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931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可稳定地制造能够比以往提高锂二次电池中的容量、耐久性等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1)形成含有作为第一成分的锂化合物、作为第二成分的除了锂以外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作为第三成分的氧化硼以及氧化钒之中的至少任一方作为原料物质的片材状的成型体的成型工序,以及(2)在700~1300℃的范围内的温度将前述成型体烧成的烧成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
技术介绍
作为锂二次电池(有时也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广泛使用钴系的正极活性物质。该钴系的正极活性物质(典型地为LiCoO2)具有所谓的a-NaFeO2型的层状岩盐结构。该钴系的正极活性物质中,利用除了(003)面以外的晶面(锂离子出入面例如(101)面、(104)面)而产生锂离子(Li+)的出入。通过该锂离子的出入而进行充放电动作。此处,“层状岩盐结构”是指锂层与除了锂以外的过渡金属层夹着氧的层进行交替层叠而得到的晶体结构,即,过渡金属离子层与锂单独层介由氧化物离子交替地层叠而得到的晶体结构(典型地为a-NaFe02型结构在立方晶岩盐型结构的[111]轴方向上过渡 金属与锂规则排列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9-2269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13288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3-3468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这种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上述的锂离子出入面更多地露出于电解质,使得电池的容量提高。另外,不仅要求提高容量,而且还要求提高耐久性等特性。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相关的课题而开发。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18 JP 2010-1388111.一种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 成型工序,该工序形成片材状的成型体,所述片材状的成型体含有作为第一成分的锂化合物、作为第二成分的除了锂以外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以及作为第三成分的氧化硼以及氧化钒之中的至少任一方作为原料物质; 烧成工序,该工序在70(Ti30(rc的范围内的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隆太七泷努吉川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