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631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门的外部,主体结构为外开手柄平衡块的外开手柄,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包括平衡块本体以及驱动所述平衡块本体转动的成型有通孔的转臂;设置在车门的门锁靠近所述外开手柄的一端且成型有通孔的外开摇臂;一端与门锁枢转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两个通孔的外开连接板;用于所述外开手柄的所述转臂与所述外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的外开连杆;用于所述外开摇臂与所述外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的外开传动杆,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的所述转臂与所述外开摇臂相对平行设置,避免了所述外开连杆易从所述外开手柄中脱落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具体是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 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汽车使用过程中,手动向外打开汽车车门和向内关闭车门都是使用比较频繁的动作之一。在一般情况下,汽车车门从关闭的状态向外打开时,是需要通过转动手柄进而对门锁施加作用力才得以开锁然后打开车门的,因此,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之间的连接机构的设置就直接决定了开门的难易程度和打开门所需使用的力气大小,而上述机构的设置的合理程度也决定了使用寿命的长短。在现有技术中,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连接机构分为拉索式结构和拉杆式结构两种,两种结构都存在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所述拉索机构较软,布置位置灵活,但是如果车门缝隙处密封不严,就会有水、灰尘进入拉索,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拉索拉开和关闭不顺畅的情况;使用拉杆结构可以避免拉开和关闭不顺畅的情况,但是由于拉杆一般为刚性杆,所以拉杆式结构的布置会受所述外开手柄和门锁之间的空间限制。中国专利文献CN102155124A公开了一种汽车中门锁转换机构,包括锁止摇臂、锁止连杆、拉索、开锁转臂、外开摇臂、外开拉簧、内开摇臂、内开拉簧、转换机构底板、内开柄轴,还包括外开手柄拉杆转换支架、外开手柄拉杆、转换拉杆。此技术结构简单,在外开手柄的布置位置与中门锁转换机构相距较远时,能通过外开手柄拉杆转换支架连接外开手柄与开锁摇臂,外开手柄拉杆转换支架将外开手柄力传递至开锁摇臂,再通过拉索传递至中门锁体,从而实现外开手柄解锁功能。但是,本技术中的所述外开手柄所在的平面和所述门锁的外开摇臂所在的平面是垂直的位置关系,这种垂直的位置关系导致了所述外开手柄与所述外开手柄拉杆或者外开连杆的连接方式为上下连接,即所述外开连杆的一端必须得是垂直向上伸入所述外开手柄的,而由于所述外开连杆受自身重力的影响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存在着所述外开连杆从所述外开手柄中脱落的风险,从而影响了所述外开连杆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外开手柄与外开摇臂垂直设置而导致所述外开手柄与外开连杆一端之间为上下连接方式,从而使所述外开连杆容易从所述外开手柄中脱落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外开手柄和外开摇臂平行设置的、外开手柄与外开连杆支杆一端之间为左右连接的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解决了所述外开连杆易从所述外开手柄中脱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包括外开手柄,设置在车门的外部,主体结构为外开手柄平衡块,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包括绕轴转动的平衡块本体,以及驱动所述平衡块本体绕轴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上成型有通孔;外开摇臂,设置在车门的门锁靠近所述外开手柄的一端,所述外开摇臂上成型有通孔;外开连接板,一端与门锁枢转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两个通孔;外开连杆,所述外开连杆用于所述外开手柄的所述转臂与所述外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上的所述转臂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上的第一个通孔;外开传动杆,所述外开传动杆用于所述外开摇臂与所述外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 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摇臂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的第二个通孔;所述外开手柄转动时,所述转臂的转动带动所述外开连杆,从而驱动所述外开连接板绕枢转轴转动,所述外开连接板的转动通过所述外开传动杆驱动所述外开摇臂转动, 实现门锁的开启与关闭;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的所述转臂与所述外开摇臂相对平行设置。上述的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还包括一端固设在所述门锁上的外开固定板,所述外开连接板未成形有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外开固定板铰接,所述外开连接板通过所述外开固定板枢转地连接在所述门锁上。