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其中通过在储料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圆顶阀,该圆顶阀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圆顶与充气式密封圈的配合来对阀口进行开启和关闭,其密封效果良好,且圆顶与充气式密封圈之间基本无摩擦,这使得圆顶阀在关闭状态时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这解决了传统的卸灰阀漏风的问题,使得卸灰阀具有良好的锁风性能。圆顶阀可通过可旋转式气缸来进行开启和关闭,其动作迅速,使用方便,使得卸灰阀在下料时更为顺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
技术介绍
国内外冶金、水泥、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行业的除尘器灰斗的下部一般均安装有一种关键设备——双层卸灰阀,因除尘器本身产生负压(一般为17000 21000Pa)。对于双层卸灰阀来说,其首要的要求即为具有良好的锁风性能。双层卸灰阀从结构上来说其阀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阀门的阀口通过设置在阀座上的阀板来进行开启和关闭,当上层阀板开启下料时,下层阀板保持关闭;当上层阀板完成下料后,上层阀板关闭,下层阀板开启,使阀内物料落入集灰口。如此周而复始,始终保持一个阀板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起到锁风的功能。目前,国内的双层卸灰阀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电动双翻板式、蘑菇头式、双插板式等,但这些阀门普遍存在锁风不严、泄露、寿命短以及执行机构易磨损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卸灰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风,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双层卸灰阀都采用硬密封,物料容易堆积在密封面,导致密封不严。而由于卸灰阀在卸灰工作中处于高负压环境,只要阀座或阀板上有少许漏风,在反抽作用下,将产生强大的尘埃粒子流,日夜不停地侵蚀着漏风点,最终将阀板、阀座磨穿。在风量就是产量的冶金烧结行业中,漏风将直接影响烧结矿的产品与品质。为了解决漏风问题,有些厂家在阀板(或阀座)上加入固定橡胶圈密封,但其密封效果也不可靠,这主要是因为固定的橡胶圈本身就不耐磨损,在物料颗粒间不断摩擦挤压,颗粒极易压砸在橡胶软体内,破坏密封圈形状,此外,物料、阀板与橡胶圈间存在强烈的摩擦,橡胶极易被磨损掉而失去密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锁风性能的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包括具有内腔的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地设置有圆顶阀,所述圆顶阀包括与所述储料斗相固定连接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与所述储料斗的内腔相连通的阀口,所述阀体上转动地设置有圆顶,所述圆顶具有能够与所述阀口相匹配的球面,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充气式密封圈,所述充气式密封圈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圆顶阀具有开启和关闭两个工作状态,当所述圆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球面与所述阀口相对,所述充气式密封圈充气膨胀,所述充气式密封圈与所述圆顶的周向边部相贴合;当所述圆顶阀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充气式密封圈排气收缩,所述球面偏离所述阀口。优选地,所述储料斗、所述阀体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圆顶的两端分别固定地设置有轴心线相互平行的转轴,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转轴对应配合地穿入的通孔,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中过盈配合地设置有自润滑轴套,所述转轴沿轴向能够转动地穿设在所述自润滑轴套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环状的轴封,所述轴封在所述通孔中位于所述自润滑轴套与所述圆顶之间。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环状的挡圈,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通孔与所述圆顶相对的端部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转轴穿出所述通孔的端部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转轴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阀体的外侧壁面之间还设置有 V型密封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其中通过在储料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圆顶阀,该圆顶阀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圆顶与充气式密封圈的配合来对阀口进行开启和关闭,其密封效果良好,且圆顶与充气式密封圈之间基本无摩擦,这使得圆顶阀在关闭状态时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这解决了传统的卸灰阀漏风的问题,使得卸灰阀具有良好的锁风性能。