支柱(Z1)和第八支柱(Z8)之间设置中性线(X3);左供电臂接触网(X1)和右供电臂接触网(X2)上均设置有绝缘子;第三支柱(Z3)和第四...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利用碳化硅纤维索消除过分相过电压的设备,设置有供电臂接触网,其特征在于: 左供电臂接触网(Xl)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柱(Z1)、第二支柱(Z2)、第三支柱(Z3)和第四支柱(Z4); 右供电臂接触网(X2)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五支柱(Z5)、第六支柱(Z6)、第七支柱(Z7)和第八支柱(Z8); 左供电臂接触网(Xl)位于第四支柱(Z4)处的导线端与第五支柱(Z5)连接,右供电臂接触网(X2)位于第五支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衍圣曹建设李晋田志军黄文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