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沿工件360度任何一认为最得用力最省力的角度棘扳切割的棘式管子割刀它由割刀主体、割刀扳手转动体、簧压盖、弹簧、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丝杆、丝母、压滚轮、割刀片架、割刀片及销钉罗丝组成,它的割刀的扳手转动体套在割刀主体的盘短轴上,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距离圆心O的B线排列着正反方向配合的齿牙,割刀主体齿牙线B以内与扳手转动体,簧压盖都是以O为圆心的开口圆盘体。(*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转动的手动工具类,特别适用于切割管道类如自来水管道的割刀。现有的管子割刀切割管子时需连手把在内的管子割刀沿被割的工件360度扳转进刀才能达到切割工件的目的,360度扳转,割刀总长多长则需要的空间必须超过割刀总长一倍以上才能扳转切割,不易在窄小空间地方操作维修,当扳转到人站立的对面时由于用力的角度不好,不得用力,由其是扳转到对面的管径中心上下80度时,更加不得用力,很难扳转切割,费时费力,不易操作,不易维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上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能沿工件360度任何一认为最得用力,最省力的角度棘扳切割,能在窄小空间地方操作维修,快速,省时,得用力,使用简单灵活,易于制造的棘式管子割刀。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割刀的扳手转动体套在割刀主体的盘短轴上,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距离圆心O的B线排列着正反方向配合的齿牙,齿牙前端齿高度为1.2MM~2.8MM,齿长度为6MM~10MM,齿前上端角为70度~78度,上端下角为90度,齿牙后端角为13度~19度,割刀主体齿牙线B以内与扳手转动体、簧压盖,都是以O为圆心的开口圆盘体,割刀主体的齿牙线B外端部以O’为圆心,O与O’相距为20MM~40MM,以O为圆心形成偏心圆盘体,齿牙的背后平面离O圆心最远方向的顶端装有进刀装置一丝杆、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丝母与两个压滚轮、装有割刀片的割刀架隔割刀主体的内孔与两个压滚轮垂直相对,割刀主体的圆盘开口以它的内孔直径或小于内孔直径的一侧与圆心O到丝杆垂直方向形成直角的开口,割刀扳手转动体与簧压盖圆盘的开口尺寸与割刀主体的开口尺寸相同。在割刀主体盘短轴端匀布三个丝孔,三个罗丝套上弹簧将簧压盖弹压在割刀主体盘短轴端面,使扳手转动体不得外出,形成了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的配合,顺时针扳动扳手转动体时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的齿牙前端90度直角在簧压盖的弹压下相互咬合,扳手转动体带动割刀整体转动切割,逆时针扳动扳手转动体时,由于割刀主体与扳手转动体齿牙的前后角度形成斜度的配合将扳手转动体连同簧压盖顶离割刀主体形成扳手转动体的空转,往复扳动达到棘扳切割。使之能在沿工件360度任何一认为最得用力,最省力的角度操作。由于本技术不用割刀整体围绕工件360度转动,相对能在窄小空间地方操作、维修。本技术的结构保证了棘扳切割工件得用力。方便、能沿工件360度任何一认为得用力、得操作的角度连续扳转切割,使之作用在扳手上的力充分地高效地反应在切割工件上。操作时所占空间地方相对小,增加了割刀使用的广泛性、灵活性、省时省力,切割工件稳定可靠,易在地下坑沟及窄小空间地方操作,易于工作,便于携带。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其中图1中(1)割刀主体,(2)割刀扳手转动体,(3)簧压盖,(4)弹簧,(5)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6)丝杆,(7)丝母,(8)压滚轮,(9)割刀片架,(10)割刀片,(11)销钉,(12)罗丝,(A)割刀主体齿牙与扳手转动体齿牙的配合。其中图2中(B)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齿牙线。(O)割刀主体齿牙线B与割刀扳手转动体,簧压盖的圆心。(O’)割刀主体齿牙线外端部的外圆圆心,(C)割刀主体,割刀扳手转动体簧压盖的圆盘开口。