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回转刀塔,具有回转轴,回转轴前端设有内齿圈,内齿圈前端连接刀盘,回转轴后部连接有主轴齿轮,内齿圈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上的外齿圈,回转轴中部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具有滚轮架,滚轮架前端面上均匀分布三至六个滚轮槽,各滚轮槽底面由平面-圆弧凹面-平面连接形成,各滚轮槽内设有一个滚轮,各滚轮圆周面与锁紧齿圈后端面相接触;滚轮架后端面与主轴齿轮之间设有蝶形弹簧,滚轮架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拨位杆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锁紧机构在刀塔完成换刀程序后,无论外界液压力欠压、失压都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且锁紧快速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回转刀塔。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需要通过使用自动回转刀塔来实现其自动化程序控制,目前自动回转刀塔的 刀架转位一般分为电动刀架转位和液压刀架转位两种形式,电动刀架转位换刀速度较慢, 随着数控机床向高速、高效方面发展,采用电动刀架转位的自动回转刀塔难以满足要求; 液压刀架转位速度相对快一点,但对液压系统的要求较高,而且在工作中如果液压产生欠 压、失压等现象,会使刀塔失灵、刀盘松动,产生被加工零件报废、刀具损坏、机床受损 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位换刀速度快,定位锁紧不依赖液压的自动回转刀塔。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回转轴,回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有 内齿圈,内齿圈前端连接刀盘,回转轴后部固定连接有主轴齿轮,电机通过双联齿轮驱动 主轴齿轮,内齿圈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上的外齿圈,回转轴中部设有轴向滑动周向 定位的锁紧齿圈和可将锁紧齿圈向前推动与内齿圈和外齿圈同时啮合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具有套接在回转轴上的滚轮架,滚轮架前端面上均匀分布三至六个滚轮槽,各滚轮 槽底面由平面一圆弧凹面一平面连接形成,各滚轮槽内设有一个滚轮,各滚轮圆周面与锁紧齿圈后端面相接触;滚轮架后端面与主轴齿轮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上的蝶形弹簧,滚 轮架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拨位杆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 转轴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上。上述自动回转刀塔的滚轮架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滚轮槽。上述自动回转刀塔的锁紧齿圈后端面上与锁紧机构的滚轮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 矩形的环状凸条。上述自动回转刀塔的锁紧机构的滚轮架与蝶形弹簧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上的调整 垫圈。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本技术的锁紧机构采用滚轮推动锁紧齿圈,同时采用蝶形弹簧的弹性变形 来进行锁紧,因此,在刀塔完成换刀程序后,无论外界液压力欠压、失压都不会影响正常 工作,且机械锁紧快速可靠。(2) 本技术的锁紧齿圈后端面上与锁紧机构的滚轮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矩 形的环状凸条,使滚轮的推动力传递更为有效,同时延长了锁紧齿圈的使用寿命。(3) 本技术的滚轮架与蝶形弹簧之间设有调整垫圈,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 滚轮对锁紧齿圈的推送距离,始终保持刀塔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滚轮在滚轮槽中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具有回转轴l,回转轴1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内齿圈 2前端连接刀盘9,回转轴1后部固定连接有主轴齿轮6,电机8通过双联齿轮7驱动主轴 齿轮6,本实施例中电机8采用高速伺服电机;内齿圈2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10上 的外齿圈3,回转轴1中部设有轴向滑动周向定位的锁紧齿圈4和可将锁紧齿圈4向前推 动与内齿圈2和外齿圈3同时啮合的锁紧机构5;所述锁紧机构5具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 的滚轮架51,滚轮架51前端面上均勾分布有三个滚轮槽511,各滚轮槽511底面由平面 511a—圆弧凹面511b—平面511c连接形成,各滚轮槽511内设有一个滚轮52,锁紧齿圈 4后端面上与锁紧机构5的滚轮52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状凸条,各滚轮52 圆周面与锁紧齿圈4后端面的环状凸条相接触;滚轮架51后端面与主轴齿轮6之间设有 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蝶形弹簧53,滚轮架51与蝶形弹簧53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 调整垫圈56,滚轮架51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51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54,拨位杆54 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1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55上。自动回转刀塔工作时,高速伺服电机8转动,通过双联齿轮7带动主轴齿轮6旋转, 主轴齿轮6通过回转轴1驱动内齿圈2和刀盘9旋转,当转到指定位置时,高速伺服电机 8停止,相当于初定位。