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管机齿轮分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79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55
一种轧管机齿轮分配箱,包括由扣合在一起的下箱和箱盖构成的箱体,该下箱包括开口向上的中空主体、以及用于支撑该齿轮分配箱内的轴承座的前端架和后端架。在该下箱的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两个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罩住所述轴承座的端盖,该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下部或者该轴承座的下部在被每个端盖罩住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用于将由该端盖和该前端架或者该后端架以及该轴承座围合而成的第一空腔中的润滑油引流到由箱体内的底部区域构成的第二空腔中。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轧管机齿轮分配箱还设有润滑油测温装置。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避免润滑油渗漏,而且还可对润滑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缝钢管生产设备的传动装置,特别涉及轧管机设备主传动装置中的齿轮分配箱。
技术介绍
轧管机是大口径无缝钢管生产线中重要的设备,其作用是将穿孔后的空心毛管轧薄管壁,控制内外径壁厚。轧管机的轧辊每旋转一周称为一个轧制周期,无数道次的轧制周期将毛管沿纵向一段一段地轧制成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管件。轧管机的主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和齿轮分配箱等,该轧管机的齿轮分配箱是完成金属变形的主要动力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轧管机齿轮分配箱传动稳定性的要求日益增加,这就使得设备工作中的润滑冷却问题十分突出,必须要有高效而可靠的润滑和冷却,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轧管机齿轮分配箱通常在重载和连续加工的环境中工作,为此,不仅要有良好的润滑和冷却,同时要能准确方便地检测润滑油的温度以避免工作元件过热,这无疑对润滑冷却装置的构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成为目前现有轧管机齿轮分配箱急需改进、完善的关键所在。如图I所示,现有的齿轮分配箱包括由下箱108和位于其上的箱盖109构成的箱体,设置在该箱体内下方的下齿轮轴112及安装在其上的齿轮111、轴承113和轴承座115,设置在该箱体内上方的上齿轮轴110及安装在其上的齿轮111、轴承114和轴承座115,以及分别罩住每个轴承并与轴承座相连接的端盖106。该端盖106包括本体部120和与其相连的侧壁部107,该侧壁部107插入到轴承座的用于容纳轴承的孔中,并且该侧壁部的外周面与该孔的内壁紧密配合。轴承工作的时候,流经轴承的润滑油通常会流到该端盖106的整个内表面上,从而导致该端盖106与轴承座115的接触面处容易出现润滑油泄漏现象。此外,轴承座的端盖106根据其中心是否需要贯穿轴,分成中心带有通孔的透盖和不带有通孔的闷盖两种。图I中在使用具有通孔122的透盖116作为轴承座端盖时,在该通孔122的内圆周壁上设有骨架油封118及其油封盖119,以防止润滑油从透盖116的通孔122处向箱体外渗漏。在现有技术中,齿轮分配箱内润滑轴承后的润滑油,一部分流向齿轮分配箱箱体内的底部,一部分流向轴承座和端盖之间的空隙,流入到该空隙内的润滑油不断积聚形成油池,当该油池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积聚的润滑油经轴承处的空隙再流入到箱体内的底部。若上齿轮轴、下齿轮轴的轴身(或轴套)、轴承座或者轴承座端盖的加工精度不合适,积聚在油池内的润滑油就容易发生渗漏;另外,安装骨架油封后,由于骨架油封通常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易于磨损,需要经常更换。更换时,结合面如未处理干净,也容易发生渗漏。由于经常会发生润滑油渗漏现象,所以常常看到齿轮分配箱周围会有很多的油溃,对环境造成污染。渗漏出的润滑油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需要经常向齿轮分配箱内补充新的润滑油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这样就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在现有的齿轮分配箱中由于没有设置对润滑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的控温装置,所以即使由轴承流出的润滑油温度已经很高也不得而知,而且轴承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轴承等部件由于过热而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轧管机齿轮分配箱中的润滑油泄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轧管机齿轮分配箱中的轴承寿命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轧管机齿轮分配箱,包括箱体,其包括下箱和罩设于该下箱上的箱盖;该下箱包括开口向上的中空主体、前端架和后端架,该前端架和该后端架分别设置于该主体的前端和后端,用于支撑该齿轮分配箱内的轴承座;其中,在该下箱的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两个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罩住所述轴承座的端盖,该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下部或者该轴承座的下部在被每个端盖罩住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用于将由该端盖和该前端架或者该后端架以及该轴承座围合而成的第一空腔中的润滑油引流到由箱体内的底部区域构成的第二空腔中。