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482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力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鼓风方式的粉体输送装置,特别为一种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混合装置存在诸多缺点的问题。一种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筒状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端为出口(1)、另一端为载气入口(6),所述壳体(2)表面正上部设有一开口,沿所述开口向外延伸出一粉体入口(4),所述粉体入口(4)的端面为圆形;所述壳体(2)内设有中间有通孔、圆形的分流板(5),所述分流板(5)的圆周面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间隙配合、且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流板(5)的通孔内设有载气喷管(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力输送
,具体涉及鼓风方式的粉体输送装置,特别为一种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装置是鼓风条件下粉体气力输送的关键设备,混合装置的结构对气力输送系统的输送量、工作稳定性和动力消耗等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正确地设计混合装置的结构,是提高气力输送系统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的主要环节。目前,适用于鼓风气力输送的混合装置一般有两种典型结构一种是利用载气喷口的高速射流所形成的负压,引射围绕载气喷口的空腔中的粉体,实现粉体与载气的混合·和输送,被称为混合器(有些情况下也叫文丘里)。第二种是使用部分或全部载气使粉体流态化,并在正压状态下将粉体和载气的混合物送入输送管路,被称为流化混合器。但是,现有的混合装置存在的缺点如下1、混合器虽然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可实现持续不间断的输送、适用于不同气源压力条件和输送浓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但是其阻力损失大,气源动力消耗较高,并且在粉体流动性波动时系统稳定性较差。2、流化混合器虽然可实现较高浓度甚至是超高浓度下的粉体输送、系统稳定性强、易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但是其结构相对复杂,价格较高,并且在要求连续输送时,需配备两套并联的系统,成本高。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混合装置存在诸多缺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包括一圆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为出口、另一端为载气入口,所述壳体表面的顶部设有一开口,沿所述开口向外延伸出一粉体入口,所述粉体入口的端面为圆形;所述壳体内设有中间有通孔、圆形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圆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隙配合、且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流板的通孔内设有载气喷管,所述载气喷管向具有开口的方向伸出、且其沿直线伸到开口的另一侧;所述壳体、分流板、载气喷管同轴布置;分流板的圆周到其孔的圆周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圆线,在所述圆线的下半圆上均布有圆心在下半圆上的流化喷口。工作时,将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安装在粉体容器的下方,在粉体入口与粉体容器间配置一机械给料装置,用于调节控制输送过程的给粉量;流化粉体混合器的载气入口与输送载气气源连接,出口则与粉体输送管路连接。工作状态下,输送用载气经过载气喷管后形成中心高速主射流,输送用载气经过分流板上的流化喷口后形成非封闭环绕的周边辅助小射流。周边辅助小射流使进入混合装置壳体内的粉体处于半流化状态,并沿混合装置轴线方向向出口推送;中心高速主射流引射已经处于半流化状态的粉体流,实现粉体颗粒的提速和与载气的混合,将粉体经出口、输送管路送达粉体使用点。基于上述过程,与传统的混合装置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由于有非封闭环绕的周边辅助小射流的流化推送,降低了对中心主射流的引射负压的要求,使得中心主射流的流速可以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少了混合装置的阻力损失,降低了气源的动力消耗;又由于周边辅助小射流的冲击和调节,能有效减缓机械给粉装置和粉体流动性变化导致的给粉量的不确定波动,提高了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的稳定性。与
技术介绍
