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97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该装置由氧化塔、冷凝管、电加热瓦、空气泵、软硅胶管、爆气头、打孔胶塞、玻璃管、温度计套管和放料管组成;其中冷凝管与氧化塔的上端连接,玻璃管套于氧化塔内并与氧化塔通过打孔胶塞连接,玻璃管下端与爆气头通过软硅胶管连接,氧化塔下端设置有温度计套管,氧化塔底部设置有放料管。该装置对物料适应性广,安装简单,可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反应体系、工艺条件更换爆气头,以控制气泡的大小,调整气体在体系内的分布,最大限度增强气体在液相中的持液量和相际接触,使传质和传热更为有效。由于该装置拆装简单,应用灵活,非常适用于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氧化工艺探索实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反应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实验室进行气液固三相或气液两相氧化反应的小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室进行气液固三相或气液两相氧化反应多采用四口瓶的釜式反应装置, 即四口瓶内插入一个插底管,进行简单的鼓泡氧化反应。由于这种简单的鼓泡装置在四口瓶中进行,存在气体分散在液相中的持液量和相际接触表面小,传质和传热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四口瓶结构使实验时气体分布器只能采用一个简单的插底管探入到瓶底中央,阻碍了气体在液层间的均匀分布。如增大空气量,四口瓶不但存在冲料现象,也会使体系内流体始终在柱塞气泡流动区内进行反应,影响反应效果,导致实验重复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针对现有技术中氧化反应采用四口瓶的釜式反应装置,造成实验重复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气液固三相或气液两相氧化反应的小试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由氧化塔I、冷凝管2、电加热瓦3、空气泵4、软硅胶管5、爆气头6、打孔胶塞7、玻璃管8、温度计套管9和放料管10组成;其中冷凝管2与氧化塔I的上端连接,玻璃管8套于氧化塔I内并与氧化塔I通过打孔胶塞7连接,玻璃管8下端与爆气头6通过软硅胶管5连接,氧化塔I下端设置有温度计套管9,氧化塔I底部设置有放料管10。气液固三相或气液两相反应在氧化塔I内完成。本技术所述的氧化塔I由上端为1000 2000ml的三口瓶,下端连接的一根长1000 1500mm,直径65 70mm的直玻璃管组成。本技术所述爆气头6为玻璃管8下端连接的一个玻璃泡,玻璃泡上分布有小孔。作为优选,爆气头6为玻璃管8下端连接的一个直径28mm的玻璃泡,玻璃泡上平均分布12个小孔,孔径为O. 5mm或为玻璃管8下端连接的一个直径为30mm的玻璃泡,玻璃泡上平均分布12个小孔,孔径为I. Omm或为玻璃管8下端连接的一个直径为30mm的玻璃泡,玻璃泡上平均分布16个小孔,孔径为O. 5mm。氧化反应时,液体反应物料和催化剂放入氧化塔I中,液位止于氧化塔I中部或三分之二处,向冷凝管2通入冷却水,然后打开空气泵,气体通过玻璃管进入爆气头。根据反应物性和反应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的爆气头,控制气泡大小和分布形式,使气体在氧化塔内部得以均匀分布。然后通过在氧化塔外部的电加热瓦进行加热,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使氧化反应顺利进行。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为本技术装置对物料适应性广,安装简单,可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反应体系、 工艺条件更换爆气头,以控制气泡的大小,调整气体在体系内的分布,最大限度增强气体在液相中的持液量和相际接触,使传质和传热更为有效。氧化塔上端设置的三口瓶为气体膨胀段,废气可迅速排出,同时可防止冲料放生。由于该装置拆装简单,应用灵活,非常适用于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氧化工艺探索实验。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氧化反应器装置示意图,其中I为氧化塔、2为冷凝管、3为电加热瓦、4为空气泵、5为软硅胶管、6为爆气头、7为打孔胶塞、8为玻璃管、9为温度计套管、 10为放料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本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实施例I如图I所示,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由氧化塔I、冷凝管2、电加热瓦3、空气泵4、 软硅 胶管5、爆气头6、打孔胶塞7、玻璃管8、温度计套管9和放料管10组成;其中冷凝管2 与氧化塔I的上端连接,玻璃管8套于氧化塔I内并与氧化塔I通过打孔胶塞7连接,玻璃管8下端与爆气头6通过软硅胶管5连接,氧化塔I下端设置有温度计套管9,氧化塔I底部设置有放料管10。其中氧化塔I由上端为IOOOml的三口瓶,下端连接的一根长1500mm,直径65mm的直玻璃管组成。本技术所述的爆气头6为玻璃管8下端连接的一个直径28mm的玻璃泡,玻璃泡上平均分布12个小孔,孔径为O. 5mm。将液体反应物料和催化剂放入氧化塔I中,液位止于氧化塔I中部,向冷凝管2通入冷却水,然后打开空气泵,气体通过玻璃管8进入爆气头6。然后通过在氧化塔外部的电加热瓦3进行加热,控制需要的反应温度,使氧化反应顺利进行。权利要求1.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氧化塔(I)、冷凝管(2)、电加热瓦(3)、 空气泵(4)、软硅胶管(5)、爆气头(6)、打孔胶塞(7)、玻璃管(8)、温度计套管(9)和放料管(10)组成;其中冷凝管(2)与氧化塔(I)的上端连接,玻璃管(8)套于氧化塔(I)内并与氧化塔(I)通过打孔胶塞(7)连接,玻璃管(8)下端与爆气头(6)通过软硅胶管(5)连接,氧化塔(I)下端设置有温度计套管(9),氧化塔(I)底部设置有放料管(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氧化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氧化塔(I)由上端为1000 2000ml的三口瓶,下端连接的一根长1000 1500mm,直径65 70mm的直玻璃管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氧化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爆气头(6)为玻璃管(8) 下端连接的一个玻璃泡,玻璃泡上分布有小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该装置由氧化塔、冷凝管、电加热瓦、空气泵、软硅胶管、爆气头、打孔胶塞、玻璃管、温度计套管和放料管组成;其中冷凝管与氧化塔的上端连接,玻璃管套于氧化塔内并与氧化塔通过打孔胶塞连接,玻璃管下端与爆气头通过软硅胶管连接,氧化塔下端设置有温度计套管,氧化塔底部设置有放料管。该装置对物料适应性广,安装简单,可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反应体系、工艺条件更换爆气头,以控制气泡的大小,调整气体在体系内的分布,最大限度增强气体在液相中的持液量和相际接触,使传质和传热更为有效。由于该装置拆装简单,应用灵活,非常适用于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氧化工艺探索实验。文档编号B01L3/00GK202741156SQ2012203276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刘宇, 李正, 刘振明, 李树丰, 彭建林, 王淑娟, 于湧涛, 田月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用氧化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氧化塔(1)、冷凝管(2)、电加热瓦(3)、空气泵(4)、软硅胶管(5)、爆气头(6)、打孔胶塞(7)、玻璃管(8)、温度计套管(9)和放料管(10)组成;其中冷凝管(2)与氧化塔(1)的上端连接,玻璃管(8)套于氧化塔(1)内并与氧化塔(1)通过打孔胶塞(7)连接,玻璃管(8)下端与爆气头(6)通过软硅胶管(5)连接,氧化塔(1)下端设置有温度计套管(9),氧化塔(1)底部设置有放料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李正刘振明李树丰彭建林王淑娟于湧涛田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