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166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以解决目前传统凹模更换不便、成本高的问题。该凹模由多个具有不同内径和不同圆角半径的内模和一个外模组成,内模内径和圆角半径根据试验标准确定,内模外圆周通过螺纹与外模内圆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试验中需要更换凹模时,不需要拆卸其它部件,只需将原内模从外模中旋出,并更换所需内径和圆角半径的内模即可,试验效率大幅提高。此外,一整套扩孔试验所需的凹模只需要一个外模,节省了模具材料,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薄板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
技术介绍
扩孔试验是金属薄板成形试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极限扩孔率是评定金属薄板成型性能的关键指标。扩孔试验包括冲制试样圆孔和利用锥头凸模压入冲制圆孔两个步骤,即将试样冲孔完毕后,锥头凸模压入冲制圆孔并由试验机对其加力,直至圆孔在锥头凸模作用下孔缘发生开裂停止试验,此时测量和计算的扩孔变形量为极限扩孔率。根据国家试验标准GB/T 15825. 4-2008中7. 4条和表3的要求,对于不同厚度范围的金属薄板材料试样,需选用具有不同内径的凹模。通常在一组材料的试验过程中会有·不同厚度规格的试样出现,因此需要不断更换凹模。然而,由于结构限制,更换时基本需要将包括凹模、凸模、压边圈的整组模具全部拆卸才能进行更换,过程繁琐,试验效率较低。另夕卜,成套的多个规格的凹模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更换方便的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其在于,该凹模由多个具有不同内径和不同圆角半径的内模和一个外模组成,内模内径和圆角半径根据试验标准确定,内模外圆周通过螺纹与外模内圆周相连接。本技术在试验中需要更换凹模时,不需要拆卸其它部件,只需将原内模从外模中旋出,并更换所需内径和圆角半径的内模即可,试验效率大幅提高。此外,一整套扩孔试验所需的凹模只需要一个外模,节省了模具材料,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扩孔试验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I-试样;2_凹模;3_压边圈;4_锥头凸模;5_内模;6_外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扩孔试验时,将试样I冲孔完毕后压置于凹模2与压边圈3之间,然后锥头凸模4压入试样I的冲制圆孔并由试验机对其加力,直至圆孔在锥头凸模4作用下孔缘发生开裂停止试验,此时测量和计算的扩孔变形量为极限扩孔率。根据国家试验标准GB/T 15825. 4-2008中7. 4条和表3的要求,对于不同厚度范围的金属薄板材料试样,需选用具有不同内径的凹模2。通常在一组材料的试验过程中会有不同厚度规格的试样出现,因此需要不断更换凹模2。然而,由于结构限制,更换时基本需要将包括凹模2、锥头凸模4、压边圈3的整组模具全部拆卸才能进行更换,过程繁琐,试验效率较低。另外,成套的多个规格的凹模成本很高。如图2所示,一种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该凹模由多个具有不同内径和不同圆角半径的内模5和一个外模6组成,内模5内径Dd和圆角半径Rd根据国家试验标准GB/T15825. 4-2008确定,内模5外圆周通过 螺纹与外模6内圆周相连接。使用时,在试验前首先根据国家试验标准GB/T 15825. 4-2008,按照试样规格找到对应的凹模内径Dd和圆角半径Rd,选取满足条件的内模5,将内模5旋入外模6,开始扩孔试验;当试样规格变化需要更换凹模时,先将锥头凸模和压边圈降至最低位置,留出操作空间;而后将原内模2旋出,选择好当前试样对应的内模2旋入,即完成模具更换,开始下一个扩孔试验。整个过程不需要拆卸其它部件,方便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其特征在于:该凹模由多个具有不同内径和不同圆角半径的内模和一个外模组成,内模内径和圆角半径根据试验标准确定,内模外圆周通过螺纹与外模内圆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扩孔试验用组合式凹模,其特征在于该凹模由多个具有不同内径和不同圆角半径的内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欢李荣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