上述的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所述外开固定板呈“V”字型,其一侧边与所述门锁的侧壁相贴合连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外开连接板铰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为,由于本技术所述的外开手柄平衡块的所述转臂与所述外开摇臂相对平行设置,外开手柄与外开连杆支杆一端之间为左右连接,这就避免了所述外开连杆易从所述外开手柄中脱落的问题,从而使所述外开连杆的使用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I-平衡块本体,2-转臂,3-外开摇臂,4-门锁,5-外开连接板,6-外开固定板,7-外开连杆,8-外开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 包括外开手柄、外开摇臂3、外开连接板5、外开固定板6、外开连杆7和外开传动杆8。所述外开手柄设置在车门的外部,主体结构为外开手柄平衡块,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包括绕轴转动的平衡块本体1,以及驱动所述平衡块本体I绕轴转动的转臂2,所述转臂2上成型有通孔;所述外开摇臂3设置在车门的门锁4靠近所述外开手柄的一端,所述外开摇臂3上成型有通孔,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的所述转臂2与所述外开摇臂3相对平行设置;所述外开连接板5 —端与门锁4枢转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两个通孔;所述外开固定板6呈“V”字型,其一侧边与所述门锁4的侧壁相贴合连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铰接,所述外开连接板5通过所述外开固定板6枢转连接在所述门锁4上。所述外开连杆7用于所述外开手柄的所述转臂2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上的所述转臂2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5上的第一个通孔;所述外开传动杆8用于所述外开摇臂3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摇臂3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5的第二个通孔。当所述外开手柄转动时,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的转臂2的转动带动所述外开连杆 7,从而驱动所述外开连接板5绕枢转轴转动,所述外开连接板5的转动通过所述外开传动杆8驱动所述外开摇臂3转动,从而实现门锁4的开启,由于本技术所述的外开手柄平衡块的所述转臂2与所述外开摇臂3相对平行设置,外开手柄与外开连杆7支杆一端之间为左右连接,这样就避免了所述外开连杆7易从所述外开手柄中脱落的问题,从而使所述外开连杆7的使用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包括外开手柄,设置在车门的外部,主体结构为外开手柄平衡块,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包括绕轴转动的平衡块本体(I ),以及驱动所述平衡块本体(I)绕轴转动的转臂(2),所述转臂(2)上成型有通孔;外开摇臂(3),设置在车门的门锁(4)靠近所述外开手柄的一端,所述外开摇臂(3)上成型有通孔;外开连接板(5 ),一端与门锁(4 )枢转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两个通孔;外开连杆(7 ),所述外开连杆(7 )用于所述外开手柄的所述转臂(2 )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上的所述转臂(2)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5)上的第一个通孔;外开传动杆(8),所述外开传动杆(8)用于所述外开摇臂(3)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摇臂(3)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连接机构,包括外开手柄,设置在车门的外部,主体结构为外开手柄平衡块,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包括绕轴转动的平衡块本体(1),以及驱动所述平衡块本体(1)绕轴转动的转臂(2),所述转臂(2)上成型有通孔;外开摇臂(3),设置在车门的门锁(4)靠近所述外开手柄的一端,所述外开摇臂(3)上成型有通孔;外开连接板(5),一端与门锁(4)枢转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两个通孔;外开连杆(7),所述外开连杆(7)用于所述外开手柄的所述转臂(2)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上的所述转臂(2)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5)上的第一个通孔;外开传动杆(8),所述外开传动杆(8)用于所述外开摇臂(3)与所述外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摇臂(3)上的通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开连接板(5)的第二个通孔;所述外开手柄转动时,所述转臂(2)的转动带动所述外开连杆(7),从而驱动所述外开连接板(5)绕枢转轴转动,所述外开连接板(5)的转动通过所述外开传动杆(8)驱动所述外开摇臂(3)转动,实现门锁(4)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手柄平衡块的所述转臂(2)与所述外开摇臂(3)相对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青年薛欢鲍龙周浩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青年乘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