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电极组件及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956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7:22
一种触摸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第一聚酯薄膜以及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第二聚酯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一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二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相向粘合。此外,还基于此触摸电极组件提供了一种触摸屏。上述结构的触摸电极组件的制程工艺的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电极组件及触摸屏
本技术涉及输入设备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触摸电极组件及触摸屏。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逐步由仅具备简单的通话和短信的非智能机发展为可运行多种应用的智能终端。为了更好的运行应用,智能终端多采用触摸电极组件作为输入设备。传统技术中,智能终端的触摸电极组件为触摸屏,是一种投射式电容屏,采用双面ITO (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的玻璃板结构。其中,玻璃板上层为菱形图案的X电极和Y电极,X电极和Y电极由ITO涂层蚀刻而成。X电极和Y电极通过可视区外的金属线 路引出。玻璃板下层为整面的ITO屏蔽层。用户可通过对玻璃板上层进行按压来实现触摸输入功能。然而,传统技术中的触摸电极组件的双面结构使得加工工艺非常复杂,每一处电极或金属走线都需要黄光制程工艺来实现,依次包括涂胶、预烘、曝光、显影、烘烤、蚀刻、脱膜等步骤。而整个触摸电极组件的制程工艺需要对X电极、连接X电极的金属走线、Y电极、连接Y电极的金属走线、X电极与Y电极桥接结构的绝缘层进行黄光制程,共需5道黄光制程工艺。因此,传统技术中的触摸电极组件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作成本较低的触摸电极组件。一种触摸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第一聚酯薄膜以及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第二聚酯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一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二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相向粘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下表面涂有防刮伤涂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下表面还设有电阻率小于预设的阈值的ITO涂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TO涂层上还设有二氧化硅涂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通过光学双面胶相向粘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第一聚酯薄膜边缘外延伸有第一金属线路,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第二聚酯薄膜边缘外延伸有第二金属线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路和第二金属线路通过柔性线路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由多个棱角相连的棱形电极单元连接形成。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制作成本较低的触摸屏。一种触摸屏,包括贴合的触摸电极组件和显示屏,所述触摸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第一聚酯薄膜以及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第二聚酯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一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二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相向粘合。上述触摸电极组件和触摸屏,采用了双层聚酯薄膜结构,每层聚酯薄膜的单面上分别通过精密印刷工艺以及湿式蚀刻工艺设有作为电极的导电薄膜,使得触摸电极组件的制程工艺变得简单,因此降低了成本。同时,采用双层聚酯薄膜粘合,使得触摸电极组件可以为弯曲的平面,且聚酯薄膜相对于玻璃板,更加方便切割,使得触摸电极组件可以有多种形状,从而可以安装在多种终端上,扩展了触摸电极组件的应用场景,同时,可弯曲的特性使得触摸电极组件抗摔能力大 大加强。附图说明图I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摸电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摸电极组件的第一聚酯薄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摸电极组件的第二聚酯薄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摸电极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摸电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不,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触摸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第一聚酯薄膜(PET,Polyester) 10和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第二聚酯薄膜20。第一聚酯薄膜10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一电极12的导电薄膜(ΙΤ0 firm)。第二聚酯薄膜20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二电极22的导电薄膜。第一聚酯薄膜10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二聚酯薄膜20的第二上表面相向粘合。聚酯薄膜具有高透光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22为由多个棱角相连的棱形电极单元连接形成。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22互为X电极和Y电极,用于垂直两个方向的触摸定位。通过精密印刷工艺以及湿式蚀刻工艺对导电薄膜进行加工可得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2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12向第一聚酯薄膜10边缘外延伸有第一金属线路14。如图3所示,第二电极22向第二聚酯薄膜20边缘外延伸有第二金属线路24。第一金属线路14和第二金属线路24可采用精密印刷工艺及烘烤实现。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一金属线路14和第二金属线路24可通过柔性线路板30连接。柔性线路板30可与终端设备电连接,用于传输电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聚酯薄膜10的第一下表面还涂有防刮伤涂层16。将该触摸电极组件安装到移动终端后,用户可通过直接接触第一聚酯薄膜10的第一下表面来触发输入指令。在第一聚酯薄膜10的第一下表面涂上防刮伤涂层16后,可增加触摸电极组件的耐磨性,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聚酯薄膜20的第二下表面设有电阻率小于预设的阈值的ITO涂层26。第二聚酯薄膜20的第二下表面背离触摸表面,可与背光显示屏粘合。第二聚酯薄膜20的第二下表面的低电阻ITO涂层26可作为触摸电极组件的接地,防止触摸过程中的静电干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ITO涂层26上还设有二氧化硅涂层28。二氧化硅涂层28由于其化学特性,具有高透光性和较高的硬度,且可保护ITO涂层26不被腐蚀。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聚酯薄膜10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二聚酯薄膜20的第二上表面通过光学双面胶40相向粘合。光学双面胶40具有较高的透光性。第一聚酯薄膜10和第二聚酯薄膜20经光学双面胶40粘合后,成一个平面可弯曲的整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触摸屏,包括贴合的触摸电极组件和显示屏,触摸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第一聚酯薄膜以及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第二聚酯薄膜,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一电极的导电薄膜,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二电极的导电薄膜,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相向粘合。上述触摸电极组件及触摸屏,采用了双层聚酯薄膜结构,每层聚酯薄膜的单面上分别通过精密印刷工艺以及湿式蚀刻工艺设有作为电极的导电薄膜,使得触摸电极组件的制程工艺变得简单,因此降低了成本。同时,采用双层聚酯薄膜粘合,使得触摸电极组件可以为弯曲的平面,且聚酯薄膜相对于玻璃板,更加方便切割,使得触摸电极组件可以有多种形状,从而可以安装在多种终端上,扩展了触摸电极组件的应用场景,同时,可弯曲的特性使得触摸电极组件抗摔能力大大加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第一聚酯薄膜以及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第二聚酯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一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设有通过真空溅镀的且蚀刻有第二电极的导电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的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聚酯薄膜的第二上表面相向粘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