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提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手提灯,包括中壳组件,中壳组件的一端设有灯尾部分,灯尾部分的一端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灯尾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上端,灯尾部分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的一端穿设有供电装置,中壳组件的另一端设有底座部分,底座部分的一端穿设于灯尾部分内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底座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下端,供电装置与底座部分之间电连接有PCB板,灯尾部分上部设有可调节的手提装置,灯尾部分上部设有USB充电接口,底座部分设有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调节的手提装置,可实现手提携带的目的,磁铁可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磁力与铁材磁吸固定,灯尾部分上部设有的USB充电接口,能实现充电使用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提灯
,特别涉及一种翻转手提灯。
技术介绍
随着LED技术的成熟,LED已经被普遍应用于日常照明领域,但是目前无论是手持式手电筒,还是提梁式手提灯,其能量的来源都是安装于灯体内的电池,当电池内的电能耗尽时,就不能使用。而现有的手提灯一般仅仅只是在灯体上加一便携带子,其具有悬挂、携带的效果,但是由于带子不可调节,故很容易松脱,掉落,另外,现有的手提灯放置时,由于不能固定,容易倾倒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手提携带、能够固定放置、能充电使用的翻转手提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翻转手提灯,包括中壳组件,中壳组件的一端设有灯尾部分,灯尾部分的一端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灯尾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上方,灯尾部分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的一端设有供电装置,中壳组件的另一端设有底座部分,底座部分的一端穿设于灯尾部分内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底座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下方,供电装置与底座部分之间电连接有PCB板,所述灯尾部分上部设有可调节的手提装置,所述灯尾部分上部设有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底座部分设有磁铁。其中,所述手提装置包括连接于灯尾部分的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有绑带,绑带穿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压紧支架,压紧支架通过固定轴轴接有压锁。其中,所述灯尾部分包括顶盖和与顶盖配合连接的内盖,内盖下端设有上反光板,所述顶盖、内盖以及上反光板外包覆有透明筒,透明筒一端穿设于中壳组件内,所述USB充电接口设于顶盖与透明筒之间,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顶盖。其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与所述上反光板对应设置的下反光板,下反光板下端设有电池盒,电池盒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设于所述顶盖上端,电池盒内壁设有导轨支架,导轨支架内设有灯头,灯头与导轨支架之间设有使灯头旋转180°的引导机构,灯头两侧分别设有与引导机构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导轨支架内设有与灯头电连接的导电铜片。其中,所述供电装置下部设有限位挚,所述限位挚套设有锁紧弹簧,限位挚夹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电池盒之间设有压紧弹片,所述限位板上端设有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灯头包括灯台和LED灯,LED灯固定于灯台上端,灯台底部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供电装置与底座部分之间设有按键PCB组件,所述按键PCB组件包括PCB固定支架,PCB固定支架设有PCB板,PCB板电连接有软胶按键。其中,所述底座部分包括镜片固定座,镜片固定座设有镜片,镜片上端与LED灯对应设置,LED灯与所述PCB板电连接。其中,所述中壳组件与灯尾部分之间、中壳组件与供电装置之间均设有防水圈。