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酯水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58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酯水混合器,包括用于通入碱水的第一进料管和通入酯粉的第二进料管,还包括一个罐体,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伸入至罐体内,该混合器是将两种材料在罐体内调和,从而避免了管道内部的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酯水混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行业里有许多原材料都是经过加工再转变成可以使用的原料,加工原材料都会用到专用设备,例如酯水,所谓酯水包括酯粉和碱水,这两种原料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目前,酯水混合结构见图1,其机构包括第一进料管3,碱水在所述第一进料管3内流动,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第二进料管,酯粉从第二进料管流入至第一进料管3内,从而实现酯粉和碱水的混合。但是该类型的酯水混合结构长时间后容易使将第一进料管3内部堵塞,影响材料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酯水混合器,该混合器是将两种材料在罐体内调和,从而避免了管道内部的堵塞现象。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酯水混合器,包括用于通入碱水的第一进料管和通入酯粉的第二进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罐体,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伸入至罐体内。跟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罐体将两者材料调和,可以有效的避免材料在管道内堵塞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酯水混合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I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II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一种酯水混合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 图5,一种酯水混合器,包括用于通入碱水的第一进料管3和通入酯粉的第二进料管2,还包括一个罐体I,所述第一进料管3和第二进料管2的伸入至罐体I内。 采用这种装置,酯粉和碱水在罐体I内混合,跟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二进料管2内输入的酯粉可以非常顺利,不会出现堵塞的现象。所述第一进料管3横截面为一圆环。所述第一进料管3的端部伸入至罐体I内, 所述第一进料管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凹槽100,一叶片5的一端卡设在该凹槽100内。从而使得叶片5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管3内,然后该叶片5在碱水的带动下沿着第一进料管3的轴心自转。工作原理如下,当碱水进入第一进料管3,并流经叶片5处,使叶片5不断的转动, 流经叶片5的碱水就被甩开,从而使碱水与酯粉较为充分的混合,从而大大加快混合速度。所述第二进料管2的下方设置有分散部60,所述分散部60为一个为沿中心对称切去一半的圆台形。并且所述圆台形表面朝着罐体I的中心,所述圆台形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槽62,当酯粉由第二进料管2流入罐体I时,先流经该圆台形表面上,并沿着第一槽四处扩散开来,这样可使得酯粉与碱水充分的混合。所述罐体I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凹入区11,所述弧形凹入区11内设置有一个呈锥形在底座12,所述底座12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球体13,球体13伸入弧形凹入区11内,当需要搅拌碱水与酯粉,可以轻轻推动缸体,使罐体I晃动,从而从酯粉与碱水充分的混合。权利要求1. 一种酯水混合器,包括用于通入碱水的第一进料管(3)和通入酯粉的第二进料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罐体(1),所述第一进料管(3)和第二进料管(2)的伸入至罐体(I)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酯水混合器,包括用于通入碱水的第一进料管和通入酯粉的第二进料管,还包括一个罐体,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伸入至罐体内,该混合器是将两种材料在罐体内调和,从而避免了管道内部的堵塞现象。文档编号B01F15/02GK102941028SQ20121039785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许祖利, 王磊, 谢健, 郑毓华, 方洪熙 申请人:宁波东来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酯水混合器,包括用于通入碱水的第一进料管(3)和通入酯粉的第二进料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罐体(1),所述第一进料管(3)和第二进料管(2)的伸入至罐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祖利王磊谢健郑毓华方洪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来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