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能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549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架(1)、充气单元(14)和储气罐(8),充气单元(14)包括缸体(3)、活塞(4)、活塞杆(5)和浮体(6),缸体(3)安装在支撑架(1)的横梁(2)上,活塞(4)滑动配合在缸体(3)内,活塞杆(5)的上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体(6)固定连接,缸体(3)的上端设有第一单向阀(10)和出气口(11),出气口(11)通过第二单向阀(9)后与储气罐(8)连通,缸体(3)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挡圈(22),储气罐(8)上设有充气接口(1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用气设备提供气源的潮汐能供气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能的开发与转用
,具体是指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因为能源缺乏,可循环利用且无污染的海洋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海洋能的利用大多是通过多次转换后将其变成电能,以供人们使用。这些设备大多价格昂贵操作与维护不便,不能很好的推广运用,且对海洋能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潮汐能,它每天都在涨退,但在海滩边很少被人们利用。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在海滩边多建有沿海公路,汽车与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在沿海公路上川流不息,这些交通工具都装有轮胎,常有需要打气的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手动打气筒或是电动的充气泵,这两种工具,前者浪费人工,后者则需要电力。还有如轮船等很多设备上都有需要用到气体,如果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汽车与自行车等多种用气设备提供气源则可以更好的利用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用气设备提供气源的潮汐能供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它包括支撑架、至少一个充气单元和储气罐,所述的支撑架安装在海岸边,所述的充气单元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和用于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浮体,缸体安装在支撑架的横梁上,活塞滑动配合在缸体内,活塞杆的上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下端与浮体固定连接,缸体的上端设有一个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缸体内的第一单向阀和一个出气口,出气口通过一个用于防止气体从储气罐内流出的第二单向阀后与储气罐连通,缸体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活塞掉落的挡圈,储气罐上设有用于给用气设备供气的充气接口。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产品安装在有潮汐落差的地方,通过充气单元与储气罐的组合,充气单元中的浮体能很好的利用潮汐能实用上下浮动从而带动充气单元的活塞杆上下活动,将空气充入到储气罐中,用户的用气设备需要充气时直接将充气接口接入用气设备上即可,因为潮汐能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且本专利技术对潮汐能的转会过程少,利率效率高,所以本专利技术更好的利用了潮汐能提供了一种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用气设备提供气源的潮汐能供气装置,节约了能源。作为改进,它还包括控制器、水位传感器、电源和电磁换向阀,所述的浮体内设有气室,所述的电磁换向阀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气管与气室相连,第二接口通过气管与储气罐相连,第三接口与大气相通,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均安装在支撑架上,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均由电源供电。该结构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将海水水位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水位信息对电磁换向阀的控制,如果水位过高则通过将气室与第三接口接通,来减小浮体体积以减小浮体浮力来保护整个装置不被损坏,反之刚将气室与第二接口接通,这样储气罐内的气体会充入浮体内,使浮体的浮力增加,这样整个供气装置更加稳定。作为改进,所述的充气单元为两个,并排安装在横梁上,并分别通过气管与储气罐相连。两个充气单元同时工作,充气效率更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为双杆式结构。双杆式结构,活塞杆与浮体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偏斜。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为蓄电池,蓄电池安装方便维护与更换快捷。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充气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支撑架,2、横梁,3、缸体,4、活塞,5、活塞杆,6、浮体,7、海水,8、储气罐,9、第二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11、出气口,12、充气接口,13、底座,14、充气单元,15、控制器,16、水位传感器,17、气室,18、电磁换向阀,19、第一接口,20、第二接口,21、第三接口,22、挡圈,23、电源。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它包括支撑架I、至少一个充气单元14和储气罐8,所述的支撑架I安装在海岸边,所述的充气单元14包括缸体3、活塞4、活塞杆5和用于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浮体6,缸体3安装在支撑架I的横梁2上,活塞4滑动配合在缸体3内,活塞杆5的上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体6固定连接,缸体3的上端设有一个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缸体3内的第一单向阀10和一个出气口 11,出气口 11通过一个用于防止气体从储气罐8内流出的第二单向阀9后与储气罐8连通,缸体3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活塞4掉落的挡圈22,储气罐8上设有用于给用气设备供气的充气接口 12。具体实施例二 结合附图2,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它包括支撑架I、至少一个充气单元14和储气罐8,所述的支撑架I安装在海岸边,所述的充气单元14包括缸体3、活塞4、活塞杆5和用于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浮体6,缸体3安装在支撑架I的横梁2上,活塞4滑动配合在缸体3内,活塞杆5的上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体6固定连接,缸体3的上端设有一个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缸体3内的第一单向阀10和一个出气口 11,出气口 11通过一个用于防止气体从储气罐8内流出的第二单向阀9后与储气罐8连通,缸体3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活塞4掉落的挡圈22,储气罐8上设有用于给用气设备供气的充气接口 12。所述的潮汐能供气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5、水位传感器16、电源23和电磁换向阀18,所述的浮体6内设有气室17,所述的电磁换向阀18上设有第一接口 19、第二接口 20和第三接口 21,第一接口 19通过气管与气室17相连,第二接口 20通过气管与储气罐8相连,第三接口 21与大气相通,控制器15、水位传感器16和电磁换向阀18均安装在支撑架I上,水位传感器16和电磁换向阀18分别与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15、水位传感器16和电磁换向阀18均由电源23供电,所述的电源23安装在支撑架I上。具体实施例三 结合附图3,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它包括支撑架I、至少一 个充气单元14和储气罐8,所述的支撑架I安装在海岸边,所述的充气单元14包括缸体3、活塞4、活塞杆5和用于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浮体6,缸体3安装在支撑架I的横梁2上,活塞4滑动配合在缸体3内,活塞杆5的上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体6固定连接,缸体3的上端设有一个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缸体3内的第一单向阀10和一个出气口 11,出气口 11通过一个 用于防止气体从储气罐8内流出的第二单向阀9后与储气罐8连通,缸体3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活塞4掉落的挡圈22,储气罐8上设有用于给用气设备供气的充气接口 12。所述的充气单元14为两个,并排安装在横梁2上,并分别通过气管与储气罐8相连。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支撑架I安装在海岸边,是以浮体能够接触到海水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支撑架I可以安装在海水里也可以安装在陆地上,只要支撑架I的横梁2位于海水的上方即可,当然安装地也需要有潮汐能,这点是常识,为了能使充气单元14的活塞杆工作更加平稳,可以采用如附图4中所示的双杆式结构,即将活塞杆设成两根并排分布的结构,当然,如果浮体体积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架(1)、至少一个充气单元(14)和储气罐(8),所述的支撑架(1)安装在海岸边,所述的充气单元(14)包括缸体(3)、活塞(4)、活塞杆(5)和用于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浮体(6),缸体(3)安装在支撑架(1)的横梁(2)上,活塞(4)滑动配合在缸体(3)内,活塞杆(5)的上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体(6)固定连接,缸体(3)的上端设有一个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缸体(3)内的第一单向阀(10)和一个出气口(11),出气口(11)通过一个用于防止气体从储气罐(8)内流出的第二单向阀(9)后与储气罐(8)连通,缸体(3)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活塞(4)掉落的挡圈(22),储气罐(8)上设有用于给用气设备供气的充气接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