然后油缸里进入液压油,驱动锁紧机构5的活塞55作直线移动, 活塞55带动拨位杆54作直线移动,拨位杆54推动滚轮架51转动一定的角度,滚轮架51 的转动使得滚轮槽511内的滚轮52由滚轮槽511底面的圆弧底位置爬升到平面底位置,从 而使得滚轮52位置向前移动,滚轮52推动夹紧齿圈4向前移动与内齿圈2、外齿圈3同 时啮合,同时滚轮架51后端面挤压蝶型弹簧53,使得碟型弹簧53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 当活塞55移动到位后,滚轮架51上滚轮槽511内的滚轮52也处于稳定状态,碟型弹簧 53也产生了压縮,从而始终保持着锁紧力。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回转刀塔,具有回转轴(1),回转轴(1)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内齿圈(2)前端连接刀盘(9),回转轴(1)后部固定连接有主轴齿轮(6),电机(8)通过双联齿轮(7)驱动主轴齿轮(6),内齿圈(2)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10)上的外齿圈(3),回转轴(1)中部设有轴向滑动周向定位的锁紧齿圈(4)和可将锁紧齿圈(4)向前推动与内齿圈(2)和外齿圈(3)同时啮合的锁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5)具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滚轮架(51),滚轮架(51)前端面上均匀分布三至六个滚轮槽(511),各滚轮槽(511)底面由平面(511a)-圆弧凹面(511b)-平面(511c)连接形成,各滚轮槽(511)内设有一个滚轮(52),各滚轮(52)圆周面与锁紧齿圈(4)后端面相接触;滚轮架(51)后端面与主轴齿轮(6)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蝶形弹簧(53),滚轮架(51)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51)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54),拨位杆(54)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1)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55)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转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架(51)前端面上 均匀分布有三个滚轮槽(51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转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齿圈(4)后端面上 与锁紧机构(5)的滚轮(52)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状凸条。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回转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5)的滚轮架 (51)与蝶形弹簧(53)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调整垫圈(5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回转刀塔,具有回转轴,回转轴前端设有内齿圈,内齿圈前端连接刀盘,回转轴后部连接有主轴齿轮,内齿圈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上的外齿圈,回转轴中部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具有滚轮架,滚轮架前端面上均匀分布三至六个滚轮槽,各滚轮槽底面由平面-圆弧凹面-平面连接形成,各滚轮槽内设有一个滚轮,各滚轮圆周面与锁紧齿圈后端面相接触;滚轮架后端面与主轴齿轮之间设有蝶形弹簧,滚轮架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拨位杆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上。本技术的锁紧机构在刀塔完成换刀程序后,无论外界液压力欠压、失压都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且锁紧快速可靠。文档编号B23B29/24GK201175773SQ20082003304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杨俊召 申请人:王小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回转刀塔,具有回转轴(1),回转轴(1)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内齿圈(2)前端连接刀盘(9),回转轴(1)后部固定连接有主轴齿轮(6),电机(8)通过双联齿轮(7)驱动主轴齿轮(6),内齿圈(2)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10)上的外齿圈(3),回转轴(1)中部设有轴向滑动周向定位的锁紧齿圈(4)和可将锁紧齿圈(4)向前推动与内齿圈(2)和外齿圈(3)同时啮合的锁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5)具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滚轮架(51),滚轮架(51)前端面上均匀分布三至六个滚轮槽(511),各滚轮槽(511)底面由平面(511a)-圆弧凹面(511b)-平面(511c)连接形成,各滚轮槽(511)内设有一个滚轮(52),各滚轮(52)圆周面与锁紧齿圈(4)后端面相接触;滚轮架(51)后端面与主轴齿轮(6)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蝶形弹簧(53),滚轮架(51)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51)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54),拨位杆(54)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1)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5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召,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