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英杰专利>正文

圆孔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91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孔钻头,是在各钻削刀具具有多数个刀刃,相邻切削刀上的刀刃是对应成三组以上前后高低不同的形态,以分割整体钻削路径为三条以上的钻削,可将工件的同一钻削路径被分为三个以上的部分钻削掉,故一般圆筒部下端的六个钻削刀可依序分为三组相邻的第一钻削刀及第二钻削刀,第一钻削刀及第二钻削刀上的各刀刃是前后对应成高低不同的配置,以使整个钻削路径可区分为数条钻屑,以达到可降低钻削应力、钻屑温度、改善排屑效率,并可增加钻削速率。(*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孔钻头,尤指一种钻穿大口径圆形孔的钻削刀具,使用于工件上形成大口径贯穿孔的圆孔钻头。一般常规式大口径的圆孔钻头,其是在环状的钻削端圆形排列有六个同一形状的钻削刀具,其刀刃皆为平整的铲状刀刃形态,而钻削后的钻屑则经由排屑槽由圆孔钻头外壁面的螺旋沟排出,但由于现有钻头同一形状的钻削刀具结构,使得进行钻削加工时,铲起的钻屑近于刀刃宽度,使钻屑容易累积堵塞于排屑的螺旋沟内部,造成圆孔钻头卡屑而无法继续加工的问题,必须中断钻削作业以清除钻屑,故会降低了加工效率;圆孔钻头以同一形状的钻削刀具进行加工时,由于各钻削刀具的刀刃均在钻削工件的同一个钻削面,使得圆孔钻头容易生成震刀、钻削力大,造成刀刃破裂等不良现象,故会降低圆孔钻头钻削刀具的使用寿命且会影响加工精度,并因钻削力过大,亦会降低加工的速率及刀具的进给,因而会影响作业效率,因此,上述常规式现有圆孔钻头结构的实用性并不足够,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孔钻头,使整个钻削路径可区分为数条钻屑,以达到可降低钻削应力、钻屑温度、改善排屑效率,并可增加钻削速率、提高进给、改善工作效率及加工精确度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圆孔钻头,是包括一圆筒部,圆筒部的下端环状端面等间隔设有多数个钻削刀,于圆筒部下端分别设有排屑槽,沿各排屑槽向上沿圆筒部的周面上轴方向分别延伸凹设有一导屑用的螺旋沟;其特征在于各钻削刀具具有多数个刀刃,相邻钻削刀上的刀刃是对应成三组以上前后高低不同的配置,以便于分割整体钻削路径为对应数目的钻屑。前述的圆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圆筒部下端依序分为三组相邻的第一钻削刀及第二钻削刀,第一钻削刀及第二钻削刀上的各刀刃是前后对应成数组高低不同的配置。前述的圆孔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钻削刀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为第一刃及向上倾斜为第二刃,第二钻削刀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刃及向上倾斜较高的第二刃与较低的第三刃,第一钻削刀的第一刃与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对应且该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的高度比第一钻削刀的第一刃为低,第二钻削刀的第二刃及第三刃则一高一低与第一钻削刀的第二刃对应。前述的圆孔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钻削刀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且较短的第一刃及向上倾斜且较长的第二刃,该第二钻削刀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刃及向上倾斜且高低交错的第二刃、第三刃、第四刃、第五刃,上述第一钻削刀的第一刃与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对应且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与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为低,该第二钻削刀的第二刃、第三刃、第四刃、第五刃则一高一低与第一钻削刀的第二刃对应。前述的圆孔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钻削刀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为第一刃及向上倾斜为第二刃,第二钻削刀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刃及向上倾斜较低的第二刃与较高的第三刃及较低的第四刀,第一钻削刀的第一刃与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对应且第二钻削刀的第一刃的高度比第一钻削刀的第一刃为高,第二切削刀的第二刃及第三刃及第四刃则以一高二低与第一钻削刀的第二刃对应。本技术具有如后的优点藉由本技术每把钻削刀的结构,可将工件的同一钻削路径被分为三个以上的部份钻削掉,故可将同一钻削路径下被分割的钻削条数愈多则愈能比现有结构更为降低钻削应力,且可降低钻削加工时的温度,并可使钻削及钻屑的热量更易于散发掉,且钻屑比现有更容易排出,故可有效解决现有圆孔钻头容易卡屑的问题,以便于使整体的效益可更增加刀具寿命及加工的精确度,以使圆孔钻头可得到更佳的钻削稳定度,并可大幅提升加工速率、进给率,以便于可增加加工生产的效率。