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主要为了提供一种无需借助电力就可以实现河道净化的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生态净化塘,所述生态净化搪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的多层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网之间的净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岸,其中所述拦截网为四道,所述生态护岸为生态植被,所述净化填料通过木桩及铁丝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无需接电,完全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污水,经济节约的同时河道内的净化系统可以作为一道景观美化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0%左右。大部分村镇居民沿河道居住,河道不仅作为两岸居民生活用水的水塘,而且又是收纳居民生活排水的接受体,随着生活污水数量的逐渐增加,河道渐渐减弱甚至丧失了原有的自净功能,使得河道内大量C0D、氮、磷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增加,造成水质恶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是通过管网过滤和化学药剂消毒处理来实现水质净化的,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建设巨大的水收集系统、存储系统。由于河道数量大、面积广、水流方向不固定等因素,很难将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到河道治理上来。采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河道中的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设备将占用河道两侧的空间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外界动力的就地式且可组合的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生态净化塘,所述生态净化塘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的多道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网之间的净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岸。具体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为四道。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护岸为生态植被。优选地,所述净化填料通过木桩及铁丝固定。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I、无动力运行模式,完全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污水,根据需要因地建设。避免了排污管道及净化设备的使用,降低了河道的净化成本;2、采用的拦截网为聚乙烯、尼龙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围网,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网目尺寸稳定性和柔软性,而且能够保证水流畅通,易于清除悬浮物,同时为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4、对河道污水采用生态过滤、生物降解、植物吸收、水生动物吞食、底栖动物摄取等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模式来实现水质净化,不仅保证了生态系统的连续稳定性,还美化了河道周围环境。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C-C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D-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生态净化塘,所述生态净化塘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的多层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网之间的净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岸。具体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为四层。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护岸为生态植被。 优选地,所述净化填料通过木桩及铁丝固定。如图1-4所示,具体使用时,河道I内设有的生态净化塘2中的拦截网3为采用聚 乙烯、尼龙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围网,拦截网通过铁丝5固定在竹竿上,拦截网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网目尺寸稳定性和柔软性,并且能够保证水流畅通,不影响排涝和泄洪。拦截网在清除悬浮物的同时为生态净化塘中的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河道内沿水流方向设有四道拦截网,双层拦截网之间设有净化填料6、净化填料通过铁丝8固定在的木桩7上和水生动植物。水生动植物为人工水草9、植物浮岛11、挺水植物12、水生动物13、底栖动物14、护岸草坪15、护岸树木16,其中人工水水草9固定在不锈钢钢管10上。生态植被为河道两岸种植的护岸草坪15和护岸树木16。所述填料6,为以醛化纤纶为基本材料加工而成的软性纤维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利用率高、空隙可变不堵塞、适应性强、净化效果好等优点。所述人工水草9,为由特殊的织物材料制成的新型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具有巨大的生物接触表面积、精细的三维表面结构和合适的表面吸附电荷,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广阔的生长空间和居住场所。所述植物浮岛11,为较耐寒浮水植物睡莲、耐寒浮水植物聚草和不耐寒浮水植物圆币草,其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氮、磷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有效改善水质指标,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植物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述挺水植物12,为极耐寒植物黄菖蒲、较耐寒植物再力花、耐寒植物彩虹鸢尾、不耐寒植物美人蕉和不耐寒植物梭鱼草。利用水生高等植物生长快,且在生长周期可有效吸收并富集水中的营养盐、氮和磷等污染物质,并对悬浮物有一定的拦截过滤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所述水生动物13,为鲢鱼、草鱼、泥鳅和河虾,主要是通过吞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藻类来实现水体的净化,维持生态平衡,水生动物的种苗容易获得,且成熟的鱼虾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收益。所述底栖动物14,为田螺和河蛘,以河道底泥作为栖息场所,以底泥中的有机物作为生长的营养基质,对氮、磷等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底栖动物的生命力顽强,对水体的冲击有很强的适应性。所述护岸草坪15,为较耐寒的黑麦草、耐寒的高羊茅和耐寒的天堂328草。所述护岸树木16,为耐寒的柳树和耐寒的水松。护岸植被种植在河道两岸,可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树木的根系不但可以起到固土作用,还能吸收地表径流水体中的盐分和氮磷等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生态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塘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的多道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网之间的净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岸。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为四道。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为生 态植被。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填料通过木桩及铁丝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主要为了提供一种无需借助电力就可以实现河道净化的净化系统。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生态净化塘,所述生态净化搪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的多层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网之间的净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岸,其中所述拦截网为四道,所述生态护岸为生态植被,所述净化填料通过木桩及铁丝固定。本技术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无需接电,完全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污水,经济节约的同时河道内的净化系统可以作为一道景观美化环境。文档编号C02F3/32GK202744387SQ20122025802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姚立荣, 张文艺, 冯植飞, 程玉洁, 程寒飞 申请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生态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塘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的多道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网之间的净化填料和水生动植物,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荣,张文艺,冯植飞,程玉洁,程寒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