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9428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双组份连续纤维网直接经过多道水刺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水刺非织造布半成品;然后对其进行铺网使其重叠成若干层,进而经过多道针刺固结形成最终连续纤维非织造布成品;或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双组份连续纤维网先进行铺网然后经过多道针刺固结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针刺形成针刺非织造布半成品,最后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最终非织造布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双组份连续纤维网直接经过多道水刺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水刺非织造布半成品;然后对其进行铺网使其重叠成若干层,进而经过多道针刺固结形成最终连续纤维非织造布成品;或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双组份连续纤维网先进行铺网然后经过多道针刺固结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针刺形成针刺非织造布半成品,最后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最终非织造布产品。【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织造布制造
,具体是。
技术介绍
非织造布技术是纺织、造纸、塑料、高分子材料、化工等工业边缘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学科、新技术。近年来,非织造布产业以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如异军突起,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成为继机织、针织之后的第三领域,并被誉为朝阳工业。我国非织造布工业起步晚、发展快,大约从1958年开始对非织造布进行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1978年年产量才3000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分别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美国、法国等地引进了 200多条生产线,包括化学粘合法、热轧法、针剌法、缝编法、纺粘法等生产线。1982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总产量约1.5万吨,1995年发展到15.5万吨。从1982?1995年的13年里非织造布的产量翻了 10番。1997年,我国非织造布的总产量达到29.27万吨,成为亚洲第二大非织造布生产国。2005年,我国非织造布的总产量已达到117.7万吨,2006年达到139.66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非织造布生产国。在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中,干法非织造布占较大比例,它是非织造布相当重要的一种加工方法。针刺法是一种典型的非织造布机械加固方法,在世界上的干法非织造布中,针刺非织造布占40%以上,我国也占20%,是干法非织造布中最重要的加工方法。由于针刺法具有加工流程短,设备简单,投资少,产品应用面广等特点,因此针刺技术发展很快。利用针刺法生产的非织造布产品具有很高的强力,良好的过滤性能和透气性,其某些方面的性能是传统纺织品所无法比拟的。水刺法又称水力缠结法、水力喷射法、射流喷网法,它是一种独特的、新型的非织造布固网加工技术,它是利用高速高压的水流对纤网冲击,促使纤维相互缠结抱合,而达到加固纤网的目的。水刺技术的加工特点是无环境污染,不损伤纤维;产品无粘合剂,不起毛、不掉毛、不含其他杂质;产品具有吸湿、柔软、强度高、表观及手感好等特点。因此水刺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被称为第三代非织造布加工工艺。有人将其喻为21世纪非织造布工业的一颗明星。水刺非织造布产品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悬垂性和极柔软的手感,蓬松透气性好,强力高,吸湿性好,不易起毛,不含化学粘合剂(除特殊用途外),卫生、可靠。针刺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针刺加工特别是在连续纤维加工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针孔,同时手感差,纤维损伤严重,仿真性不好。而水刺非织造布加工方法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很难做出高克重的非织造布产品,在过滤用非织造布和革基布应用领域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连续纤维网直接经过多道水刺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水刺非织造布半成品;然后对其进行铺网使其重叠成若干层,进而经过多道针刺固结形成最终连续纤维非织造布成品;或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连续纤维网先进行铺网然后经过多道针刺固结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针剌形成针剌非织造布半成品,最后经过多道水剌形成最终非织造布产品。所述的单根连续纤维的聚合物原料可采取所行适合熔纺技术纺丝的高聚物。所述连续纤维可为单组份纤维,也可为多组份纤维。所述的水刺采用1-16道水刺头加固,其水刺头水针压力范围为1.5MPa至600MPa。所述的铺网方式为交叉铺网,克重范围为60?800g / m2。所述的针刺固结为1-12台针刺机反复针刺。所述的针刺机采用的刺针种类为除叉形针以外的所有类型。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针刺固网技术及水刺固网技术均为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是在原有的针刺固网技术及水刺固网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设备调整和工艺创新,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生产速度快的优点。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得到的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均匀性,克重可达800g / m2,手感好于其他针刺非织造布或水刺非织造布,可进一步应用于过滤材料和革基布等领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将PET与PA-6橘瓣纤维双组份连续纤维经纺丝成网法制成纤维网,经3道水刺,水刺压力为400MPa,干燥后再经过4层交叉铺网得到多层纤维网,进而经3道针刺,其针剌深度为1.5mm,得到最终非织造布产品。其非织造布产品表面平整,针孔数少,横截面可清楚看见针刺加工所形成的垂直纤维簇贯穿于连续纤网上下,与水平连续纤维缠结。实施例2将PET与PP橘瓣纤维双组份连续纤维经纺丝成网法制成纤维网,先经过3层交叉铺网得到多层纤维网,再经4道针刺,其针刺深度为1.8mm。进而经过4道水刺,水刺压力为450MPa,干燥得到最终非织造布产品。其非织造布产品表面平整,针孔数明显减少,横截面可清楚看见由针刺加工所形成的垂直纤维簇,再经水刺加工后不十分明显,而是形成了很多纤维结与水平连续纤维相固定。【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双组份连续纤维网直接经过多道水刺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水刺非织造布半成品,然后对其进行铺网使其重叠成若干层,进而经过多道针刺固结形成最终连续纤维非织造布成品;或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多组份连续纤维网先进行铺网,然后经过多道针刺固结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针刺形成针刺非织造布半成品,最后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最终非织造布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的单根连续纤维的聚合物原料可采取所有适合熔纺技术纺丝的高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纤维可为单组份纤维,也可为双组份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刺采用1-16道水刺头加固,其水刺头水针压力范围为1.5MPa至600M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铺网方式为交叉铺网,克重范围为60?800g/m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刺固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双组份连续纤维网直接经过多道水刺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水刺非织造布半成品,然后对其进行铺网使其重叠成若干层,进而经过多道针刺固结形成最终连续纤维非织造布成品;或将经过连续纤维纺丝成网法得到的单层单组份或多组份连续纤维网先进行铺网,然后经过多道针刺固结或经过轻微的热粘合、化学粘合、机械预固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之后再经过多道针刺形成针刺非织造布半成品,最后经过多道水刺形成最终非织造布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明宋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中纺新元无纺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容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