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包括接收罐(9)和设在接收罐(9)顶部的输料管(8),其特征在于,接收罐(9)的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锥筒(7),输料管(8)伸入到锥筒(7)中;接收罐(9)的外部设有控制锥筒(7)转动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电力驱动器(1)和通过第一传动轴(2)与电力驱动器(1)连接的锥齿轮组,锥齿轮组通过伸入接收罐(9)中的第二传动轴(6)与锥筒(7)相连接,并驱动第二传动轴(6)带动锥筒(7)围绕第二传动轴(6)所在轴线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远距离控制物料的流动方向,控制组件不与物料接触,保证了其灵活性和寿命;特别适用于放射性工况,避免操作人员受到辐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流向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
技术介绍
核电厂使用沉降离心机处理放射性料液时,由于所处理料液的放射性水平极高,故将沉降离心机布置在设备室内,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操控对离心机进行控制。实际操作中,沉降离心机在上料时会有极少量的料液残留在上料管中,在进行其他操作时会滴落,随冲洗废渣的冲洗水被排出,造成珍贵物料的损失。为防止料液损失,上料过程中应在料液出口端设置切换装置,并能远距离控制流出料液流向。但常规的阀门等切换装置,由于配合精度高、对料液含渣量敏感以及由于设备室内放射性水平极高导致操作人员无法进入维护等原因,无法在此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J-U ρ α装直。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接收罐和设在接收罐顶部的输料管,接收罐的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锥筒,输料管伸入到锥筒中;接收罐的外部设有控制锥筒转动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电力驱动器和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电力驱动器连接的锥齿轮组,锥齿轮组通过伸入接收罐中的第二传动轴与锥筒相连接,并驱动第二传动轴带动锥筒围绕第二传动轴所在轴线转动。进一步,控制组件的电力驱动器设在核放射工况下屏蔽层的外部,锥齿轮组和第二传动轴以及接收罐设在屏蔽层的内部,控制组件的第一传动轴穿过屏蔽层与锥齿轮组连接。进一步,锥齿轮组设在齿轮箱中,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设在第一传动轴的输出端,从动锥齿轮设在第二传动轴的输入端;第一传动轴竖直设置,第二传动轴水平设置。再进一步,锥筒筒体两侧对称地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锥筒的第一连接头与设在接收罐内壁上的固定件转动式连接,锥筒的第二连接头与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第二传动轴的外围设有保护架,保护架的一端与齿轮箱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接收罐内。进一步,接收罐内部的底面上设有将其下部罐体分隔成两个腔室的隔板,隔板所在平面与第二传动轴的轴线平行并位于同一平面内;锥筒转动到位时,锥筒下部出口位于隔板所在平面的一侧。再进一步,接收罐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隔板两侧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在接收罐中设置可远距离控制其转动的锥筒,并在接收罐的底部设置将其下部罐体分隔成不同腔室的隔板,通过锥筒的转动控制不同的物料进入不同的腔室,进而通过设在不同腔室底部的出口将有价值的物料进行回流,或将废水或废渣进行排放。第二、控制锥筒转动的控制组件不与物料接触,保证了其灵活性和寿命。第三、调整锥筒旋转方向需要的动力极小,可进一步提高控制组件的寿命,基本达到免维修的目的。第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应用于放射性工况下时,可将不耐辐射的部件(如电力驱动器等)设在屏蔽层的外部,而将其他部件安装在屏蔽层的内部,从而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保证操作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第五、在放射性工况下,可将放射性物质密封在接收罐内,保证了放射性核素不外 泄。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力驱动器设在核放射工况下屏蔽层的外部;图2是图I中A-A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包括接收罐9和设在接收罐9顶部的输料管8,接收罐9的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锥筒7 (锥筒7的锥形口朝下),输料管8伸入到锥筒7中;接收罐9的外部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电力驱动器I和通过第一传动轴2与电力驱动器I连接的锥齿轮组,锥齿轮组通过伸入接收罐9中的第二传动轴6与锥筒7相连接,并驱动第二传动轴6带动锥筒7围绕第二传动轴6所在轴线转动。