中介绍的流化混合器相比,大大简化了设备的结构,降低了设备造价,并有效提高了使用寿命O本技术的特点是I、在结构得到简化的情况下,提高了送粉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2、有效减少了阻力损失,降低了对气源压力的需求。3、控制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E-E剖视图。图中,I-出口,2-壳体,3-载气喷管,4-粉体入口,5-分流板,6_载气入口,7_流化喷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包括一圆筒状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端为出口 I、另一端为载气入口 6,所述壳体2表面的顶部设有一开口,沿所述开口向外延伸出一粉体入口 4,所述粉体入口 4的端面为圆形;所述壳体2内设有中间有通孔、圆形的分流板5,所述分流板5的圆周面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间隙配合、且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流板5的通孔内设有载气喷管3,所述载气喷管3向具有开口的方向伸出、且其沿直线伸到开口的另一侧;所述壳体2、分流板5、载气喷管3同轴布置。如图2所示,分流板5的圆周到其孔的圆周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圆线,在所述圆线的下半圆上均布有圆心在下半圆上的流化喷口 7。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形状是由壳体2表面上的、与其轴线同向的、长度为A的直母线绕轴线沿其表面旋转而成的曲面形状,开始旋转时的直母线与旋转终点时的直母线之间的距离为B。具体实施时,分流板5与壳体2以焊接方式连接,载气喷管2与分流板5以螺纹方式连接。设壳体2的横截面内径为D,粉体入口 4的端面的内径为D1,载气喷管3的横截面的内径为D2,载气喷管3由分流板5上的通孔延伸出的长度为L。所述A为B的O. 3 O. 4倍,B为D的O. 7 O. 8倍;所述D1为D的O. 5 O. 7倍,D2为D的O. 3 O. 5倍;所述分流板5紧靠开口、且L为A的I. 5 2. 5倍。所述流化喷口 7的直径d为3 5mm,流化喷口 7的总面积为载气喷管3的横截面面积的5 10%。或者,如图2所示,在所述圆线(分流板5的圆周到其孔的圆周的中间位置形成的圆线)的上半圆内,以水平直径为基线,半径分别沿其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得到两个相等的圆心角a,在两个圆心角a对应的圆弧上也均布有圆心在圆弧上的流化喷口 7,所述圆心角a为O。 30°。流化喷口 7的直径d为3 5mm,所有流化喷口 7 (即圆心在所述圆线的下半圆和上半圆上的流化喷口 7)的总面积为载气喷管3的横截面面积的5 10%。具体使用时,将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安装在粉体容器的下方,粉体入口与粉体容器间配置一机械给料装置,用于控制输送过程的给粉量调节;流化粉体混合器的载气入口与输送载气气源连接,出口则与粉体输送管路连接。操作时,首先开启输送载气气源,通过 载气入口 6向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提供气体。当气源压力稳定后,开启配置在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上方的机械给粉装置,通过粉体入口 4向装置内供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粉体,通过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实现向使用点气力输送粉体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量的变化,随时调节机械给粉装置的供粉能力,以调节粉体的输送量。权利要求1.一种半流化 粉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筒状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端为出口(I)、另一端为载气入口(6),所述壳体(2)表面的顶部设有一开口,沿所述开口向外延伸出一粉体入口(4),所述粉体入口(4)的端面为圆形;所述壳体(2)内设有中间有通孔、圆形的分流板(5),所述分流板(5)的圆周面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间隙配合、且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流板(5)的通孔内设有载气喷管(3),所述载气喷管(3)向具有开口的方向伸出、且其沿直线伸到开口的另一侧;所述壳体(2)、分流板(5)、载气喷管(3)同轴布置;分流板(5)的圆周到其孔的圆周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圆线,在所述圆线的下半圆上均布有圆心在下半圆上的流化喷口(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是由壳体(2)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流化粉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筒状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端为出口(1)、另一端为载气入口(6),所述壳体(2)表面的顶部设有一开口,沿所述开口向外延伸出一粉体入口(4),所述粉体入口(4)的端面为圆形;所述壳体(2)内设有中间有通孔、圆形的分流板(5),所述分流板(5)的圆周面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间隙配合、且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流板(5)的通孔内设有载气喷管(3),所述载气喷管(3)向具有开口的方向伸出、且其沿直线伸到开口的另一侧;所述壳体(2)、分流板(5)、载气喷管(3)同轴布置;分流板(5)的圆周到其孔的圆周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圆线,在所述圆线的下半圆上均布有圆心在下半圆上的流化喷口(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王民发郎凤娥郎鹏德赵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