以下结合附图给出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实施例棘式管子割刀由割刀主体(1)割刀扳手转动体(2)簧压盖(3)弹簧(4)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5)丝杆(6)丝母(7)压滚轮(8)割刀片架(9)割刀片(10)销钉(11)罗丝(12)所组成,如图1图2所示扳手转动体(2)套在割刀主体(1)的盘短轴上,轴端上匀布三个m6丝孔,三个m6罗丝(12)弹簧(4)将簧压盖(3)弹压在割刀主体(1)盘短轴端处,使距离圆心O、B线上排列的齿牙相配合(A)齿牙前端齿高度为1.3mm,齿长度为8mm,齿前上端角为75度,上端下角为90度齿牙后端角为15度,割刀主体(1)的齿牙线B以内与扳手转动体(2)簧压盖(3)都是以O为圆心的开口圆盘体,割刀主体(1)的齿牙线B外端部以O’为中心,O与O’相矩为22mm,以O为圆心形成偏心圆盘体,齿牙背后平面离圆心O最远方向的顶端装有进刀装置,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5)丝杆(6)丝母(7)压滚轮(8),装有割刀片(10)的割刀架(9)隔割刀主体内孔与两个压滚轮(8)垂直相对,割刀主体(1)的圆盘开口(C)以小于内孔直径2mm在左侧与圆心O丝杆垂直方向形成90度直角开口,割刀扳手转动体(2)簧压盖(3)圆盘上的开口尺寸与割刀主体(1)的开口尺寸相同,割刀主体(1)扳手转动体(2)簧压盖(3)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5)丝母(7)割刀片架(9)用45号钢精密铸造成形局部机械加工热处理,丝杆(6)压滚轮(8)用40铬棒材精车而成,本技术棘扳切割工件,能沿工件360度任何一认为最得用力最省力的角度上操作,灵活方便,省时省力。权利要求1.棘式管子割刀,它由割刀主体、割刀扳手转动体、簧压盖、弹簧、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丝杆、丝母、压滚轮、割刀片架、割刀片及销钉罗丝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距离圆心O的B线排列着正反方向配合的齿牙,割刀主体齿牙线B以内与扳手转动体、簧压盖,都是以O为圆心的开口圆盘体,割刀主体的齿牙线B外端部以O’为圆心O与O’相矩为20mm~40mm,割刀主体的圆盘开口以它的内孔直径或小于内孔直径的一侧与圆心O到丝杆垂直方向形成直角的开口。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棘式管子割刀,其特征在于排列着正反方向配合的齿牙,齿牙前端齿高度为1.2mm~2.8mm,齿长度为6mm~10mm,齿前上端角为70度~78度,上端下角为90度,齿牙后端角为13度~19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式管子割刀其特征在于割刀扳手转动体与簧压盖圆盘的开口尺寸与割刀主体的开口尺寸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沿工件360度任何一认为最得用力最省力的角度棘扳切割的棘式管子割刀它由割刀主体、割刀扳手转动体、簧压盖、弹簧、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丝杆、丝母、压滚轮、割刀片架、割刀片及销钉罗丝组成,它的割刀的扳手转动体套在割刀主体的盘短轴上,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距离圆心O的B线排列着正反方向配合的齿牙,割刀主体齿牙线B以内与扳手转动体,簧压盖都是以O为圆心的开口圆盘体。文档编号B23B5/08GK2264628SQ9621542公开日1997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董志刚 申请人:董志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棘式管子割刀,它由割刀主体、割刀扳手转动体、簧压盖、弹簧、双向棘轮进刀小扳手、丝杆、丝母、压滚轮、割刀片架、割刀片及销钉罗丝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割刀主体与割刀扳手转动体距离圆心O的B线排列着正反方向配合的齿牙,割刀主体齿牙线B以内与扳手转动体、簧压盖,都是以O为圆心的开口圆盘体,割刀主体的齿牙线B外端部以O’为圆心O与O’相矩为20mm~40mm,割刀主体的圆盘开口以它的内孔直径或小于内孔直径的一侧与圆心O到丝杆垂直方向形成直角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董志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