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钻削刀与第二钻削刀对应钻削路径叠合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钻削刀与第二钻削刀对应钻削路径叠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钻削刀与第二钻削刀对应钻削路径叠合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圆孔钻头(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是在圆筒部10下端分别设有排屑槽11,沿各排屑槽11向上沿圆筒部10的周面上轴方向分别延伸凹设有一导屑用的螺旋沟12,另于圆筒部10下端的六个钻削刀可依序分为三组相邻第一钻削刀20及第二钻削刀30,第一钻削刀20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为第一刃21及向上倾斜为第二刃22,第二钻削刀30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刃31及向上倾斜较高的第二刃32与较低的第三刃33,第一钻削刀20的第一刃21与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对应且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的高度比第一钻削刀20的第一刃21为低,第二钻削刀30的第二刃32及第三刃33则一高一低与第一钻削刀20的第二刃22相互对应;因此,较低的刀刃面会钻削到工件,即钻削路径的中间F部份是由第一钻削刀20的第二刃22左半侧钻削,而钻削路径的E、G部份是由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及第三刃33钻削,因此第一钻削刀20可钻削得一条钻屑,第二钻削刀30可钻削得二条钻屑,整体将整个钻削路径分成三个部份钻削。再如图3、图4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其是在圆筒部10下端的六个钻削刀可依序为三组相邻第一钻削刀20及第二钻削刀30,第一钻削刀20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且较短的第一刃21及向上倾斜且较长的第二刃22,第二钻削刀30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刃31及向上倾斜且高低交错的第二刃32、第三刃33、第四刃34、第五刃35,且第一钻削刀20的第一刃21与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对应且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的高度比第一钻削刀20的第一刃21为低,第二钻削刀30的第二刃32、第三刃33、第四刃34、第五刃35则为一高一低与第一钻削刀20的第二刃22相互对应;因此,较低的刀刃即会钻削到工件,即如图4中所示,钻削路径中间隔的I、K部份是由第一钻削刀20的第二刃22钻削,而钻削路径的H、J、L部份是由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第三刃33及第五刃35钻削,故该第一钻削刀20可钻削得二条钻屑,第二钻削刀30可钻削得三条钻屑,而整体将整个钻削路径分成五个部份钻削。再如图5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于圆筒部10下端的六个钻削刀可依序分为三组相邻第一钻削刀20及第二钻削刀30,第一钻削刀20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为第一刃21及向上倾斜为第二刃22,第二钻削刀30由外而内依序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刃31及向上倾斜较低的第二刃32与较高的第三刃33及较低的第四刀34,第一钻削刀20的第一刃21与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对应且第二钻削刀30的第一刃31的高度比第一钻削刀20的第一刃21为高,第二钻削刀30的第二刃32及第三刃33及第四刃34则以一高二低与第一钻削刀20的第二刃22相互对应;因此,较低的刀刃面会钻削到工件,相同于以上所述故第一钻削刀20可钻削得二条钻屑,第二钻削刀30亦可钻削得二条钻屑,整体将整个钻削路径分成四个部份钻削。权利要求1·一种圆孔钻头,是包括一圆筒部,圆筒部的下端环状端面等间隔设有多数个钻削刀,于圆筒部下端分别设有排屑槽,沿各排屑槽向上沿圆筒部的周面上轴方向分别延伸凹设有一导屑用的螺旋沟;其特征在于各钻削刀具具有多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孔钻头,是包括一圆筒部,圆筒部的下端环状端面等间隔设有多数个钻削刀,于圆筒部下端分别设有排屑槽,沿各排屑槽向上沿圆筒部的周面上轴方向分别延伸凹设有一导屑用的螺旋沟;其特征在于:各钻削刀具具有多数个刀刃,相邻钻削刀上的刀刃是对应成 三组以上前后高低不同的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英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