进一步,该箱体内设有上下布置的上齿轮轴和下齿轮轴,其中该下齿轮轴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该轴承座上,该上齿轮轴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该轴承座上;所述端盖分别从两端罩设该上齿轮轴和下齿轮轴,该下齿轮轴和该上齿轮轴分别在处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轴承座之间的部位设有环形挡油台阶。进一步,所述端盖包括本体部和与该本体部成一定角度α延伸的侧壁部,在该本体部的内壁上设有接油挡板,该接油挡板设置在所述下齿轮轴和上齿轮轴之间并沿所述整个本体部的内壁延伸,所述轴承座与所述端盖相对的外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接油挡板插入到所述凹槽中从而使第二轴承流出的润滑油在所述接油挡板和所述凹槽的导引下能沿着轴承座的所述外端面流向所述端盖的下部。进一步,端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穿过下齿轮轴和/或上齿轮轴的通孔。进一步,所述环形挡油台阶与所述下齿轮轴或上齿轮轴一体形成。可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轧管机齿轮分配箱还设有润滑油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流经轴承后的润滑油的测温盒,以及用于测量测温盒内润滑油温度的测温传感器。进一步,该测温盒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外端面上并且位于第一轴承和/或第二轴承的下方。进一步,该测温盒由底壁和与该底壁垂直相连的至少三个侧壁构成。进一步,在该测温盒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过测温传感器的通孔,并且通孔上设有与测温传感器相配合的密封圈。进一步,所述测温传感器包括细长的测量杆、显示仪表和紧固件。进一步,所述测量杆的一端为测量端,将该测量端插入到测温盒中用于测量测温盒中润滑油的温度;该测量杆的另一端伸出到箱体之外,其上安装显示仪表;该紧固件从箱体外套设在测量杆上并且将其紧靠端盖而设置,用于将测量杆固定到端盖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轧管机的齿轮分配箱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在下箱的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两个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罩住所述轴承座的端盖,在下箱的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下部或者轴承座的下部各开设至少一个回油孔,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将润滑油从由该端盖和该前端架或者该后端架以及该轴承座围合而成的第一空腔引流到由箱体内的底部区域构成的第二空腔中的排出通道,能及时将轴承座和端盖之间的空间内的润滑油排出,而不会在两者之间形成现有技术中的油池,因此,有效地避免润滑油的渗漏,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在上齿轮轴和下齿轮轴上设置挡油台阶,避免润滑油流向轴的外侧,同时端盖的内表面除其下部之外几乎都不再与润滑油发生接触,减少了润滑油泄漏的可能性;其次,端盖的内壁在两轴之间位置上设有接油挡板,装配后该接油挡板插入轴承座的对应凹槽中,这样从齿轮分配箱上部第二轴承流出的润滑油就通过接油挡板,顺着轴承座的外端面流向端盖的下部,然后通过下部侧壁上设置的回油孔流入到箱体内的底部;齿轮分配箱下部第一轴承流出的润滑油直接从轴承座的外端面流向下箱的下部,并通过下部侧壁上设置的回油孔流入箱体内的底部。接油挡板的设置可进一步阻挡润滑油的泄漏,从而降低了齿轮分配箱的使用成本。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还设有润滑油测温装置,该测温装置中的测温盒用于收集流经轴承后的润滑油,该测温装置中的测温传感器用于测量测温盒内润滑油的温度,并将检测值发送到操作室,可以实现对润滑油轴进而是轴承温升的实时监控,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避免轴承因为过热造成的损坏,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齿轮分配箱的使用成本。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I图2图3温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管机齿轮分配箱,包括:箱体,其包括下箱和罩设于该下箱上的箱盖;该下箱包括开口向上的中空主体、前端架和后端架,该前端架和该后端架分别设置于该主体的前端和后端,用于支撑该齿轮分配箱内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该下箱的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两个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罩住所述轴承座的端盖,该前端架和后端架的下部或者该轴承座的下部在被每个端盖罩住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回油孔,用于将由该端盖和该前端架或者该后端架以及该轴承座围合而成的第一空腔中的润滑油引流到由箱体内的底部区域构成的第二空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敏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