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管卧式旋转浸膜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6273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膜均匀性较高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方法。该方法采用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包括膜液槽以及将滤管在卧放状态下至少部分浸入膜液槽的膜液液面之下并带动该滤管周向旋转的支撑旋转机构;若针对滤管的外周壁进行浸膜处理,则浸膜时通过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将所述滤管的外周壁随滤管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中的同一深度上,从而使所述外周壁上粘覆一层膜液;若针对滤管的内周壁进行浸膜处理,则浸膜时使滤管的至少一端与膜液槽相通以便使膜液槽中的膜液液面与进入滤管中的膜液液面持平,并通过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将所述滤管上需进行浸膜处理的内周壁随着滤管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中的同一深度上,从而使所述内周壁上粘覆一层膜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滤管上覆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非对称膜是一类常用的膜过滤元件,其主要包括外滤滤管式非对称膜和内滤滤管式非对称膜。外滤滤管式非对称膜要求在滤管的外周壁上设置膜层,过滤时,介质从滤管外周壁的膜层流向滤管的通道中;内滤滤管式非对称膜要求在滤管的内周壁上设置膜层,过滤时,介质从滤管内周壁的膜层流向滤管外部。目前,无论外滤滤管式非对称膜还是内滤滤管式非对称膜,其膜层的设置通常在浸膜机上完成。现有的浸膜机采用了较深的膜液槽,浸膜时滤管均以竖放状态全部浸入膜液槽的膜液液面之下;外滤滤管浸膜时要求在滤管两端装橡胶塞,以防滤管的内周壁与膜液接触;·内滤滤管浸膜时要求在滤管的外周壁上包一层薄膜,以防滤管的外周壁与膜液接触。由于膜液呈悬浊状,其中的微粒容易向下沉淀,因此,膜液槽下部的膜液浓度明显高于膜液槽上部的膜液浓度。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滤管上下浸膜不均匀,操作人员通常会将滤管从膜液槽中打捞起来再掉头重新放入膜液槽,经过这样反复操作多次后才能确保浸膜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旨在提供一种浸膜均匀性较高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方法,采用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包括膜液槽以及将滤管在卧放状态下至少部分浸入膜液槽的膜液液面之下并带动该滤管周向旋转的支撑旋转机构;若针对滤管的外周壁进行浸膜处理,则浸膜时通过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将所述滤管的外周壁随滤管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中的同一深度上,从而使所述外周壁上粘覆一层膜液;若针对滤管的内周壁进行浸膜处理,则浸膜时使滤管的至少一端与膜液槽相通以便使膜液槽中的膜液液面与进入滤管中的膜液液面持平,并通过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将所述滤管上需进行浸膜处理的内周壁随着滤管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中的同一深度上,从而使所述内周壁上粘覆一层膜液。在得到上述技术方案前,专利技术人注意到,膜液槽中膜液浓度的不均匀性主要体现为膜液浓度沿膜液槽深度方向呈梯度变化,而在同一深度上,膜液浓度是比较接近的。基于这样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将滤管在卧放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浸入膜液槽的膜液液面之下并带动该滤管周向旋转,并使所述滤管上需进行浸膜处理的外周壁或内周壁随着滤管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中的同一深度上,由此提高滤管外周壁或内周壁的浸膜均匀性。为便于操作,滤管卧式浸膜装置最好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膜液液面与滤管相对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至少可在滤管完全不浸入膜液液面和滤管部分浸入膜液液面两种模式下切换;当高度调节装置在滤管部分浸入膜液液面的模式下运行一定时间后,随即切换至在滤管完全不浸入膜液液面的模式下运行,同时通过支撑旋转机构保持滤管以卧放状态继续周向旋转,直至滤管上的膜液分布均匀。这样,就可防止当滤管刚捞出膜液液面时滤管上的残留膜液在重力作用下向滤管的底部聚集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干燥后膜层厚度的均匀性以及膜层表面的光洁度。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既可采用使支撑旋转机构整体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也可采用使膜液液面上下升降的膜液供排系统,或者同时采用使支撑旋转机构整体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和使膜液液面上下升降的膜液供排系统。