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所述浮床框架由竹原纤维制成。竹原纤维在水底的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而且竹原纤维具有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适合微生物截留和附着生长,减少附着在载体表面的污泥,避免污泥堵塞或者洗出等问题,更好的净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物,修复水生态系统,美化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浮床,特别涉及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技术即人工浮岛或生物浮岛技术,是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或其他材料为基质和载体,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种植植物,在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域设置生态浮床,利用水土种植技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氮、磷等营养盐,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该技术以其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独特优点,既美化保护生态环境,又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且成本低,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技术。生态浮床根据水和植物是否接触可以分为湿式浮床与干式浮床。一般大型的干式浮床采用混凝土或发泡聚苯乙烯制作,但对水体没有净化作用。湿式浮床可再分为有框和无框两种,有框架的湿式浮床,其框架一般可以用纤维强化塑料、不锈钢加发泡聚苯乙烯、 特殊发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树脂、盐化乙烯合成树脂、混凝土等材料制作,应用范围更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湿式浮床的框架材料往往不耐水底的腐蚀,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成本较高。而且目前的很多框架材料无孔或者孔隙容易被堵塞,影响植物的生长,无法达到好的去处污泥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由竹原纤维制成。优选的所述竹原纤维编制形成浮床框架。进一步,所述浮床基质为竹原纤维。进一步,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承托围网,所述承托围网附于浮床框架下,承托围网上附有竹原纤维制成的浮床基质。优选的,所述承托围网由竹原纤维制成。进一步,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浮床床体,浮床床体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无机多孔材料,浮床床体上设置有竹原纤维编制的浮床基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竹原纤维制作生态浮床的框架,由于竹原纤维在厌氧条件下很难被降解,沉没水底的竹原纤维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节约成本;同时竹原纤维其表面独特的孔隙构造是微生物截留和附着生长的良好载体,具有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污泥能够减少,避免污泥堵塞或者洗出等问题,更好的净化水体。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和2中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的示意图。图2是图I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1,浮床基质2和浮床植物3。浮床框架I要求坚固、耐用、能承受一定冲击力。目前一般采用PVC管,不锈钢管、 木材和毛竹等作为框架。本专利技术中浮床框架I由竹原纤维制成。竹原纤维是采用物理、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纤维,一般制取过程竹材 —制竹片一蒸竹片一压碎分解一生物酶脱胶一梳理纤维一竹原纤维。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粗竹原纤维即可,无需进一步精细加工,方法简单,可节约成本。竹原纤维在厌氧条件下很难被降解,根据工程实践证明,完全沉没水底下10年的竹纤维没有出现严重的降解腐蚀现象,其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犹如毛细管,这种表面独特的孔隙构造是微生物截留和附着生长的良好载体,因此具有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污泥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污泥堵塞或洗出等问题竹原纤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制成浮床框架1,如缝合、编制等,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中, 用竹原纤维编制形成浮床框架I。采用编制的方式可尽可能的实现竹原纤维截留污泥并透气的性能。浮床基质2用于固定浮床植物3,同时保证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的水分、氧气条件以及能作为肥料的载体。浮床基质2可以为海绵,椰子纤维或者直接用土壤做基质,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中,浮床基质2也采用竹原纤维制成。利用竹原纤维制作浮床基质2,由于竹原纤维前述的耐腐蚀,透气等特点,可以满足植物根系生长所需,也可以作为肥料的载体,重量轻,透气性好。浮床植物3是浮床净化水体的主体,需要具有以下特点适宜当地气候,水质条件,成活率高,根系发达,生长快,具有一定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等。实际中可更加现场气候, 水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植物。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I如图I所示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1,浮床基质2和浮床植物3,其中浮床框架I由竹原纤维编制成。图2是图I的正视图,结合图I和图2可知,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承托围网4,承托围网4附于浮床框架I下,承托围网4上附有竹原纤维制成的浮床基质2,浮床基质2上种有浮床植物3。实施例2如图I所示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1,浮床基质2和浮床植物3,其中浮床框架I由竹原纤维编制成。图2是图I的正视图,结合图I和图2可知,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承托围网4,承托围网4附于浮床框架I下,承托围网4上附有竹原纤维制成的浮床基质2,浮床基质2上种有浮床植物3,所述承托围网4也由竹原纤维制成。实施例3如图3所示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1,浮床床体5,其中浮床框架I由竹原纤维编制而成。浮床床体5可以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无机多孔材料,浮床床体5上设置有竹原纤维编制的浮床基质。其中浮床床体5上设置有种植孔51,种植孔51内可种植浮床植物。本专利技术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由竹原纤维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原纤维编制形成浮床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基质为竹原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承托围网,承托围网附于浮床框架下,承托围网上附有竹原纤维制成的浮床基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围网由竹原纤维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浮床床体,浮床床体上设置有竹原纤维编制的浮床基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所述浮床框架由竹原纤维制成。竹原纤维在水底的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而且竹原纤维具有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适合微生物截留和附着生长,减少附着在载体表面的污泥,避免污泥堵塞或者洗出等问题,更好的净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物,修复水生态系统,美化环境。文档编号C02F3/32GK102910741SQ20121048758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由竹原纤维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保卫,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