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聚酯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雾聚酯薄膜。为了解决现有防雾膜产品厚度较厚,且热稳定性差,很难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应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雾聚酯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包括聚酯基材,所述基材两侧设置有防雾功能层;所述薄膜的厚度为75-188微米。该薄膜的透明性较好,具有更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而且厚度较薄,热稳定性好,防雾性好,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功能性聚酯薄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雾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或者在温湿度相差比较大的两界面上,会有微小的水珠在界面上析出形成雾状的水膜。如在需要带安全防护面罩的工作环境下,常常在面罩上会形成雾状水膜,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针对这一情况,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挤出流延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PET)片材,并在APET表面涂布防雾层的技术。这种做法挤出铸片的APET片材厚度较厚,难以做出厚度较薄的产品,如厚度小于100微米的产品;另外,APET片材的热稳定性差,受热后易发白结晶并且剧烈收缩;这两方面的缺陷限制了 APET片材在一些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防雾膜产品厚度较厚,且热稳定性差,很难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应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雾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具有高透明性,具有更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而且厚度较薄,热稳定性好,防雾性好,能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应用,该薄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雾聚酯薄膜,它的特点是,所述防雾聚酯薄膜包括聚酯基材,所述基材两侧设置有防雾功能层;所述防雾功能层材料包括100份的聚酯切片,O. 5-2. O份的防雾剂,O. 1-0. 5份的增效剂;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防雾剂选自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聚氧化乙烯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又称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化乙烯烷基醚或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增效剂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二醇或聚氧化乙烯二醇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聚酯基材为纯聚酯层。为了降低成本,聚酯层材料可以使用20-80%的回收的聚酯材料。所述聚酯为PET、PBT或PTT。在功能层中添加防雾剂能够有助于增加薄膜的防雾性能,增效剂用于增强防雾剂的效果。防雾剂和增效剂的添加量过大,影响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防雾剂和增效剂的添加量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防雾效果。上述防雾剂的添加量可以是O. 5份,O. 8份,I. O份,I. 2份,I. 5份,I. 6份,I. 8份,或2. O份。上述增效剂的添加量可以是O. I份,O. 2份,O. 3份,O. 4份,或O. 5份。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剂为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的组合;所述增效剂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二醇的组合。两种或多种防雾剂组合起来使用的防雾效果好于单一的防雾剂。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剂选自聚氧化乙烯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剂选自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化乙烯烷基醚、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增效剂选自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二醇或其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增效剂为聚乙烯醇。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功能层材料包括100份的聚酯切片,I. 0-2. O份的防雾剂,O.3-0. 5份的增效剂。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功能层材料包括100份的聚酯切片,I. 0-2. O份的防雾剂,O.3-0. 5份的增效剂;所述防雾剂选自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或其组合,所述增效剂为聚乙烯醇。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功能层材料包括100份的聚酯切片,O. 8-1. 5份的防雾剂,O.3-0. 5份的增效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聚酯薄膜厚度较低,透明性较好,且防雾性能较好。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剂为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的组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O. 8-1. 2份,所述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为O. 2-0. 8份。进一步的,所述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O. 9份,I. O份,或I. I份。进一步的,所述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为O. 2份,O. 3份,O. 4份,O. 5份,O. 6份,或O. 7份。进一步的,所述防雾剂为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I. 2份,所述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为O. 3份。进一步的,所述增效剂是O. 2-0. 5份聚乙烯醇。所述聚酯基材包括20-80%的聚酯切片和20-80%的回收聚酯切片(简称回收料);回收料具体的添加比例影响所得防雾聚酯薄膜的透明度,回收料的添加量越大,薄膜的透明度越低。现有的防雾片材厚度较厚,相应的透明度较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包括聚酯基材,所述基材两侧设置有防雾功能层;该薄膜的厚度为75-188微米。薄膜的厚度越薄,薄膜的透光率越好,雾度越低。进一步的,所述防雾聚酯薄膜的厚度为75-100微米,80-110微米,120-180微米或90-150 微米。进一步的,所述薄膜的厚度为75-95微米,所述防雾功能层的厚度为10_20微米,所述聚酯基材的厚度为55-75微米。现有技术(APET片材)很难生产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防雾聚酯薄膜,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防雾聚酯薄膜,而且,其防雾效果较好。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功能层的厚度为10-30微米或15-25微米,所述聚酯基材的厚度为55-128微米,或60-100微米,65微米,70微米,75微米,80微米,85微米,90微米,或95微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防雾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功能层原料进行混料,预结晶,干燥;(2)将聚酯基材原料进行预结晶,干燥;(3)分别将步骤(I)和(2)所得的功能层原料和聚酯基材原料通过挤出机熔融挤出,形成熔体;(4)将步骤(3)所得功能层和聚酯基材的熔体通过衣架型模头挤出复合成膜;所制得的薄膜中,所述防雾功能层位于聚酯基材的两侧;挤出过程中,功能层通过辅挤挤出,聚酯基材通过主挤挤出;(5)将步骤(3)所得的复合膜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收卷分切,得到所述的防雾聚酯薄膜。进一步的,上述防雾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I)中功能层原料的预结晶温度为120-140°C,时间为10-20min,干燥温度为175_180°C,干燥时间为4_6h ;所述步骤(2)中聚酯基材原料的预结晶温度为120-140°C,时间为10-20min,干燥温度为175-180°C,干燥时间为4-6h;所述步骤(3)中功能层原料通过的挤出机的各区温度为265-275°C ;聚酯基材原料通过的挤出机的各区温度为260-275°C。进一步的,上述步骤(5)中收卷分切之前还包括将防雾聚酯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工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不仅能够保持高透明率,具有更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而且厚度较薄,热稳定性好,防雾性好,能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应用,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中应用了聚酯回收料,能够节省成本,该薄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防雾功能层,2为聚酯基材(聚酯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雾聚酯薄膜包括聚酯基材2,所述基材2两侧设置有防雾功能层I ;所述防雾功能层I的厚度为10-30微米,所述聚酯基材2的厚度为55-128微米。所述防雾聚酯薄膜的厚度为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雾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聚酯薄膜包括聚酯基材,所述基材两侧设置有防雾功能层;所述薄膜的厚度为75?188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