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泥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排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泥浆收集装置、至少一个射流装置、至少一个排泥装置、可编程控制器、至少一个换向阀、气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可靠、准确,避免了由人工手动操作造成的失误,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水质,降低药剂的投加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泥系统
,主要适用于沉淀池排泥系统。
技术介绍
武钢能源总厂供水厂热轧水处理车间三十七号水站原来对烟气洗涤水斜板沉淀池的排泥方式为人工手动排泥,即工作人员需要在现场通过对螺旋输泥机、气动管式浆管阀、提升阀的手动控制将斜板沉淀池内沉积的污泥排出。这种排泥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I.人工手动操作会造成失误,从而影响到排泥质量。2.工作人员的劳动繁琐,容易出错,且劳动强度大。3.沉淀池的处理水质的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池排泥系统,它实现了烟气洗涤水斜板沉淀池的自动化排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淀池排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泥浆收集装置、至少一个射流装置、至少一个排泥装置、可编程控制器、至少一个换向阀、气源;所述泥浆收集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每个沉淀池的底部,每个泥浆收集装置各自分别通过管道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所述的射流装置连接,在连接每个泥浆收集装置、每个射流装置的管道上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排泥装置;每组相连的射流装置、排泥装置各自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气源连接,可编程控制器其他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换向阀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泥浆收集装置为螺旋输泥机。上述方案中,所述射流装置为提升阀。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泥装置为气动管式浆管阀。 上述方案中,所述换向阀为电磁气动换向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工作可靠、准确,避免了由人工手动操作造成的失误,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水质,降低药剂的投加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的部分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面板。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中自动排泥的工作流程图。其中,Vl-提升阀,V2-气动管式浆管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本技术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泥浆收集装置、至少一个射流装置、至少一个排泥装置、可编程控制器、至少一个换向阀、气源;泥浆收集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每个沉淀池的底部,每个泥浆收集装置各自分别通过管道一一对应的与每个射流装置连接,在连接每个泥浆收集装置、每个射流装置的管道上各设置有一个排泥装置;每组相连的射流装置、排泥装置各自分别通过一个换向阀与气源连接,可编程控制器其他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换向阀连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泥浆收集装置为螺旋输泥机,射流装置为提升阀VI,排泥装置为气动管式浆管阀V2,换向阀为电磁气动换向阀。使用本技术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排泥作业时,首先根据需要将多个沉淀池进行编号;由图I可知,本站一共有16个沉淀池,即为I号沉淀池到16号沉淀池,每个沉淀池所对应的泥浆收集装置、射流装置、排泥装置、换向阀的编号为沉淀池的编号。再在可编程控制器上设定每个沉淀池的排泥方式,即就地手动排泥、远程手动排泥、远程自动排泥。当对排泥方式为就地手动排泥的沉淀池进行排泥作业时,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在现场对螺旋输泥机、提升阀VI、气动管式浆管阀V2进行手动控制来进行排泥作业。当对排泥方式为远程手动排泥的沉淀池进行排泥作业时,由图2可知,工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室根据需要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上的气动管式浆管阀V2的“开”按钮、“关”按钮,提升阀Vl的“开”按钮、“关”按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来控制现场的螺旋输泥机、提升阀VI、气动管式浆管阀V2的打开和关闭,并通过“排泥时间”按钮设置排泥时间来进行排泥作业。当对排泥方式为远程自动排泥的沉淀池进行排泥作业时,由图3可知,工作人员在控制室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上的“自动”按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排泥时间”按钮、“间隔时间”按钮、“运行时间”按钮来设定每个沉淀池的排泥工序和排泥时间。当排泥开始时,首先开启提升阀Vl持续2分钟,以保证在排泥前对管道进行疏通;再开启气动管式浆管阀V2持续20秒,以保证气动管式浆管阀V2被完全打开;最后再打开螺旋输泥机进行排泥作业。当排泥达到设定的排泥时间时,螺旋输泥机自动关闭,接着气动管式浆管阀V2自动关闭,延时20秒后(确保气动管式浆管阀V2完全关闭),提升阀Vl自动关闭,延时2分钟后(对停运的管道再进行疏通),可编程控制器对下一个沉淀池的排泥方式进行判断,若为远程自动排泥的沉淀池时,可编程控制器按照相同的步骤控制提升阀VI、气动管式浆管阀V2、螺旋输泥机对沉淀池进行排泥作业;若为非远程自动排泥的沉淀池时,可编程控制器跳过该沉淀池,继续按照要求对后面的沉淀池的排泥方式进行判断。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倒计时”显示屏、“累计时间”显示屏观察每个沉淀池进行排泥作业的工作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技术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排泥作业时,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根据每个沉淀池的水处理量、泥浆的沉降、储泥量的不同,单独设置排泥工序及排泥时间,而且还可以根据各沉淀池的水质浊度情况,在原排泥时间的基础上重新设定排泥时间。如果需要,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停止”按钮来终止排泥或通过“排泥时间”按钮来延长排泥时间。每一台螺旋输泥机、提升阀VI、气动管式浆管阀V2的工作状态都传回计算机,操作流程确定后,计算机编程人员按照要求编成梯形图,写入计算机。通过监控机与工控机通信连接,将斜板池输、排泥的实时状态在监控机上显示。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本技术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在排泥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故障复位”按钮进行系统清零,再重新对沉淀池的排泥方式进行设置,以保证排泥作业的正常进行。本技术提出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工作可靠、准确,避免了由人工手动操作造成的失误,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水质,降低药剂的投加量。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泥浆收集装置、至少一个射流装置、至少一个排泥装置、可编程控制器、至少一个换向阀、气源;所述泥浆收集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每个沉淀池的底部,每个泥浆收集装置各自分别通过管道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所述的射流装置连接,在连接每个泥浆收集装置、每个射流装置的管道上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排泥装置;每组相连的射流装置、排泥装置各自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气源连接,可编程控制器其他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换向阀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收集装置为螺旋输泥机。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装置为提升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泥浆收集装置、至少一个射流装置、至少一个排泥装置、可编程控制器、至少一个换向阀、气源;所述泥浆收集装置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每个沉淀池的底部,每个泥浆收集装置各自分别通过管道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所述的射流装置连接,在连接每个泥浆收集装置、每个射流装置的管道上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排泥装置;每组相连的射流装置、排泥装置各自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气源连接,可编程控制器其他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与每个换向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喜堂,李钢,刘红,陈涛,黄世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