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制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91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酶制剂及其应用。所述的复合酶制剂包括固态型和液态型,由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和辅料配制而成。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酶制剂添加于动物饲料中,能够有效提高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类抗营养因子及植酸的降解效率,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吸收和转化率,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大幅降低无机磷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动物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用酶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酶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对饲料需求量的锐升,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的1/2,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如何开发各种植物资源服务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受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的影响,生产玉米乙醇获利良多,导致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饲料主要能量原料,玉米占饲料配方中的比重极大,玉米价格飞涨,使得畜牧业本来就偏紧的玉米供应更是严重压缩,“人车争粮”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国际大豆近年来价格也是成倍的上涨,饲料中主要蛋白原料豆柏的价格则水涨船高;而随着磷矿资源的日益减少,磷酸氢钙及磷酸二氢钙的价格也是涨幅惊人。以上诸多因素的叠加极大地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成本,使得众多的饲料厂家开始更多的尝试使用小麦、米糠及其它工业副产品、棉柏、菜柏及其他杂柏等来代替玉米和豆柏;各种减少配方中无机磷的尝试也得到高度重视。小麦、工副产品料及杂柏等原料在配方中大量使用的原因是其含有较多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及植酸(Phyticacid),是单胃动物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影响这些物质在饲料配方中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主要有阿拉伯木聚糖、β -甘露聚糖、纤维素、葡聚糖等。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不能被单胃动物所消化利用,而且阻碍其它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并造成饲料利用率下降、畜禽胃肠疾病等负面影响,主要抗营养作用表现在(I)增加肠道食糜粘度,使食糜流速减慢,降低采食量;阻止消化酶与食糜的结合,降低消化率,与消化酶结合,增加消化酶分泌量。(2)营养屏障作用。SNSP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份,阻碍内源酶进入细胞内消化其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3)增加有害菌在肠道后段的繁殖,粪便含水量增加,使养殖环境变差,加大疾病发生机会。 植酸是植物性原料中普遍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在玉米、麦麸、米糠、豆柏、棉柏等杂柏的含量中均较高。该物质对单胃动物的营养吸收利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植酸抗营养作用主要是由其极强鳌合能力造成(I)植酸和磷及其它微量元素(钙、锌、锰、镁、铜、碘、钥)鳌合成植酸-矿物质复合物,使这些元素不能被动物利用。(2)植酸在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直接鳌合成不溶解的植酸-氨基酸鳌合物,从而使蛋白质消化率降低;在高于蛋白质等电点的碱性条件下,植酸先与矿物质元素阳离子鳌合成植酸-矿物质复合物,再与氨基酸鳌合成不溶解的植酸-矿物质-氨基酸三元复合物;这两类植酸-氨基酸鳌合物都不能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同时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消化率。(3)植酸在酸性至中性条件下鳌合能力最强,而大部分消化道的PH正在这个范围,植酸与动物体内消化酶结合,降低消化酶的活性,使消化率下降。植酸对单胃动物的营养吸收利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是消除SNSP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提高配方中小麦、副料和杂柏用量的有效方法,既可以节省饲料成本,又可以促进消化,减少动物粪尿中氮、磷等矿物质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发放。目前,市售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往往其中某一种酶活性配备很高,其它他酶活性配比极低或只是象征性的有一些,不能够较全面的消除SNSP的抗营养作用,更不能做到根据酶的底物量和比例来确定酶活及比例,甚至忽视植酸络合而造成的活性破坏。对饲料抗营养因子含量或种类针对性较差。已有研究表明,植酸酶对植酸的水解不仅取决于植酸酶的活性,还取决于植酸酶与植酸的接触程度。非淀粉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粘性会阻碍动物体对植酸酶作用于植酸的产物肌醇和磷酸的吸收,非淀粉多糖酶能加速细胞壁的破裂并降低粘度,可为植酸酶与植酸的接触提供更多机会,从而加速了植酸从植酸复合物中释放。与此同时,在动物体内的酸性条件下,饲料中的植酸具有很强的鳌合能力,能鳌合饲料中添加的外源酶和部分动物内源酶,对SNSP酶也不例外,这样一部分·酶被鳌合,势必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消除抗营养作用降低。通过植酸酶对植酸的降解,可提高非淀粉多糖酶与非淀粉多糖的接触效率。因而,两类酶的组合更能发挥出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的降解水平。但两类酶配合使用时,各自的活性应该如何配比,怎样才能减少浪费,获得最佳经济效M,尚未有研究。基于以上情况,为了更科学的配比酶活以较全面消除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和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吸收和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并减少各单酶的浪费,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经过深入实践与科学实验,针对当前饲用酶制剂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饲料复合酶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酶制剂及其应用,以解决目前大部分酶制剂产品的功能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酶制剂添加于动物饲料中,能够有效提高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类抗营养因子及植酸的降解效率,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吸收和转化率,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大幅降低无机磷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动物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复合酶制剂,为固态型,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配制而成木聚糖酶10-15 份酶活 3800U/g 3950U/g ;甘露聚糖酶 10-15 份酶活 1800U/g 1900U/g ;纤维素酶10-15 份酶活 1900U/g 2000U/g ;葡聚糖酶10-15 份酶活 1200U/g 1300U/g ;植酸酶10-15 份酶活 2250U/g 2350U/g ;辅料50-70 份。所述辅料为玉米蛋白。将上述各组分计量混合,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本专利技术的固态型复合酶制剂。所述的固态型复合酶制剂按照200_240g/吨的添加量(相对饲料总重)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优选220g/吨,所述动物包括猪、鸡、鸭等。所述的复合酶制剂还可以是液态型,以体积份数计,由以下组分配制而成木聚糖酶10-15 份酶活 5060U/ml 5200U/ml ;β -甘露聚糖酶 10-15 份酶活 2400U/nl 2500U/ml ;纤维素酶10-15 份酶活 2550U/ml 2700U/ml ;β -葡聚糖酶10-15 份酶活 1600U/ml 1700U/ml ;植酸酶10-15 份酶活 3000U/ml 3100U/ml ;辅料50-70 份。所述辅料为山梨糖醇。将上述各组分计量混合,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液态型复合酶制剂。所述的液态型复合酶制剂按照150_180ml/吨的添加量(相对对饲料总重)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优选160ml/吨,所述动物包括猪、鸡、鸭等。由于所有的酶制剂都是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因而在极端情况下(如高温、pH等)蛋白质易发生变性,从而失去活性。颗粒料制粒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和湿度可以消灭饲料中的杂菌,同样可以破坏任何酶制剂。因此如何克服饲料制粒过程种高温对酶活性的破坏成为饲料厂商亟待解决的难题和限制该行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由于酶制剂在饲料制粒过程中活性破坏严重的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饲料复合酶液体制剂加之独有的制粒后喷技术,从而成功添加于饲料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酶制剂为固态型,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配制而成:木聚糖酶???????????10?15份????????酶活3800U/g~3950U/g;β?甘露聚糖酶??????10?15份????????酶活1800U/g~1900U/g;纤维素酶???????????10?15份????????酶活1900U/g~2000U/g;β?葡聚糖酶????????10?15份????????酶活1200U/g~1300U/g;植酸酶?????????????10?15份????????酶活2250U/g~2350U/g;辅料???????????????50?7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登高钟诚朱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