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具体为:在成盒制程阶段使用的1D1G点灯检测中,每个扫描周期分为第一子周期和第二子周期;在第一子周期,第一组扫描线输送第一扫描驱动信号,且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在第二子周期,第二组扫描线输送第二扫描驱动信号,且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成盒制程阶段使用1D1G点灯检测方法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影像残留进行拦检,增强缺陷检出能力,提升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过成盒(cell)制程得到的液晶显示面板将进入模组(module)制程,以将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IC装配为液晶显示模组。在模组制程中,通常是通过对液晶显示模组绑定(bonding)后进行点灯检测,以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影像残留现象进行拦检。影 像残留是指在结束外加电场时,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不会即时消失,而是逐渐延迟消失的现象,由此影响显示品质。因此,在液晶显示模组点灯检测过程中,当检测到液晶显示面板有影像残留现象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已经和驱动IC装配为液晶显示模组,因此较难对其中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修复。进一步的,现有成盒制程阶段使用的IDlG (IDATA I GATE, I数据线I扫描线)点灯检测方法中,只能点亮黑、白、灰的单色显示画面,无法检测影像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在cell阶段使用IDlG点灯检测方法对影像残留进行拦检,增强缺陷检出能力,提升良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在成盒制程阶段使用的IDlG点灯检测中,将液晶显示面板的多条扫描线分为第一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将液晶显示面板的多条数据线分为第一组数据线和第二组数据线;第一组扫描线和第二组扫描线周期性地输送扫描驱动信号,每个扫描周期分为第一子周期和第二子周期;在第一子周期,第一组扫描线输送第一扫描驱动信号,且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在第二子周期,第二组扫描线输送第二扫描驱动信号,且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分别提供不同颜色的第一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画面。其中,第一检测信号是提供白色画面的信号,第二检测信号是提供黑色画面的信号。其中,第一检测信号是提供黑色画面的信号,第二检测信号是提供白色画面的信号。其中,第一子周期为前半扫描周期,第二子周期为后半扫描周期。其中,第一子周期为后半扫描周期,第二子周期为前半扫描周期。其中,第一组扫描线为奇数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为偶数组扫描线,第一组数据线为奇数组数据线,第二组数据线为偶数组数据线。其中,第一组扫描线为偶数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为奇数组扫描线,第一组数据线为偶数组数据线,第二组数据线为奇数组数据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至点灯检测装置,点灯检测装置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第一扫描驱动信号、第二扫描驱动信号、第一检测信号以及第二检测信号。其中,第一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第一组数据线和第二组数据线分别连接至点灯检测装置的信号发生器的不同信号通道。其中,第一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第一组数据线和第二组数据线分别通过位于液晶显示面板边缘的对应的导电胶分别连接至信号发生器的不同信号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扫描线在第一子周期输送扫描驱动信号,且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第二组扫描线在第二子周期输送扫描驱动信号,且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使得在成盒制程中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第一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画面,因此,在结束外电场时,能够对影像残留进行拦检,由此实现在成盒制程阶段使用IDlG点灯检测方法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影像残留进行拦检,增强缺陷检出能力,提升良率。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数据线和扫描线输送的信号的波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产生的一种检测画面的效果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产生的另一种检测画面的效果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与点灯检测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一起参阅图I和图2,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的原理图;图2是图I所示的数据线和扫描线输送的信号的波形图。首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不面板10包括多条扫描线Gll----G14…、与多条扫描线Gll----G14…相交的多条数据线S11…-S14…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τ。其中,扫描线Gll…为第一组bonding区域中的Gate扫描信号线,扫描线G12…为第二组bonding区域中的Gate扫描信号线,扫描线G13…为第三组bonding区域中的Gate扫描信号线,扫描线G14…为第四组bonding区域中的Gate扫描信号线。同理,数据线Sll…为第一组bonding区域中的红(Red, R)绿(Green, G)蓝(Blue, B)数据信号线,数据线S12…为第二组bonding区域中的RGB数据信号线,数据线S13…为第三组bonding区域中的RGB数据信号线,数据线S 14…为第四组bonding区域中的RGB数据信号线。扫描线Glb--GH…分别连接对应的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数据线S11…-S14…分别连接对应的薄膜晶体管τ的源极。本实施例中,在成盒制程阶段使用IDlG点灯检测方法对液晶显示面板10进行检测,即每组扫描线或每组数据线对应一个bonding区域的信号线。具体为首先将多条扫描线Gll----G14…分为第一组扫描线Gl和第二组扫描线G2,将多条数据线Sll----S14…分为第一组数据线SI和第二组数据线S2。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组扫描线Gl为奇数组扫描线,其例如包括扫描线G11···和G13···,第二组扫描线G2为偶数组扫描线,其例如包括扫描线G12…和G14···,第一组数据线SI为奇数组数据线,其例如包括数据线Sll…和S13···,第二组数据线S2为偶数组数据线,其例如包括数据线S12…和S11··。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组扫描线Gl也可以设置为偶数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G2对应为奇数组扫描线,第一组数据线SI也可以设置为偶数组数据线,第二组数据线S2对应设置为奇数组数据线。第一组扫描线Gl还可以为连续设置的扫描线,其例如包括扫描线Gll…和G12···,同理,第二组扫描线G2对应为连续设置的扫描线G13…和G14···,第一组数据线SI为连续设置的数据线,其例如包括Sll…和S12···,第二组数据线S2对应为连续设置的数据线S13…和S14···。本专利技术对扫描线和数据线的分组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一组扫描线Gl和第二组扫描线G2周期性地输送扫描驱动信号,其中,每个扫描周期分为第一子周期tl (如图2所示)和第二子周期t2 (如图2所示)。第一 组数据线SI和第二组数据线S2分别在第一子周期tl和第二子周期t2中输送不同的检测信号,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检测信号103 (如图2所示)和第二检测信号104 (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检测信号103和第二检测信号104分别提供不同颜色的第一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画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10能够显示不同颜色的画面。具体而言,请一并参阅图I和图2。在第一子周期tl,第一组扫描线Gl输送第一扫描驱动信号101至与第一组扫描线Gl连接的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以打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T,并且第一组数据线SI在对应的薄膜晶体管T开启后输送第一检测信号103至与第一组数据线SI连接的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使得与第一组扫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盒制程阶段使用的1D1G点灯检测中,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多条扫描线分为第一组扫描线、第二组扫描线,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多条数据线分为第一组数据线和第二组数据线;所述第一组扫描线和第二组扫描线周期性地输送扫描驱动信号,每个扫描周期分为第一子周期和第二子周期;在所述第一子周期,所述第一组扫描线输送第一扫描驱动信号,且所述第一组数据线输送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二组数据线输送第二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二子周期,所述第二组扫描线输送第二扫描驱动信号,且所述第一组数据线输送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组数据线输送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分别提供不同颜色的第一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画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明,黄皓,潘昶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