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台式钻床。包括底座、立柱、工作台、悬臂座、主轴、电机、主动轮塔、从动轮塔、走刀齿轮轴、走刀机构和变速机构。包含蜗杆、蜗轮、离合齿轮副、拨叉杆的走刀机构,蜗杆经变速机构与主轴相连,蜗杆还与套置于走刀齿轮轴上的蜗轮相啮合,离合齿轮副的固定离合齿轮装于蜗轮的中部,滑动离合齿轮装于走刀齿轮轴上的花键上;两离合齿轮之间设有弹簧,滑动离合齿轮的外侧走刀齿轮轴上设有带拨叉杆的拨叉固定块,拨叉杆置于滑动离合齿轮的外侧端面上的拨叉槽内;走刀齿轮轴的两端分设有调节螺母和盘式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在保留手工走刀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自动走刀,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台式钻床。技术背景台式钻床是机械加工中的常用设备之一。现有台式钻床主要由电机、底座、立柱、工 作台、主轴、主轴套、操作手柄和主轴套直线往复机构组成,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主轴转动, 安装于主轴末端的钻头也随之转动,通过人工操作主轴套直线往复机构,使走刀齿轮轴带 动主轴套上的、与走刀齿轮轴相啮合的齿条运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钻孔加工。由于钻孔加工时需人工操作,操作时十分吃力,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制造方便、 能自动走刀、降低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台式钻床。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底座、立柱、工作台、悬 臂座、主轴、电机、主动轮塔、从动轮塔、走刀齿轮轴,装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塔通 过皮带与装于主轴上端的从动轮塔相连;主轴的下部设有主轴套,主轴套上设有与走刀齿 轮轴相啮合的齿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刀机构和变速机构;包含蜗杆、蜗轮、离合齿 轮副、拨叉杆的走刀机构,蜗杆的上端经变速机构与主轴相连,蜗杆的下端与套置于走刀 齿轮轴上的蜗轮相啮合,离合齿轮副的固定离合齿轮装于蜗轮的中部,并与蜗轮相固定, 滑动离合齿轮装于蜗轮外侧走刀齿轮轴上的花键上,该滑动离合齿轮可在花键上进行轴向 滑动;两离合齿轮之间设有弹簧,滑动离合齿轮的外侧腔体内设有装于走刀齿轮轴上的拨 叉固定块,拨叉固定块上均匀地设有数根拨叉杆(即操纵手柄),在滑动离合齿轮的外侧 端面上设有数组由两个半圆槽及条形过渡槽构成的"3"字形拨叉槽,拨叉杆分置于上述 拨叉槽内;拨叉固定块的外侧走刀齿轮轴轴端装有调节螺母,走刀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盘式弹簧。在正常状态下,拨叉杆置于"3"字形拨叉槽的后半圆槽中(按顺时针方向),此 时,由于离合齿轮副间的弹簧作用,两离合齿轮处于分离状态。工作时,若需进行自动走 刀钻孔,只需将拨叉杆下压并置于"3"字形拨叉槽的过渡槽上,由于拨叉固定块与走刀 齿轮轴相固定,从而带动走刀齿轮轴转动,走刀齿轮轴带动主轴套的齿条下行,使钻头下 行至工件,同时,滑动离合齿轮由于拨叉杆的作用而克服两离合齿轮间的弹簧作用力而与 固定离合齿轮相啮合,此时蜗杆带动蜗轮、离合齿轮副转动,从而使走刀齿轮轴转动,并 带动主轴、钻头下行,实现自动走刀、钻孔;如果离合齿轮副啮合过紧,则将调节螺母向 外旋转;同理,如果离合齿轮副啮合过松,则将调节螺母反向旋转即可。钻孔完毕,则将 拨叉杆调回至后半圆槽内,此时离合齿轮副分离,主轴在盘式弹簧的作用下而复位。若需 进行手动走刀钻孔,则将拨叉杆下压调至"3"字形拨叉槽的前半圆槽内,此时,离合齿 轮副处于分离状态,钻孔时只需将拨叉杆下压,即可像普通钻床一样进行手动钻孔。上述变速机构包含中间轮盘、中间齿轮、变速双联齿轮和驱动齿轮;中间轮盘通过 皮带与从动轮塔相连,进行一级变速;与中间轮盘相固定且同轴的中间齿轮与变速双联齿 轮的大齿轮相啮合,进行二变速;变速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装于蜗杆上端的驱动齿轮相啮 合,从而实现三级变速,同时驱动蜗杆转动。为调节从动轮塔与中间轮盘之间的皮带的张紧度,中间轮盘与中间齿轮的轴座通过 其上开设的滑槽及螺栓与悬臂座相固定。为调节中间齿轮与变速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之间的啮合度,变速双联齿轮的轴座固定 在套装于蜗杆上端的扇形调节板上,扇形调节板通过其上开设的弧形槽及调节螺栓与悬臂 座相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动走刀钻孔加工后走刀机构能自动复位,在滑动离 合齿轮的外表面上套置有环形拨叉固定套,拨叉固定套的外侧端面对应于滑动离合齿轮上 的拨叉槽开设有条形限位槽,拨叉固定套的外表面套置有开口的限位拨叉套,开口处向外 凸起构成限位块,并通过调节螺栓相连,使限位拨叉套紧箍在拨叉固定套上;在悬臂座上对应于上述限位块设有限位杆。