在图I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力驱动器I设在核放射工况下屏蔽层的外部,锥齿轮组和第二传动轴6以及接收罐9设在屏蔽层的内部,电力驱动器I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2相连接,第一传动轴2穿过屏蔽层与锥齿轮组连接,从而可以在放射性工况下远距离控制锥筒7转动,引导不同物料流向不同的方向,避免操作人员受到辐射的危害。本实施例中,锥齿轮组设在齿轮箱3中,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4和从动锥齿轮5,主动锥齿轮4设在第一传动轴2的输出端,从动锥齿轮5设在第二传动轴6的输入端。优选地,第一传动轴2竖直设置,第二传动轴6水平设置。此外,锥筒7筒体两侧对称地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头7-1和第二连接头7-2 ;锥筒7的第一连接头7-1与设在接收罐9内壁上的固定件13相连接,锥筒7的第二连接头7-2与第二传动轴6的输出端相连接。具体地,接收罐9内壁上的固定件13的一端与接收罐9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凹槽,锥筒7的第一连接头7-1伸入固定件13的凹槽中,锥筒7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连接头7-1在固定件13的凹槽中转动。锥筒7的第二连接头7-2与第二传动轴6的输出端之间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连接,如卡接、螺纹式连接等。更优选地,第二传动轴6的外围设有保护架14,保护架14的一端与齿轮箱3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接收罐9内。保护架13与接收罐9的接触处进行密封处理。如图2所示,接收罐9内部的底 面上设有竖直向上的隔板10,隔板10将接收罐9的下部罐体分隔成两个腔室,并且隔板10所在平面与第二传动轴6的轴线平行并位于同一平面内。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当控制组件驱动锥筒7转动到位时,锥筒7下部出口可以完全转到隔板10所在平面的一侧,以确保自锥筒7下部出来的物料完全进入需要导入的腔室中。此外,接收罐9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隔板10两侧的第一出口 11和第二出口 12,从而可以将进入接收罐9下部不同腔室内的物料弓I入不同的处理工序中。当然,接收罐9内也可以配备清洗盘管,以方便停车时对设备进行清洗去污。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力驱动器1,使第一传动轴2旋转,带动主动锥齿轮4旋转,主动锥齿轮4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旋转,从动锥齿轮5带动第二传动轴6转动,由于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6相互垂直设置,从而将第一传动轴2在竖直方向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第二传动轴6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进而,第二传动轴6转动带动锥筒7转动,使锥筒7可以分别向两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由于接收罐9内隔板的分隔作用,可以使自锥筒7下部出口流出的物料进入接收罐9下部不同的腔室内,最后通过设在接收罐9底部对应于不同腔室的出口进行回流或排放。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以其它的特定方式或其它的特定形式实施,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要旨或本质特征。因此,描述的实施方式从任何方面来看均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定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说明,任何与权利要求的意图和范围等效的变化也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包括接收罐(9)和设在接收罐(9)顶部的输料管(8),其特征在于,接收罐(9)的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锥筒(7),输料管(8)伸入到锥筒(7)中;接收罐(9)的外部设有控制锥筒(7)转动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电力驱动器(I)和通过第一传动轴(2 )与电力驱动器(I)连接的锥齿轮组,锥齿轮组通过伸入接收罐(9 )中的第二传动轴(6)与锥筒(7)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远距离控制物料流向的装置,包括接收罐(9)和设在接收罐(9)顶部的输料管(8),其特征在于,接收罐(9)的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锥筒(7),输料管(8)伸入到锥筒(7)中;接收罐(9)的外部设有控制锥筒(7)转动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电力驱动器(1)和通过第一传动轴(2)与电力驱动器(1)连接的锥齿轮组,锥齿轮组通过伸入接收罐(9)中的第二传动轴(6)与锥筒(7)相连接,并驱动第二传动轴(6)带动锥筒(7)围绕第二传动轴(6)所在轴线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瑶,吴华,孙智华,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