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200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包括胀杆、胀套、弹簧钢圈、定位卡头和导引头,胀杆的杆体为锥形,胀杆的前端设有螺杆;胀套由至少两个胀紧部组成,胀紧部前端设有定位凸台,胀紧部外表面设有防滑凸起,胀紧部外表面上还设有固定凹槽,胀紧部内侧具有与胀杆的杆体相同的锥度,定位卡头上设有与定位凸台相匹配的定位孔,定位卡头上还设有可供螺杆通过的通孔;导引头为锥形,导引头内部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孔;定位卡头套置在胀套的前端,弹簧钢圈卡接在胀紧部上的固定凹槽上,胀杆插入到胀套内,胀杆前端的螺杆穿过定位卡头的通孔与导引头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锁性好,不易与换热管脱离,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管导引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换热器用管束的外径尺寸最大在φ30左右,而针对大管径的换热器穿管导引装置的设计还不多见,如禾元环氧乙烷换热器由两层管板、7层格栅板及外部筒体组成,禾元环氧乙烷换热器用管束规格为φ51 x3mm,内径尺寸大。在大管径换热器穿管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三个问题1、所用管径大,以往的导引装置结构不易胀起,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刚性变形;2、大管径换热器往往只在首端管板与第一层、尾端管板与最后一层格栅之间留有人孔,由于在环缝组焊完毕后才能进行穿管,因此应尽量避免导引装置的脱落;3、由于加·工、装配及焊接造成的孔与孔的同轴度问题,在穿管作业时需要借助大锤穿管,由于受到大锤的冲击,导引装置极易与管束脱离。所以必须合理的设计穿管导引装置,并采用正确的穿管工艺,才能合理的解决上述问题,保证穿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本技术主要利用胀杆与导引头的配合将胀套胀起,从而起到导引装置与管束的自锁,顺利完成穿管工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包括胀杆(1)、胀套(2)、弹簧钢圈(3)、定位卡头(4)和导引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杆(1)的杆体为锥形,所述胀杆(1)的前端设有螺杆(11);所述胀套(2)由至少两个胀紧部组成,所述胀紧部前端设有定位凸台(21),所述胀紧部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起(22),所述胀紧部外表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凹槽(23),所述胀紧部内侧具有与所述胀杆(1)的杆体相同的锥度,所述胀紧部通过卡接在所述固定凹槽(23)上的所述弹簧钢圈(3)扣合,扣合的各胀紧部形成可容纳所述胀杆(1)的容纳空间;所述定位卡头(4)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21)相匹配的定位孔(41),所述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管径换热器穿管用导引装置,包括胀杆(I)、胀套(2)、弹簧钢圈(3)、定位卡头(4)和导引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杆(I)的杆体为锥形,所述胀杆(I)的前端设有螺杆(11);所述胀套(2)由至少两个胀紧部组成,所述胀紧部前端设有定位凸台(21),所述胀紧部外表面设有至少ー个防滑凸起(22),所述胀紧部外表面上还设有至少ー个固定凹槽(23),所述胀紧部内侧具有与所述胀杆(I)的杆体相同的锥度,所述胀紧部通过卡接在所述固定凹槽(23)上的所述弹簧钢圈(3)扣合,扣合的各胀紧部形成可容纳所述胀杆(I)的容纳空间;所述定位卡头(4)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21)相匹配的定位孔(41),所述定位卡头(4)上还设有可供所述螺杆(11)通过的通孔(42),所述定位卡头(4)上还设有固定孔I (43);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