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余垃圾的处理装置,特别涉及厨余垃圾两相厌氧消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生活垃圾通常采用单相的厌氧消化工艺处理,但是该工艺在提高 负荷过程中容易出现产酸和产甲烷过程不平衡的发酵现象,挥发酸(VFA)积累,pH剧烈下降,产甲烷菌受到抑制,尤其对于象厨余垃圾这类含有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废物。两相厌氧消化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通过调控两个单元的运行参数,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各自的最佳生态条件,从而形成完整的发酵过程,并大幅度提高废物的处理能力和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厨余垃圾的两相厌氧消化过程包括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对于固体物质的厌氧消化过程而言,固体物质的水解是整个厌氧消化过程的限速步骤,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厨余垃圾水解酸化效率是提高厨余垃圾整个两相厌氧消化过程效率的关键,在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必须提高水解酸化率才能承受比单相厌氧消化过程更高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厨余垃圾水解酸化产物中乳酸浓度高,而高浓度乳酸能够降低后续产甲烷过程所能承受的最大有机负荷,因此在厨余垃圾水解酸化阶段控制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由水解酸化反应器、产甲烷反应器、进料泵,输液管、液体循环泵Ⅰ、液体循环泵Ⅱ、产气计量装置和真空泵组成;所述水解酸化反应器和产甲烷反应器均由下部中空细长部分和上部三相分离器组成;所述产气计量装置为一倒置的带有刻度的玻璃水柱和水槽;所述进料泵通过输液管与所述水解酸化反应器连接;所述液体循环泵Ⅰ通过输液管分别与所述水解酸化反应器的上端和下端相连并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回路;所述液体循环泵Ⅱ通过输液管分别与所述产甲烷反应器的上端和下端相连并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回路;所述产甲烷反应器的上端通过输气管与所述产气计量装置的下端相连;所述产气计量装置的上端通过输气管与真空泵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