应当指出,无论是升降机构还是膜液供排系统,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实施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旋转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支撑旋转机构包括由分别与滤管前后端相对应的前夹头和后夹头,以及用于控制前夹头与后夹头相对距离的预紧装置构成的滤管轴向夹持机构;该滤管轴向夹持机构在旋转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滤管周向旋转;在针对滤管的内周壁进行浸膜处理的情况下,所述前夹头和后夹头中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膜液导口。膜液导口的作用是在浸膜时使滤管与膜液槽相通以便使膜液槽中的膜液液面与进入滤管中的膜液液面持平,即滤管与膜液槽之间经膜液导口形成连通器。所述预紧装置包括位于滤管中心轴线上的拉杆,该拉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前夹头和后夹头并联接螺母;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通过该拉杆带动滤管轴向夹持机构沿拉杆中心轴线旋转。除上述拉杆外,预紧装置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带有导向弹簧。旋转驱动装置同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并实施的技术手段,它既可以由动力设备来驱动,也可以由人工驱动。作为支撑旋转机构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支撑旋转机构包括由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主动托辊和从动托辊构成的滤管支撑托辊装置,滤管的底部从该主动托辊和从动托辊之间浸入膜液液面之下。前一种支撑旋转机构需将滤管安装在前夹头和后夹头之间,而后一种支撑旋转机构只要求将管滤直接放置在滤管支撑托辊装置上,因此,后一种支撑旋转机构的操作相对更为简便。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膜液槽中的膜液仍然会沉淀,这就会导致先后进行浸膜处理的滤管上的膜层之间存在差异。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所述膜液槽中设有使膜液上下循环流动进而形成膜液流的膜液搅拌装置,所述膜液流大致上沿滤管的周向与滤管接触。由于膜液搅拌装置可使膜液上下循环流动,从而有效克服膜液沉淀影响;同时,由于膜液流大致上沿滤管的周向与滤管接触,因此可避免膜液流与滤管之间产生剧烈碰撞,整个浸膜过程会在相对平缓的条件下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浸膜均匀性。其中,滤管的旋转方向最好与膜液流的循环方向相反,这样,与滤管接触的膜液流会与滤管运动方向更一致,从而进一步的缓解膜液流与滤管之间的碰撞。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膜液搅拌装置位于膜液槽的单侧槽底部。这样设计有利于膜液流的循环运动。此外,该膜液搅拌装置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或沿滤管的轴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部,从而产生带状的膜液流。这样可使浸入膜液液面中的滤管得到更为一致的浸膜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不需要反复将滤管从膜液槽中打捞起来再掉头重新放入膜液槽,极大的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且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所使用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使用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 - 4使用的的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滤管卧式旋转浸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膜液槽I上设有用于将滤管2在卧放状态下部分浸入膜液槽I的膜液液面3之下并带动该滤管2周向旋转的支撑旋转机构,该支撑旋转机构包括分别与滤·管2前后端相对应的前夹头6a、后夹头6b以及位于滤管2中心轴线上的拉杆7,所述前夹头6a、后夹头6b均为长条形的压板,其长度与滤管2外径一致,宽度远小于滤管2的外径,拉杆7的两端分别穿过前夹头6a和后夹头6b的中心孔后再联接螺母8,拉杆7的一端还与旋转驱动装置9连接,该旋转驱动装置9由电机901和传动机构902组成,该电机901输出的转矩通过传动机构902传递到拉杆7上,从而通过该拉杆7带动前夹头6a、后夹头6b以及夹紧于前夹头6a和后夹头6b之间的滤管2以拉杆7的中心轴线旋转;上述的支撑旋转机构整体位于一升降机构4上,该升降机构4可带动支撑旋转机构以及夹持在支撑旋转机构中的滤管2整体上下移动,从而根据需要使滤管2完全不浸入膜液液面3或部分浸入膜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滤管卧式旋转浸膜方法,采用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包括膜液槽(1)以及将滤管(2)在卧放状态下至少部分浸入膜液槽(1)的膜液液面(3)之下并带动该滤管(2)周向旋转的支撑旋转机构;若针对滤管(2)的外周壁(201)进行浸膜处理,则浸膜时通过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将所述滤管(2)的外周壁(201)随滤管(2)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3)中的同一深度上,从而使所述外周壁(201)上粘覆一层膜液;若针对滤管(2)的内周壁(202)进行浸膜处理,则浸膜时使滤管(2)的至少一端与膜液槽(1)相通以便使膜液槽(1)中的膜液液面(3)与进入滤管(2)中的膜液液面(3)持平,并通过该滤管卧式旋转浸膜装置将所述滤管(2)上需进行浸膜处理的内周壁(202)随着滤管(2)的旋转连续地浸入膜液液面(3)中的同一深度上,从而使所述内周壁(202)上粘覆一层膜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汪涛蒋敏徐君亮罗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