工作时,首先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好走刀机构的行程,当走刀机构运行时,限位拨叉套和拨叉固定套随着走刀齿轮轴、滑动离合齿轮的转动而转动,当限位拨叉套上的限位块转至限位杆时,限位拨叉套和拨叉固定套停止转动,而走刀齿轮轴、滑动离合齿轮和拨叉杆还继续转动,拨叉杆与限位拨叉套的限位槽产生相对运动;当拨叉杆转至限位拨叉套的限位槽边缘时,拨叉杆受阻而无法转动,从而使拨叉杆被拨回到"3"字形拨叉槽的后半圆槽内,离合齿轮副分离,走刀机构由盘式弹簧的作用而复位。为便于走刀机构的行程调节,在滑动离合齿轮的外表面上还套置有刻度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在保留手工走刀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自动走刀,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走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滑动离合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动轮盘、2为皮带、3为变速双联齿轮的大齿轮、4为变速双联齿轮的 小齿轮、5为中间轮盘、6为中间齿轮、7为蜗杆、8为扇形调节板、9为驱动齿轮、10 为皮带、ll为主轴、12为从动轮盘、13为限位杆、14为限位拨叉套、15为拨叉固定套、 16为滑动离合齿轮、17为钻头、18为拨叉杆、19为调节螺母、20为悬臂座、21为工作 台、22为立柱、23为电机、24为底座、25为轴座、26为螺栓、27为滑槽、28为调节螺 栓、29为弧形槽、30为刻度盘、31为弹簧、32为轴承、33为固定离合齿轮、34为轴套、 35为走刀齿轮轴、36为盘式弹簧、37为主轴套、38为齿条、39为限位块、40为调节螺 栓、41为固定销、42为拨叉槽、42-1为后半圆槽、42-2为过渡槽、42-3为前半圆槽、43 为限位槽、44为拨叉固定块、45为花键、46为蜗轮、47为花键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包括底座24、立柱22、工作台21、悬臂座20、主轴ll、电机23、主动轮塔l、从动轮塔12、走刀齿轮轴35、走刀机构和变速机构。装于电机23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塔1通过皮带2与装于主轴11上端的从动轮塔12相连;主轴12的下部设有主轴套37,主轴套37上设有与走刀齿轮轴35相啮合的齿条38;包含蜗杆7、蜗轮46、离合齿轮副和拨叉杆18的走刀机构,其蜗杆7的上端经变速机构与主轴11相连,蜗杆7的下端与套置于走刀齿轮轴35上的蜗轮46相啮合;离合齿轮副的固定离合齿轮33固定于蜗轮46的中部(固定离合齿轮33与蜗轮46制作成一体结构),固定离合齿轮33通过轴套34而套置于走刀齿轮轴35上;滑动离合齿轮16通过其中部的花键槽47而装于蜗轮46外侧走刀齿轮轴35上的花键45上,该滑动离合齿轮16可在花键45上进行轴向滑动。两离合齿轮16、 33相邻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弹簧31,以实现离合齿轮副分离,且在固定离合齿轮33与弹簧31间设有单向推力球面轴承32;滑动离合齿轮16的外侧腔体内设有套置于走刀齿轮轴35上的拨叉固定块44,拨叉固定块44上均匀地设有三根拨叉杆18(即操纵手柄),在滑动离合齿轮16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三组由两个半圆槽42-l、42-3及条形过渡槽42-2构成的"3"字形拨叉槽42,拨叉杆18分置于上述拨叉槽4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式钻床,其包括底座、立柱、工作台、悬臂座、主轴、电机、主动轮塔、从动轮塔、走刀齿轮轴,装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塔通过皮带与装于主轴上端的从动轮塔相连;主轴的下部设有主轴套,主轴套上设有与走刀齿轮轴相啮合的齿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刀机构和变速机构,包含蜗杆、蜗轮、离合齿轮副、拨叉杆的走刀机构,其蜗杆的上端经变速机构与主轴相连,蜗杆的下端与套置于走刀齿轮轴上的蜗轮相啮合,离合齿轮副的固定离合齿轮装于蜗轮的中部,并与蜗轮相固定,滑动离合齿轮装于蜗轮外侧走刀齿轮轴上的花键上;两离合齿轮之间设有弹簧;滑动离合齿轮的外侧腔体内设有装于走刀齿轮轴上的拨叉固定块,拨叉固定块上均匀地设有数根拨叉杆,在滑动离合齿轮的外侧端面上设有数组由两个半圆槽及条形过渡槽构成的拨叉槽,拨叉杆分置于上述拨叉槽内;拨叉固定块的外侧走刀齿轮轴轴端设有调节螺母,走刀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盘式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长国,严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苏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