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其包含有一车充外壳及一设置于该车充外壳内部的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其中该车充外壳分别于其两端设置有一接电端子及至少一输电接头;又该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电连接至该接电端子及该至少一输电接头,且包含有一电压转换电路、一感应开关、一电池及一LED灯,并由该开关控制该至少一LED灯亮灭;因此,当乘客欲在汽车底座或是座垫下找寻遗失物时,可将原本用于将可携式电子装置充电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拔离于点烟器;并操作其感应开关以点亮该LED灯;从而针对车内的照明死角提供适当的照明,使乘客能够立即地找寻到遗失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车充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
技术介绍
随着目前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个人行动助理或智慧型手机)也逐渐推出功能更多、操作更简便、价格更便宜的机种;遂而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型态,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也变得更舒适。然而,由于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搭载太多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往往相当耗电,因此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容易出现没电的情况;因此,市面上便研发了一种用于汽车上的车充器;该车充器于使用时将设置有接电端子的一端插入至车用点烟器上,并接收来自汽车电瓶的电能;又将设置有输电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至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且将该汽车电瓶的电能降压后提供至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因此,使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能够于汽车上进行充电。再者,随着工商业社会的来临与经济快速发展,故进而促进了汽车的全面普及,使得现今的人们经常性地以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使用;因此,现今的汽车工业便不再以传统的汽车性能(如马力、速度)为首要发展方向,而是以如何提供驾驶者更舒适且安全的驾驶环境为首要发展依据;目前较显为人知的是前述的车充器或是装设在汽车内部的车内灯,并且该汽车通过该车内灯提供使用者于夜间时汽车内的照明。然而,由于既有的车内灯大多架设于汽车内室的天花板上,并以此提供照明范围更为广泛的车内照明;但却无法照亮汽车的底座,甚至有时候连汽车座垫也无法照射清楚;假使,乘客于汽车行进时不慎将钥匙或零钱洒落于汽车座垫下或底座上时,则不容易单纯仅依靠该车内灯的照明,快速的将钥匙或零钱找回;因此,有必要针对此一情形进一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当乘客不慎将钥匙或零钱洒落于汽车座垫下或底座上时,该乘客不容易通过既有的车内灯所提供的照明快速的找回钥匙或零钱;故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包含有一车充外壳及一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车充外壳于其一端设置有一接电端子,且于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输电接头;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设置于所述车充外壳的壳体内部,并电连接至所述接电端子及所述至少一输电接头,且包含有一电压转换电路、一感应开关、一电池及一LED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连接至所述接电端子及所述至少一输电接头;且所述LED灯电连接至所述电池,且所述感应开关串接于所述LED灯及所述电池之间,并依据感应使用者触碰的结果而通、断所述LED灯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车充外壳进一步形成有一插槽,并包含有一电池座;其中所述电池座对应插入至所述插槽中,并且具有一供电池容置的凹槽。作为优选,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车充外壳设置有输电接头的一端。作为优选,所述车充外壳于设置有接电端子的一端形成有透明光罩;又所述LED灯发光方向朝向所述透明光罩。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开关包含有一静电侦测面板及一连接至所述静电侦测面板的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静电侦测面板抵紧所述车充外壳的内壁。作为优选,所述输电接头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头。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于平常使用时作为车充器使用;若有汽车的乘客对于汽车底座或是座垫下有照明的需求时,可将本技术拔离于车用点烟器,并操作该感应开关使该该LED灯被点亮;从而针对既有车内灯的照明死角提供适当的照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的使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车充外壳11接电端子12输电接头13插槽14电池座15凹槽16透明光罩20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21感应开关211静电侦测面板212控制开关22电池23 LED灯24电压转换电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其包含有一车充外壳10,于其一端设置有一接电端子11,且于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输电接头12 ;在本实施例中,该车充外壳10进一步形成有一插槽13,并包含有一电池座14 ;其中该电池座14对应插入至该插槽13中,并且具有一供电池22容置凹槽15 ;又该插槽13形成于该车充外壳10设置有输电接头12的一端;而该车充外壳10包含有二输电接头12,且该输电接头12为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头;又该车充外壳10于设置有接电端子11的一端形成有透明光罩16 ;及一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20,设置于该车充外壳10的壳体内部,并电连接至该接电端子11及该至少一输电接头12,且包含有一电压转换电路24、一感应开关21、一电池22及一 LED灯23 ;其中该电压转换电路24电连接至该接电端子11及该至少一输电接头12,并将该接电端子11所连接电瓶电压转换为适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压后输出至各输电接头12 ;又该LED灯23电连接至该电池22,且该感应开关21串接于该LED灯23及该电池22之间,并依据感应使用者触碰的结果而通、断该LED灯23与该电池22之间的电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电池22放置于上述电池座14的凹槽15内;又上述LED灯23其发光方向朝向该透明光罩14,并自该车充外壳10内部通过该透明光罩16向外部散射;而上述感应开关21包含有一静电侦测面板211及一连接至该静电侦测面板211的控制开关;其中该静电侦测面板211抵紧该车充外壳10的内壁。请参照图4所示,当使用者以手接触该静电侦测面板211所抵紧的车充外壳10时,因人体的皮肤会产生的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故使该车充外壳10于使用者所接触的部份产生静电荷,而该静电荷由该静电侦测面板211感应并传递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212使其开启;反之当使用者手远离时,静电侦测面板211没有接收到静电荷故使得该控制开关关闭。由此可知,当车主或乘客欲照亮汽车底座或是座垫时,可直接将本技术拔离于点烟器;并以触控方式启动该开关21以点亮该LED灯21,并同时提供适当的照明;假若此时,乘客不小心于汽车底座或是座垫上散落其钥匙及零钱时,能够通过本技术所提 供的照明,于汽车底座或是座垫快速的找寻散落的钥匙及零钱。再者,本技术于平常使用时将其一端插接至点烟器,而另一端则连接至一待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而将汽车电瓶的电能提供至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并提供使用者原先车充器即有的服务。上述实施例是用于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如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所列。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车充外壳,于所述车充外壳一端设置有一接电端子,且于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输电接头;及 一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设置于所述车充外壳的壳体内部,并电连接至所述接电端子及所述至少一输电接头,且包含有一电压转换电路、一感应开关、一电池及一 LED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连接至所述接电端子及所述至少一输电接头;且所述LED灯电连接至所述电池,且所述感应开关串接于所述LED灯及所述电池之间,并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照明效果的车充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车充外壳,于所述车充外壳一端设置有一接电端子,且于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输电接头;及一电压转换及照明电路,设置于所述车充外壳的壳体内部,并电连接至所述接电端子及所述至少一输电接头,且包含有一电压转换电路、一感应开关、一电池及一LED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连接至所述接电端子及所述至少一输电接头;且所述LED灯电连接至所述电池,且所述感应开关串接于所述LED灯及所述电池之间,并依据感应使用者触碰的结果而通、断所述LED灯与所述电池之间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钦鸿,
申请(专利权)人:崑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