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液压拉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202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缸液压拉伸器,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活塞和盖板,第二液压缸同轴心地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上方,第二液压活塞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的上部通过螺纹互相连接,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和第一液压缸相互配合,所述的盖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上。节省了液压拉伸器所占用的空间,增加了拉伸器的操作空间,同时增加液压拉伸器的承压面积,提高了液压拉伸器的互换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双缸液压拉伸器
技术介绍
现有拉伸器均采用单缸设计,在保证液压活塞承压面积的情况下,拉伸器所占有的空间就比较大。而采用双缸式的液压拉伸器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液压拉伸器所包含的功能中,有些不包含自动快速复位功能,操作不方便;有些不包含限位装置,使用不安全。现有的液压拉伸器在使用中,无法兼具以上两个特点。本技术在学习前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新设计达到节约空间和增加安全性及可靠性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缸液压拉伸器,解决了由于占用空间过大,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种双缸液压拉伸器,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活塞和盖板,其特点在于,第二液压缸同轴心地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上方,第二液压活塞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的上部通过螺纹互相连接,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和第一液压缸相互配合;所述的盖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上。在所述第二液压活塞的上部通过螺纹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接头和释放阀,所述的内接头与快速接头螺纹连接后自所述盖板上圆孔内伸出,该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快速接头的直径。在所述的盖板下方设有矩形压缩弹簧,该矩形压缩弹簧的下部伸入到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油孔和第四油孔,该第四油孔与所述的释放阀的安装孔相通。在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内设有第二油孔,在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内设有第三油孔。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的缸壁外还设有腰型孔,第四螺钉穿过该腰型孔连接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液压活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双层液压缸的结构,通过增加一套液压缸以及液压活塞增加液压拉伸器的承压面积,并且在液压缸与液压活塞之间增加限位装置,具有如下具体优点I.节省了液压拉伸器所占用的空间,增加了拉伸器的操作空间。2.增加了液压拉伸器的承压面积,提高了液压拉伸器的互换性。3.通过增加液压缸与液压活塞之间增加限位装置,保证了液压拉伸器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双缸液压拉伸器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双缸液压拉伸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双缸液压拉伸器的A-A向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双缸液压拉伸器的B-B向剖视图。图5是图I所示双缸液压拉伸器的C-C向剖视图。图6是第二液压活塞的剖面图。图7是第一液压活塞的剖面图。图8是第一液压缸的立体图。其中I一第一液压缸; 2—第二液压缸; 3—第一液压活塞;4一第二液压活塞;5—盖板;6决速接头;7 —内接头;8—圆柱销;9一矩形压缩弹簧;10—释放阀;11一第二带档圈的密封圈;12—第一带档圈的密封圈;13—第三带档圈的密封圈;14一档圈; 15—O型密封圈;17—第一螺钉;18—第二螺钉;19一第三螺钉;20—第四螺钉;21-第一油腔;22_第二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I-图5,由图可知,一种双缸液压拉伸器,包括第一液压缸I、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液压活塞3,盖板5,第二液压缸(2)同轴心地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I上方,第二液压活塞4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3的上部通过螺纹互相连接,第二液压活塞4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相互配合;所述的盖板5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上。在所述第二液压活塞4的上部通过螺纹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接头7和释放阀10,所述的内接头7与快速接头6螺纹连接后自所述盖板5上圆孔内伸出,该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快速接头6的直径,使得快速接头可以从盖板5孔内伸出。在所述的盖板5下方设有矩形压缩弹簧9,该矩形压缩弹簧9的下部伸入到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4安装孔内。快速接头6、内接头7、矩形压缩弹簧9、释放阀10、第二液压活塞4与第一液压活塞3在工作时练成一体。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4的轴线平行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油孔a和第四油孔d,该第四油孔d与所述的释放阀10的安装孔相通;在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4内设有第二油孔b,在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3内设有第三油孔C。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I的缸壁外还设有腰型孔,第四螺钉20穿过该腰型孔连接所述的第一液压缸I和第一液压活塞3。双缸液压拉伸器工作时,液压油从快速接头6中进入,通过内接头7进入第二液压活塞的第一油孔a,此时第二液压活塞4与第二液压缸2形成第一个油腔。液压油继续从第二液压活塞4的第二油孔b进入第一液压活塞3,通过第一液压活塞3的第三油孔c进入第一液压缸I形成第二个油腔。此时两个油腔形成的压力带动快速接头6、内接头7、第二液压活塞4与第一液压活塞3 —同上升,通过这上下两个油腔同时形成压力推动液压活塞上升进行工作的。 由于增加了一套液压活塞以及液压缸,较之单缸的液压拉伸器拉力增加了一倍,而占用的空间并未增加。同样由于液压拉伸器拉力增加,液压拉伸器的互换性也增加了。本技术的限位功能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在第二液压活塞4上安装释放阀10,释放阀的安装孔与第二液压活塞4的第四油孔d相通,即第二液压活塞4上行过程中,当释放阀10与顶部盖板5相碰,油腔可以通过释放阀10连通于外界,起到泄油,限位的作用。限位的高度根据双缸液压拉伸器的最大升程决定。在第一液压缸I上,设计有腰型孔,参加见图8,第一液压缸I与第一液压活塞3利用第四螺钉20相连穿过该腰型孔见图5。第一液压活塞3上行的升程通过此腰型孔控制。腰型孔的大小根据双缸液压拉伸器的最大升程决定。本技术的复位功能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在盖板5内设有向下的矩形压缩弹簧9,矩形压缩弹簧9下部伸入到第二液压活塞4的安装孔内。为了弹力均匀,并足推动第一液压活塞3和第二液压活塞4复位,本实施例安装了五个矩形压缩弹簧9。当然,弹力的大小也可以通过调换不同型号的弹簧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缸液压拉伸器,包括第一液压缸(1)、第一液压活塞(3)和盖板(5),其特征在于,第二液压缸(2)同轴心地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1)上方,第二液压活塞(4)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3)的上部通过螺纹互相连接,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和第一液压缸(2)相互配合;所述的盖板(5)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上,在所述第二液压活塞(4)的上部通过螺纹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接头(7)和释放阀(10),所述的内接头(7)与快速接头(6)螺纹连接后自所述盖板(5)上圆孔内伸出,该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快速接头(6)的直径;在所述的盖板(5)下方设有矩形压缩弹簧(9),该矩形压缩弹簧(9)的下部伸入到所述的第二液压活塞(4)安装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缸液压拉伸器,包括第一液压缸(I)、第一液压活塞(3)和盖板(5),其特征在于,第二液压缸(2)同轴心地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I)上方,第二液压活塞(4)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液压活塞(3)的上部通过螺纹互相连接,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和第一液压缸(2)相互配合;所述的盖板(5)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上, 在所述第二液压活塞(4)的上部通过螺纹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接头(7)和释放阀(10),所述的内接头(7)与快速接头(6)螺纹连接后自所述盖板(5)上圆孔内伸出,该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快速接头(6)的直径; 在所述的盖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杨佳庆胡尘曦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