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用加样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97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加样盒,包括框架和第一V型凹槽,第一V型凹槽设置在框架内,第一V型凹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凹孔,相邻凹孔的孔底之间的距离为多道加样器相邻枪头间距,凹孔的口径为2mm~11mm,凹孔的深度为2mm~7mm,其优点是V型凹槽只有微剂量液体时,能避免试剂弥散在V型凹槽的底部各处,液体试剂会集中在各凹孔中,如此,取样时加样器的枪头与凹孔相对应,从而节约试剂并且减少试验误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化实验室、分子实验室及医院化验室等常用实验加样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四道、八道和十二道加样器的加样盒。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049157U于2011年11月23日公开了一种多用加样槽。将该加样槽内部设计为联体的V形凹槽,凹槽为十二道,间隔为四道及八道加样器枪头之间的间隔。该结构的加样槽只方便大中剂量取液使用,很多生化或者分子试验,试剂用量超微且价格昂贵。当V形凹槽内只有少量液体试剂时,液体试剂在V形凹槽的底部会呈现断流、分布不均匀等现象,用多道加样器吸取液体试剂时,则会导致加样器各枪头吸取的液体试剂量不相同,这会造成试验的误差。甚至部分液体试剂无法被吸取而倒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使微小剂量时,仍能够被加样器所均匀吸取,从而节约试剂和减少试验误差的多用加样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加样盒,包括框架和第一 V型凹槽,第一 V型凹槽设置在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V型凹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凹孔,相邻凹孔的孔底之间的距离为多道加样器相邻枪头间距,所述的凹孔的口径为2mm 11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加样盒,包括框架和第一V型凹槽,第一V型凹槽设置在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V型凹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凹孔,相邻凹孔的孔底之间的距离为多道加样器相邻枪头间距,所述的凹孔的口径为2mm~11mm,所述的凹孔的深度为2mm~7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锡权赵永威吴祖芳翁佩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