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和创伤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835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和创伤敷料能够维持湿润环境,并且能够捕集渗液而使其面积不大幅扩大,而且,在使用后容易剥离,也不会产生发红、痱子、异味,能够适应于各种形状的创面。在以与创伤部位(15)相对的方式使用的一侧具备透液层(1)。透液层(1)包含树脂制表面片(10)。表面片(10)具有与创伤部位(15)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与第一表面(11)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12)和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于两表面(11、12)之间的多个贯通孔(13)。贯通孔(13)容许液体从第一表面(11)侧向第二表面(12)侧透过。第一表面(11)具备疏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治疗烫伤、褥疮、扭伤、切伤、擦伤、溃疡等创伤的创伤敷料。技术背景近年来,关于创伤的治疗,逐渐了解到使创面保持在湿润环境下而不使其干燥对治愈创伤是有效的。特别是了解到从创伤部位渗出的渗液中含有的成分有助于促进创伤的治愈,因此,在不进行消毒的情况下在维持由该渗液形成的湿润环境的同时进行治疗的方法(以下也称为“湿润疗法”)是有效的。因此,正在开发应用于这种治疗方法的各种创伤敷料。为了有效地实施湿润疗法,重要的是通过适度保持渗液而使创面保持适度的湿润环境,并且要求创伤敷料具备使渗液适度保持在创面上的功能而不会迅速地吸收渗液。但另一方面,湿润疗法通过将创伤敷料紧紧地固定在皮肤上以保持湿润环境来进行,因此,会在创面上形成封闭区域,如果新渗出的渗液过量滞留,则会使创面受到渗液压迫而引起“穿掘现象”(由于渗液的压力而使创伤部位的皮肤被挖空的现象)。因此,还要求创伤敷料具备从创面上适度排出渗液的功能。 另外,如果与创伤部位接触的材料没有透气性并牢固地粘贴在创面上,则在剥离创伤敷料时可能会使已愈合或正在愈合的部位再次受伤。因此,要求具备以下性质不会牢固地粘贴在创面上,使用后容易剥离,并且在使用时能够固定在创伤部以维持用于治疗创伤的湿润环境。作为现有的创伤敷料,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分散或覆盖有具有亲水性物质的多孔性薄膜的敷料。但是,该创伤敷料通过使用亲水性的多孔性薄膜而专门用于改善渗液的排出性,不符合在创面上适度保持渗液的目的。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溃疡表面上应用由壳多糖_壳聚糖纤维素混合纤维构成的棉、编织物或无纺布等或者根据需要在上述材料上涂布了亲水性胶体的所得物的创伤辅料。但是,这种创伤辅料注重吸收渗液的功能,在创面上适度保持渗液的功能不充分。 此外,还被指出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在亲水性胶体直接接触皮肤的状态下长时间粘贴创伤辅料,会出现发红或痱子。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创伤辅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开发了配置有发挥初期耐水压的功能的片材作为与创伤部位接触的透过层的创伤敷料,并已经提出了国际专利申请(专利文献3、4)。作为在维持由从创伤渗出的渗液形成的湿润环境的同时进行治疗的方法中使用的创伤敷料,该创伤敷料具有优良的功能。然而,仍然期望开发出得到进一步改良的创伤敷料,S卩如下的创伤敷料(i)不会发生渗液的泄漏,并且充分具有在创面上适度保持渗液的功能;(ii)不会使导致没有创伤的正常皮肤产生斑疹的渗液无效扩散;(iii)不会牢固地粘贴在创面上,使用后容易剥离, 并且在使用时能够固定在创伤部以维持用于治疗创伤的湿润环境;(iv)也不会产生发红或痱子;(V)也不会产生异味;(Vi)由薄且柔软的材料构成,能够适应于各种形状的创面并且不会压迫创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7-80020号(权利要求1,第0010、0011段)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151184号(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3 W02005/000372号小册子(摘要)专利文献4 W02008/004380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适合用于在维持由从创伤渗出的渗液形成的湿润环境的同时进行治疗的方法的、得到进一步改良的创伤敷料。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基于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f图17进行说明时,包括以下的专利技术。 一种创伤敷料用表面片,配置在创伤敷料(5)的至少与创伤部位相对的部位, 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与上述创伤部位(15)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与第一表面(11)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12)和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于两表面(11、12)之间的多个贯通孔(13)的树脂制片材,上述贯通孔(13)容许液体从上述第一表面(11)侧向第二表面(12)侧透过,并且上述第一表面(11)具备疏水性。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其中,上述第一表面(11)的与生理盐水的接触角为85度以上。如上述或所述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其中,上述第一表面(11)的表面张力为40达因/厘米以下。如上述 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其中,上述第一表面(11) 由选自有机硅、聚氨酯、苯乙烯_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四氟乙烯_六氟丙烯共聚物、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和聚四氟乙烯组成的组中的I种以上的拒水性物质覆至 JHL ο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其中,上述片材使用与生理盐水的接触角为85度以上的聚烯烃树脂材料形成。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其中,上述片材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形成。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其中,上述第一表面(11) 与第二表面(12)之间的尺寸为10(Γ2000μπι,上述贯通孔(13)在上述第一表面(11)上的开口面积与直径28(Γ 400μπι的圆形相当,在上述第二表面(12)上的开口面积小于在上述第一表面(11)上的开口面积,并且以5(Γ400个/cm2的密度存在。 一种创伤敷料,至少具备透液层(I)和吸收保持层(3)这两层,其特征在于,从以与创伤部位(15)相对的方式使用的一侧开始依次层叠有上述透液层(I)和吸收保持层 (3),上述透液层(I)包含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片(10),上述吸收保持层(3)含有能够吸收和保持水的片材。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在上述吸收保持层(3)的、与上述透液层(1)相反一侧还层叠有第二透液层(Ia)。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在上述吸收保持层(3)的、与创伤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还具备保护层(4),该保护层(4)包含树脂薄膜、机织布、针织布或无纺布。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保护层(4)覆盖其他所有层并且形成为比其他层大的面积而具备露出于其他层的外侧的外缘部(6),上述外缘部(6)在层叠有上述其他层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具有粘合部(7)。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保护层(4)在上述外缘部(6)具备不具有粘合部(7)的非粘合部(8)。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保护层(4)在上述其他层的外侧具备不形成上述外缘部(6)的部分。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保护层(4)在上述外缘部(6)沿着上述其他层的 外周具备狭缝(9)或小孔。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在上述透液层(l、la)与上述吸收保持层(3)之间设置有透液限制层(2),该透液限制层(2)包含由疏水性材料形成的微多孔质薄膜、机织布、针织布或无纺布,并容许液体从上述透液层(I)通过该透液限制层(2)向吸收保持层(3)移动。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透液限制层(2)包含聚烯烃类树脂, 依照JIS L 1096测定的透气度为5 2000cm3/cm2*s,依照JIS L 1092测定的拒水度为3级以上。如上述或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透液限制层(2)使用包含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形成。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吸收保持层(3)使用气流成网无纺布形成。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吸收保持层(3)具有短纤浆。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吸收保持层(3)还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并且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与上述短纤浆的重量比为10:9(Γ25:75。如上述所述的创伤敷料,其中,上述高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田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瑞光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