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半球静摩擦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543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半球静摩擦球阀,包括两端设置有介质流道的阀体、阀杆、阀盖以及球体,所述球体包括设置有中间通道的中心球体以及两个半球体,所述阀杆与中心球体联动设置,所述中心球体呈偏心结构设置,并且中心球体的与其转轴相垂直的切面的一个对角线大于另一个对角线,所述两个半球体设置在中心球体的外侧,并且两个半球体的内壁设置为与中心球体外壁相适配的偏心球面,所述阀杆与两个半球体之间设置有球体关闭介质流道过程中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相联动、球体关闭介质流道时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脱离联动的离合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大大提高球阀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半球静摩擦球阀
技术介绍
球阀,通常包括两端设置有介质流道的阀体、阀杆、阀盖以及球体,传统的球阀,均需设置与球体配合的阀座,阀座还采用弹簧进行支持,在球阀开关过程中,弹簧始终对阀座施以作用力使阀座与球体密封相贴,使得球体与阀座始终存在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从而造成阀座与球体磨损严重,以致球阀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大提高球阀使用寿命的两半球静摩擦球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半球静摩擦球阀,包括两端设置有介质流道的阀体、阀杆、阀盖以及球体,所述球体包括设置有中间通道的中心球体以及两个半球体,所述阀杆与中心球体联动设置,所述中心球体呈偏心结构设置,并且中心球体的与其转轴相垂直的切面的一个对角线大于另一个对角线,所述两个半球体设置在中心球体的外侧,并且两个半球体的内壁设置为与中心球体外壁相适配的偏心球面,所述阀杆与两个半球体之间设置有球体关闭介质流道过程中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相联动、球体关闭介质流道时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脱离联动的离合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体关闭介质流道过程中由于离合机构的作用,中心球体与两个半球体同时随阀杆转动,当中心球体与两个半球体转至关闭介质流道位置时,离合机构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脱离联动,此时继续转动阀杆,阀杆进一步带动中心球体转动,此时由于中心球体与两个半球体的偏心结构,中心球体驱动两个半球体向外扩张,使得两个半球体通过静摩擦实现与阀体的密封,从而整个过程半球体与阀体之间可实现零滑动摩擦,开关更加轻松,并取消了传统球阀的阀座,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球阀的磨损,从而大大提闻了球阀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挂钩,所述挂钩与半球体铰接连接,所述阀杆外侧凸设有牵引块,所述挂钩设置有摆臂,所述摆臂对应牵引块一侧设置有与牵引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挂钩相对牵引块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支臂,所述阀盖上设置有限制球体关闭介质流道过程中支臂的行程的限位缺槽,支臂至球体关闭介质流道时对应限位缺槽位置时,摆臂发生摆动使牵引块与卡槽相脱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体关闭介质流道过程中,由于挂钩与半球体铰接连接,并且由于牵引块与卡槽配合,阀杆转动时,半球体与中心球体随阀杆同时转动,直至中心球体与两个半球体转至关闭介质流道位置时,进一步转动阀杆,此时,由于限位缺槽后端对支臂的限制作用,使得摆臂绕挂钩的铰接处发生摆动,从而使得牵引块脱离开卡槽,此后再转动阀杆,半球体便不会发生转动,而是通过中心球体与两个半球体的偏心结构,中心球体转动而驱动两个半球体向外扩张。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阀盖包括上盖与中头体,所述上盖置于中头体相对球体另一端,所述阀杆对应中头体位置设置有外凸的台阶,所述上盖与台阶之间设置有容置密封材料的容置腔,容置腔内填充有密封材料,所述上盖相对中头体另一侧设置有与阀杆相配合的并紧螺母,所述并紧螺母与上盖之间夹设有蝶形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蝶形弹簧的弹力进行预紧,最后靠密封材料的压力进行自动密封,取消了传统球阀的填料,而具有永无泄露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阀体对应两个半球体配合位置设置有硬密封层与软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半球体与阀体之间的静密封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 