圆顶阀可通过可旋转式气缸来进行开启和关闭,其动作迅速,使用方便,使得卸灰阀在下料时更为顺畅。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卸灰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卸灰阀上圆顶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I 3所示,一种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该卸灰阀包括具有内腔的储料斗1,储料斗I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地设置有圆顶阀2,圆顶阀2包括与储料斗I相固定连接的阀体21,阀体21上具有阀口,该阀口与储料斗I的内腔相连通,阀体上转动地设置有圆顶23,圆顶23具有能够与阀口相匹配的球面,在圆顶23转动一定角度时,该球面能够挡住阀口而阻断阀口与储料斗I的内腔之间的连通。阀体I上还设置有充气式密封圈22, 充气式密封圈22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图中未示出),通过分别向充气口充气或由排气口排气来使得充气式密封圈进行膨胀或收缩。圆顶阀2具有开启和关闭两个工作状态,当圆顶阀2处于关闭状态时,圆顶23上的球面与阀口相对,充气式密封圈22被充入气体而膨胀, 膨胀后的充气式密封圈22与圆顶23的周向边部相贴合,这样便在圆顶23与阀体21之间形成了密封,使得阀口与储料斗I的内腔相隔断。当圆顶阀2处于开启状态时,充气式密封圈22中的气体被抽除,且圆顶23的球面偏离圆顶阀2的阀口,阀口与储料斗I的内腔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两端的圆顶阀2的阀体21与储料斗I 一体设置。这样,将该卸灰阀设置于灰斗3和灰仓4之间,使得灰斗3的出口与卸灰阀上端的圆顶阀2的阀口相接,灰仓4的入口与卸灰阀下端的圆顶阀2的阀口相接。在卸灰阀工作过程中,两端的圆顶阀2至少有一个圆顶阀2的阀口是关闭且被密封的,这样才能够进行锁风。该卸灰阀工作时,首先,下端的圆顶阀2关闭,上端的圆顶阀2开启,待灰斗3中的物料卸至储料斗I中后,上端的圆顶阀2的圆顶23旋转至其球面与上端的阀口相对,充气式密封圈22充气膨胀并贴合在圆顶23的周向边部上实现圆顶23与阀体21之间的密封,这样上端的阀口即被关闭了,这时再将下端的圆顶阀2的充气式密封圈22排气,排气后的充气式密封圈22收缩,待圆顶23与阀体21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后,然后再将圆顶23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圆顶23与下端的阀口相偏离,这时下端的阀口便被打开了,储料斗I中的物料即落入灰仓4中,待储料斗I中的物料完全落入灰仓4中,再关闭下端的圆顶阀2,然后打开上端的圆顶阀。如此周而复始,卸灰阀便不断地完成了卸灰的过程。圆顶阀2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圆顶23与充气式密封圈22的配合来对阀口进行开启和关闭,其密封效果良好, 且圆顶23与充气式密封圈22之间基本无摩擦,这使得圆顶阀2在关闭状态时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这解决了传统的卸灰阀漏风的问题,使得卸灰阀具有良好的锁风性能,而且充气式密封圈22的使用寿命可达到膨胀100万次,在达到疲劳极限失效时,更换充气式密封圈22也较为方便。圆顶阀2的圆顶23的旋转和充气式密封圈22的充气排气均可通过可旋转式气缸211来实现,其圆顶阀2的开启、关闭动作迅速,使用方便,使得卸灰阀在下料时更为顺畅。参见图2、图3所示,该卸灰阀中,圆顶阀2上,圆顶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地设置有转轴24,两端的转轴24的轴心线相互平行设置。阀体21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25,两端的转轴24能够对应地穿设在上述两个通孔25中且其在通孔25中能够转动地设置。两转轴24 中,其中一个转轴24与可旋转式气缸211的输出端相传动连接而作为主动轴,另一转轴24 为从动轴,通过可旋转式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式双层圆顶锁风卸灰阀,包括具有内腔的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斗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地设置有圆顶阀,所述圆顶阀包括与所述储料斗相固定连接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与所述储料斗的内腔相连通的阀口,所述阀体上转动地设置有圆顶,所述圆顶具有能够与所述阀口相匹配的球面,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充气式密封圈,所述充气式密封圈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圆顶阀具有开启和关闭两个工作状态,当所述圆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球面与所述阀口相对,所述充气式密封圈充气膨胀,所述充气式密封圈与所述圆顶的周向边部相贴合;当所述圆顶阀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充气式密封圈排气收缩,所述球面偏离所述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霖润达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