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力式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特点是包括基座和依次并列设置在基座上的前板、中板和后板,前板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后板与中板之间设置有推力座,中板、后板及推力座三者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后板上设置有转动调节机构,后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力座的水平驱动机构,被测拉杆上设置有应力感测装置;优点是通过该装置可直接对拉杆整体进行抗拉强度测试,测试时通过应力感测装置可准确地计算出拉杆在拉断时所受的拉力,整体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力式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拉杆是注塑机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采用的材质多为40Cr,其抗拉强度符合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注塑机的拉杆直径通常为60mnT360mm,就算最小的直径60_的拉杆想测试其抗拉强度的话也需要250T左右力的拉力测试仪(如目前常用的拉力油缸),这么大力的拉力测试仪市场上基本没有。因此,目前对拉杆的抗拉强度测试基本采用采样测试,测试时把拉杆车成直径为20mm的试样做抗拉强度试验,但这样的方式不能判断拉杆的螺纹处是否完好,整体的材质是否合格,从而无法直接准确地判断拉杆整体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准确地对拉杆整体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的增力式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力式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基座和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的前板、中板和后板,所述的前板与所述的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中板、所述的后板分别与所述的基座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的前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的中板向前移动的限位块,所述的后板与所述的中板之间设置有推力座,所述的中板、所述的后板及所述的推力座三者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被测拉杆依次穿过所述的后板、所述的推力座、所述的中板、所述的限位块和所述的前板,被测拉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板固定连接,被测拉杆的后端部螺接有后紧固螺母,所述的后板上固定设置有后板压板,所述的后紧固螺母设置在所述的后板压板与所述的后板之间,所述的后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后紧固螺母转动配合的转动调节机构,所述的后板上设置有推力座水平驱动机构,被测拉杆与应力感测装置相连接。所述的连杆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的推力座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第二连杆组和第三连杆组,所述的第一连杆组的前端与所述的中板相轴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组的后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组的前端相轴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组的后端与所述的后板相轴接,所述的第三连杆组的一端与所述的推力座相轴接,所述的第三连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组相轴接。所述的转动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后紧固螺母的上下两侧的摆线马达,所述的摆线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齿轮,所述的后紧固螺母上一体设置有第二调节齿轮,所述的第一调节齿轮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推力座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后紧固螺母的左右两侧的驱动油缸,所述的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的后板与所述的推力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应力感测装置包括应力感测仪和贴在被测拉杆上的应变片,所述的应力感测仪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应变片与所述的应力感测仪电连接,通过应力感测仪显示的数据可计算出被测拉杆拉断时的拉力大小。所述的中板的底部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的滑动组件与所述的基座水平滑动配合,使得中板在推力座的作用下可在基座上来回滑动。所述的后板上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有推力座导杆,所述的推力座套设在所述的推力座导杆上并与其水平滑动配合,使得推力座的运动更加稳定可靠。所述的后紧固螺母的外壁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计数孔,所述的后紧固螺母的上方与所述的计数孔的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计数感应器,所述的计数感应器电连接有电脑控制器,所述的电脑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用于准确控制摆线马达带动后紧固螺母向前移动微量距离。被测拉杆的前端部螺接有前紧固螺母,所述的前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柱,前 板压板穿过所述的第一安装柱并与其固定连接,被测拉杆的前端顶在所述的前板压板上,被测拉杆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前板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后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的后板压板穿过所述的第二安装柱并与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该装置可直接对拉杆整体进行抗拉强度测试,测试时通过应力感测装置可准确地计算出拉杆在拉断时所受的拉力,整体操作简便;该装置采用了放大油缸拉力的连杆机构,五点式连杆机构可以大幅度地减小油缸的拉力,经实验计算和实际应用,测试直径为60_的拉杆时,油缸的拉力只需要IOT左右,仅为传统拉力测试仪的1/25倍左右,可大大减小油缸的尺寸,降低了成本;通过测试拉杆的整体强度从而可判断拉杆的材质、热处理工艺及加工工艺是否合理。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剖视 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侧视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 图6为图4中B-B处的剖视 图7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 图8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 图9为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增力式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基座I和依次并列设置在基座I上的前板2、中板3和后板4,前板2与基座I固定连接,中板3的底部设置有滑动组件21,滑动组件21与基座I水平滑动配合,后板4与基座I水平滑动配合,前板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制中板3向前移动的限位块5,后板4与中板3之间设置有推力座6,后板4上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有推力座导杆41,推力座6套设在推力座导杆41上并与其水平滑动配合,中板3、后板4及推力座6三者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推力座6的上下两侧,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12、第二连杆组13和第三连杆组14,第一连杆组12的前端与中板3相轴接,第一连杆组12的后端与第二连杆组13的前端相轴接,第二连杆组13的后端与后板4相轴接,第三连杆组14的一端与推力座6相轴接,第三连杆组1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组13相轴接,被测拉杆7依次穿过后板4、推力座6、中板3、限位块5和前板2,被测拉杆7的前端部71螺接有前紧固螺母8,前板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柱24,前板压板9穿过第一安装柱24并与其固定连接,被测拉杆7的前端顶在前板压板9上,被测拉杆7通过螺栓25与所述的前板压板9固定连接,被测拉杆7的后端部72螺接有后紧固螺母10,后板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6,后板压板11穿过第二安装柱26并与其固定连接,后紧固螺母10设置在后板压板11与后板4之间,后紧固螺母10的外壁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计数孔21,后紧固螺母10的上方与计数孔21的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计数感应器22,计数感应器22电连接有电脑控制器23,电脑控制器23固定设置在基座I上,被测拉杆7穿过后板压板11,后板4上设置有与后紧固螺母10转动配合的转动调节机构,转动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后紧固螺母10的上下两侧的摆线马达15,摆线马达15的输出轴15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齿轮16,后紧固螺母10上一体设置有第二调节齿轮 17,第一调节齿轮16与第二调节齿轮17相啮合,后板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力座6的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后紧固螺母10的左右两侧的驱动油缸18,驱动油缸18的活塞杆181穿过后板4与推力座6固定连接,被测拉杆7上设置有应力感测装置,应力感测装置包括贴在被测拉杆7上的应变片19和应力感测仪20,应力感测仪20固定设置在基座I上,应变片19与应力感测仪20电连接。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组件采用目前机械领域中常用的水平滑动组件,如滑块。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力式拉杆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的前板、中板和后板,所述的前板与所述的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中板、所述的后板分别与所述的基座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的前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的中板向前移动的限位块,所述的后板与所述的中板之间设置有推力座,所述的中板、所述的后板及所述的推力座三者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被测拉杆依次穿过所述的后板、所述的推力座、所述的中板、所述的限位块和所述的前板,被测拉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板固定连接,被测拉杆的后端部螺接有后紧固螺母,所述的后板上固定设置有后板压板,所述的后紧固螺母设置在所述的后板压板与所述的后板之间,所述的后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后紧固螺母转动配合的转动调节机构,所述的后板上设置有推力座水平驱动机构,被测拉杆与应力感测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加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美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