图2为图I的A-A剖视 图3为图I的B-B剖视 图4为图3的开启状态 图5为图3的关闭状态 图6为图3的再关状态 图7为图3的强关状态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球体实施例结构 图9为图8的C-C剖视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半球体实施例结构 图11为图10的D-D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I至附图1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两半球静摩擦球阀,包括两端设置有介质流道101的阀体I、阀杆2、阀盖3以及球体4,所述球体4包括设置有中间通道411的中心球体41以及两个半球体42,所述阀杆2与中心球体41联动设置,所述中心球体41呈偏心结构设置,并且中心球体41的与其转轴相垂直的切面的一个对角线LI大于另一个对角线L2,所述两个半球体42设置在中心球体41的外侧,并且两个半球体42的内壁设置为与中心球体41外壁相适配的偏心球面(即图11中L3大于L4),所述阀杆2与两个半球体42之间设置有球体4关闭介质流道101过程中使阀杆2与两个半球体42相联动、球体4关闭介质流道101时使阀杆2与两个半球体42脱离联动的离合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体4关闭介质流道101过程中由于离合机构的作用,中心球体41与两个半球体42同时随阀杆2转动,当中心球体41与两个半球体42转至关闭介质流道101位置时,离合机构使阀杆2与两个半球体42脱离联动,此时继续转动阀杆2,阀杆2进一步带动中心球体41转动,此时由于中心球体41与两个半球体42的偏心结构,中心球体41驱动两个半球体42向外扩张,使得两个半球体42通过静摩擦实现与阀体I的密封,从而整个过程半球体42与阀体I之间可实现零滑动摩擦,开关更加轻松,并取消了传统球阀的阀座,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球阀的磨损,从而大大提高了球阀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挂钩5,所述挂钩5与半球体42铰接连接,优选的挂钩5通过插销6与半球体42铰接连接,所述阀杆2外侧凸设有牵引块7,所述挂钩5设置有摆臂51,所述摆臂51对应牵引块7 —侧设置有与牵引块7相配合的卡槽53,所述挂钩5相对牵引块7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支臂52,所述阀盖3上设置有限制球体4关闭介质流道101过程中支臂52的行程的限位缺槽31,支臂52至球体3关闭介质流道101时对应限位缺槽31位置时,摆臂51发生摆动使牵引块7与卡槽53相 脱离。如此设置,参见附图3至附图7,在球,4关闭介质流道101过程中,由于挂钩5与半球体42铰接连接,并且由于牵引块7与卡槽53配合,阀杆2转动时,半球体42与中心球体41随阀杆2同时转动,直至中心球体41与两个半球体42转至关闭介质流道101位置时,进一步转动阀杆2再关,此时,由于限位缺槽31后端对支臂52的限制作用,使得摆臂51绕挂钩5的铰接处发生摆动,从而使得牵引块7脱离开卡槽53,此后再转动阀杆2强关,半球体42便不会发生转动,而是通过中心球体41与两个半球体42的偏心结构,中心球体41转动而驱动两个半球体42向外扩张。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阀盖3包括上盖32与中头体33,所述上盖32置于中头体33相对球体4另一端,所述阀杆2对应中头体33位置设置有外凸的台阶21,所述上盖32与台阶21之间设置有容置密封材料8的容置腔,容置腔内填充有密封材料8,所述上盖32相对中头体33另一侧设置有与阀杆2相配合的并紧螺母9,所述并紧螺母9与上盖32之间夹设有蝶形弹簧10。如此设置,利用蝶形弹簧10的弹力进行预紧,最后靠密封材料8的压力进行自动密封,取消了传统球阀的填料,而具有永无泄露的效果。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阀体I对应两个半球体42配合位置设置有硬密封层与软密封圈11。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半球体42与阀体I之间的静密封效果。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两半球静摩擦球阀,包括两端设置有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半球静摩擦球阀,包括两端设置有介质流道的阀体、阀杆、阀盖以及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包括设置有中间通道的中心球体以及两个半球体,所述阀杆与中心球体联动设置,所述中心球体呈偏心结构设置,并且中心球体的与其转轴相垂直的切面的一个对角线大于另一个对角线,所述两个半球体设置在中心球体的外侧,并且两个半球体的内壁设置为与中心球体外壁相适配的偏心球面,所述阀杆与两个半球体之间设置有球体关闭介质流道过程中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相联动、球体关闭介质流道时使阀杆与两个半球体脱离联动的离合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法石明陈星翰
申请(专利权)人:五洲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