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器的自适应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电动车生产厂家配置电池的正负极不规范,大多数用户并不清楚电池的正负极性。当充电器与极性相反的电池连接时,充电器电压与电池电压叠加,形成短路。短路电流轻则损害充电器,重则导致电池报废,甚至引起爆炸。目前,有人对充电器与电池反接提出了保护电路,但是保护电路只能保证反接时 不会产生危险和损坏,并不能对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器极性自适应系统,其使得在充电器与电池反接现象发生时,也能正常对电池进行充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系统设置在充电器和蓄电池之间,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和受控全桥电路,控制电路和受控全桥电路之间通过电阻R5、电阻R6连接;其中,控制电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电阻R7、电阻R8,光耦Ul的引脚I连接电阻R7后分别与引脚2连接蓄电池两端,光耦U2的引脚2连接电阻R8后分别与引脚I连接蓄电池两 而;受控全桥电路包括PMOS管Ql、PMOS管Q3、NMOS管Q2、NMOS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充电器极性自适应系统,系统设置在充电器和蓄电池之间,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和受控全桥电路,控制电路和受控全桥电路之间通过电阻R5、电阻R6连接;其中,控制电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电阻R7、电阻R8,光耦U1的引脚1连接电阻R7后分别与引脚2连接蓄电池两端,光耦U2的引脚2连接电阻R8后分别与引脚1连接蓄电池两端;受控全桥电路包括PMOS管Q1、PMOS管Q3、NMOS管Q2、NMOS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1、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充电器的一端,电阻R2、电阻R4的一端分别连接充电器的另一端,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PMOS管Q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岩,兰广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