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翻转手提灯,包括中壳组件,中壳组件的一端设有灯尾部分,灯尾部分的一端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灯尾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上方,灯尾部分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的一端设有供电装置,中壳组件的另一端设有底座部分,底座部分的一端穿设于灯尾部分内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底座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下方,供电装置与底座部分之间电连接有PCB板,所述灯尾部分上部设有可调节的手提装置,所述灯尾部分上部设有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底座部分设有磁铁,本技术通过可调节的手提装置,可实现手提携带的目的,所述磁铁可将本技术通过磁力与铁材磁吸固定,灯尾部分上部设有的USB充电接口,能实现充电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I—中壳组件2—灯尾部分3—供电装置4—底座部分5——手提装置6——USB充电接口7-磁铁8-限位挚9—锁紧弹簧10—限位板11—压紧弹簧12—散热装置13——按键PCB组件14——固定支架15——PCB板16——软胶按键21——顶盖22——内盖23——上反光板24——透明筒31——下反光板32——电池盒33——盒盖34——导轨支架35——导电铜片41——镜片固定座42-镜片43-LED 灯44——灯头51——连接件52——绑带53——压紧支架54——固定轴55——压锁56-防水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翻转手提灯,包括中壳组件1,中壳组件I的一端设有灯尾部分2,灯尾部分2的一端穿设于中壳组件I内,灯尾部分2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I上方,灯尾部分2穿设于中壳组件I内的一端设有供电装置3,中壳组件I的另一端设有底座部分4,底座部分4的一端穿设于灯尾部分2内与供电装置3电连接,底座部分4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I下方,供电装置3与底座部分4之间电连接有PCB板15,所述灯尾部分2上部设有可调节的手提装置5,所述灯尾部分2上部设有USB充电接口 6,USB充电接口 6与供电装置3电连接,所述底座部分4设有磁铁7,其中,所述中壳组件I与灯尾部分2之间、中壳组件I与供电装置3之间均设有防水圈56,起到防水作用。本技术通过可调节的手提装置5,可实现手提携带的目的,所述磁铁7可将本技术通过磁力与铁材磁吸固定,灯尾部分2上部设有的USB充电接口 6,能实现充电使用的效果。本实施例的“上” “下”方位以图2为参考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提装置5包括连接于灯尾部分2的连接杆51,连接杆51连接 有绑带52,绑带52穿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压紧支架53,压紧支架53通过固定轴54轴接有压锁55,使用时,通过按下压锁55可调节绑带52的长短。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尾部分2包括顶盖21和与顶盖21配合连接的内盖22,内盖22下端设有上反光板23,所述顶盖21、内盖22以及上反光板23外包覆有透明筒24,透明筒24 —端穿设于中壳组件I内,所述USB充电接口 6设于顶盖21与透明筒24之间,所述连接杆51穿设于所述顶盖21,所述供电装置3包括与所述上反光板23对应设置的下反光板31,下反光板31下端设有电池盒32,电池盒32连接有盒盖33,所述盒盖33设于所述顶盖21上端,电池盒32内壁设有导轨支架34,导轨支架34内设有灯头44,灯头44与导轨支架34之间设有使灯头旋转180°的引导机构,灯头两侧分别设有与引导机构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导轨支架34内设有与灯头电连接的导电铜片35,所述上反光板23与下反光板31配合使用,可将光源反射,充分利用光源,所述导轨支架34使灯头44避免出现偏转的现象,另外,还可起到导向和限制灯头的作用,所述导电铜片35在灯头44在翻转移动时,与灯头44联动且保持电路通畅。本技术可作为两种状态使用。一种作为便携式手电筒使用时,将灯尾部分2下压,使灯尾部分2紧靠在中部组件I上,此时,灯头44的灯台朝向中部组件I的前端面,灯头44靠在中部组件I的前端面上的反光板,灯头44发出的光经过反光板反射后向中部组件的前端发射出去,从而实现手电筒使用。本技术作为台灯、饰灯或手提的灯具使用时,通过手提装置5将灯尾部分2上拉,中部组件I的透明筒24随之上升,透明筒24上升时,通过灯头44的转轴带动灯头44一起上升,灯头44通过引导机构与驱动机构配合使用,使灯头旋转180 °,灯头44的光经过反光板后发射到透明筒,最后经过透明筒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转手提灯,包括中壳组件,中壳组件的一端设有灯尾部分,灯尾部分的一端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灯尾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上方,灯尾部分穿设于中壳组件内的一端设有供电装置,中壳组件的另一端设有底座部分,底座部分的一端穿设于灯尾部分内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底座部分的另一端设于中壳组件下方,供电装置与底座部分之间电连接有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尾部分上部设有可调节的手提装置,所述灯尾部分上部设有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底座部分设有磁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应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乐域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